首創集團37.5億元轉讓第一創業11%股份,首創證券IPO路障掃清?

對於當下的首創集團來説,第一創業尚算是優質資產。不過,首創集團還是選擇擬將第一創業股權以超過35億元的價格賣給北京國管。其“割愛”的背後或在為旗下首創證券的IPO鋪路。根據相關規定,凡是不符合“一參一控”規定的證券公司不能申請上市。而目前,首創集團除了是首創證券的控股股東,還是第一創業的第一大股東。

首創集團37.5億元轉讓第一創業11%股份,首創證券IPO路障掃清?

尚且算是優質資產的第一創業,為何被首創集團“割愛”?

9月9日,第一創業公告,大股東首創集團擬將超11%的股權轉讓給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 稱“北京國管”),轉讓總價款為37.55億元。

頂着千億資產的光環,實際上首創集團近幾年並不如人意,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的同時,旗下多個與地產相關的上市公司相繼停牌。

與之對比,2019年至2021年三年淨利潤合計超過22億元的第一創業可以説是“優質資產”。在此背景下,首創集團的離場原因或是“為旗下首創證券鋪路”。

2019年,第一創業原大股東華熙昕宇減持,彼時作為二股東的首創集團被迫成為第一大股東。次年,首創證券選擇衝擊A股,證監會對於其IPO的反饋意見聚焦在“一參一控”:根據相關規定,凡是不符合“一參一控”規定的證券公司不能申請上市。

在監管“拷問下”,首創集團不得已只能退場。

隨着首創集團將股權轉讓給北京國管,橫在首創證券IPO上的最大路障也將被掃清。

第一創業大股東再次生變

大股東離場,第一創業股權結構再次生變。

9月9日下午,第一創業發佈股權變動公告表示,第一創業收到大股東首創集團的告知函,後者與北京國管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首創集團以非公開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北京國管轉讓4.6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1.0576%。

值得一提的是,該次股權轉讓的價格為8.08 元/股,轉讓總價款為37.55億元。而該轉讓價格相比較公告當日該公司的收盤價5.98元/股溢價35%。

對於該次的溢價轉讓,公告顯示,出於對第一創業的發展前景的綜合考慮。

如若該次的股權變動事項被批准,北京國管將第一創業第一大股東,不過該公司仍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而原大股東首創集團從此前12.72%的持股比例降至1.67%。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創業的前五大股東中,還有北京京國瑞國企改革發展基金(有限合夥)、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均為5%,前者是北京國管旗下的投資平台,後者亦是其旗下的企業,因此未來北京國管是否會拿下第一創業的控股權,將備受市場關注。

實際上,這項股權變動事項已籌謀半年之久。早在今年1月底,第一創業就公告,首創集團與北京國管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前者擬將其持有上市公司的5.35億股轉讓給北京國管和/或其指定的第三方。

也就是説,此次相比較1月份首創集團與北京國管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相比,首創集團並未完全將第一創業股權拋售。

為首創證券IPO掃清障礙

頗得公募基金寵愛的第一創業之所以成為首創集團的“棄子”,或與後者旗下的首創證券IPO有關。

資料顯示,第一創業與首創集團淵源頗深,前者的前身為佛山證券,1998年改制時首創集團入主。4年後,將其更名為第一創業。

不過就是在2008年,”一參一控“政策頒佈,根據該政策要求,證券公司股東以及股東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蔘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超過2家,其中控制證券公司的數量不超過1家。

而彼時,首創集團旗下的首創證券正在借殼S前鋒。由此,首創集團開始進行股權挪騰。

當年,第一創業完成一輪股權變更,首創集團向浙江航民集團出讓13.81%的第一創業出資額,首創集團保留33.46%的出資比例,公司相對控股的持股狀態。

同時,首創集團還拉來了女富商趙燕以“稀釋”手中的股權。據悉,當年9月份,第一創業完成增資,其中趙燕掌控的華熙昕宇認購2.7億註冊資本增資,成為第一創業的大股東。在第一創業IPO前,華熙昕宇的持股比例為17.12%。

不過,即便是趙燕施以援手,首創證券依舊未能成功登陸A股,殼資源ST前鋒被北汽藍谷“截胡“。

成為第一創業大股東後的華熙昕宇或志不在此。根據第一創業年報,截至2019年11月公司原第一大股東華熙昕宇將其所持的5.4億股減持至4.63億股。原第二大股東首創集團被動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隨着後者再度被確立第一大股東,“一參一控”的監管問題再次被擺到面前。

與此同時,首創集團控股的首創證券再次選擇衝擊A股,據悉,2020年8月,首創證券與國信證券簽訂輔導協議,在去年1月份,國信證券發佈公告稱,已完成對首創證券的上市輔導工作。

然而,今年1月份證監會對首創證券IPO申請文件給出了反饋意見,意見一共列示了41個問題,而上述問題主要聚焦股東“一參一控”。根據相關要求,避免上市後出現重大變更事項,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符合“一參一控”要求的證券公司不能申請上市。

如上文所述,第一創業公告大股東出售股權的時間是今年1月底,這正好是首創證券收到IPO反饋意見之後。

如若該次第一創業股權轉讓得以批准,則意味着為首都證券的IPO進程掃清了障礙。

“北京地主”的沒落

如今在欲在金融領域爭得一席之地得首創集團實際上是北京有名的“地主”,不過近幾年逐漸沒落。

資料顯示,首創集團成立於1995年,彼時由政府辦公廳、市計委、市財政局所屬的17家“三產”企業重組而成,主要業務為環保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和金融服務等。

有大佬撐腰,再加上當時的董事長劉曉光的鐵血手腕,用了十年時間,首創集團發展成為一家旗下擁有多家上市公司和上市基金的集團公司。

與此同時,據財新報道,首創集團在業內有“北京地主”之稱,土地儲備豐厚,且大多位於黃金地段。

2005年後的首創集團也繼續狂飆突進。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在2015年,首創集團完成銷售收入309.95 億元,同比增長30%;利潤總額47.8 億元,同比增長21%;總資產由年初的1780 億元增加到2232 億元。

同時,根據其研報顯示,首創集團名下公司達33家,主要業務以水務與房地產為主。

可以説,2015年的首創集團也是其巔峯時刻。相關信息顯示,當年首創集團旗下有5家上市公司和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不過此後,首創集團逐漸出現頹勢。

具體來看,靈魂人物劉曉光離任為這家公司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此外,地產業務作為主要業務之一,隨着整個行業進入寒冬,相關上市公司或停牌、或退市。

其中,首創置業以及首創鉅大已在去年7月份停牌;新三板企業ST光合集也已停牌,停牌前股價為0.16元/股。

僅有首創環境以及首創環保依舊堅挺在資本市場。其中,首創環境2020年至今的營收為76.47億元、79.03億元、36.45億元;同期應對的淨利潤為4.65億元、5.11億元、2.71億元。首創環保上述期間的營收分別為192.25億元、222.33億元、99.25億元;同期應對的淨利潤16.02億元、26.02億元、12.20億元。

此外,首創集團僅公佈了其資產狀況。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其資產總額逾4000億元。不過,關於《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債2022年度跟蹤評級報告》披露了其負債情況,根據該報告,首創集團2021年資產負債率由上年的 74.57%上升至 79.1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6 字。

轉載請註明: 首創集團37.5億元轉讓第一創業11%股份,首創證券IPO路障掃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