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30億市值都不到,我們接待不了。”
這句話是出自一篇名為《你們才30億市值,我們接待不了》的文章。隨着該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的刷屏,一時間,公司市值大小,究竟該不該作為公募基金投資標準的討論甚囂塵上。
第一財經採訪多位基金經理、資本市場專家,希望儘可能真實地還原出基金對於“小票”最真實的看法。
大公司的全方位碾壓
從公募基金一季報來看,對於市值30億元以下的企業,基金持有數量確實不多。
Choice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市值不足30億元“小盤股”的數量只有85只;而基金持有市值大於30億元的公司則多達1597只。
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倉市值最大的十家企業分別是貴州茅台、五糧液、騰訊控股、海康威視、中國中免、招商銀行、寧德時代、瀘州老窖、中國平安、邁瑞醫療,均為大市值白馬藍籌股。
而上述85只被公募基金持有的不足30億元的小市值公司中,除縱橫股份、青雲科技、智洋創新、富信科技、元琛科技外,持有其餘80只股票的基金數量不超過10只。
其中富信科技是基金持有數最多的小市值股票,共計39只基金持有。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公募基金對於“企業市值”可謂態度鮮明。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0年上半年小盤股的表現非常不錯,但在2020年7月以後,小票的表現就開始急轉直下。
2020年7月至2021年春節前期間,大盤股行情明顯優於小盤股,形成了所謂“抱團行情”,市場在機構抱團湧入白馬藍籌股的背景下,持續推動了股價上漲,形成了一波由大盤股主導的快速拉昇行情,但這樣的行情是以眾多中小盤股下跌為代價的,也就很容易形成“股價下跌→機構減持→股價進一步下跌”這樣的正反饋循環。
一家供職於上海某公募基金基金經理表示了相同看法:“A股市場的賽道目前已經清晰明確,各賽道也已經跑出了確定的龍頭公司,龍頭公司對中小公司的優勢是全方位碾壓級的,暫時又沒有新賽道出現,所以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小市值公司的發展很具挑戰性,因此難有大的機會。”
公募基金的擔憂
從歷史數據分析,小市值公司中不乏後來居上者。相較於動輒成百上千億的大市值白馬股,小市值企業持倉成本低,一旦押寶成功、企業未來快速發展,公募基金能充分地享受企業增長帶來的資本紅利。
某公募基金經理李紫亮(化名)表示,公募基金持有多並不表示企業發展就一定有力,企業經營還是要看公司的管理層和經營策略。如果管理層經營優秀,抓住了行業機遇,小市值公司也會逐步成長為大市值企業,“這種概率並不低”。
但為何多數公募基金放棄“押注”機會,他們的擔憂在哪裏?
李紫亮向第一財經表示,其實基金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並不會看企業有多大市值、在哪裏上市。
“我們主要還是關注公司的質地,具體來説有兩塊,第一就是在某個細分領域有無比較強的格局,另一個方面是未來三年有沒有一個比較高的行業性增長。”李紫亮説道。
可是在多數基金經理眼裏,投資小市值企業相當於“從矮子裏拔將軍”的概念。
李紫亮打了個比喻,“就和我們招聘一樣,多數基金公司招員工至少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學歷,也不是説研究生以下的人不行,很多投資大師甚至連大學都沒上過。這只是人為畫的一條線,這條線以上投資成功概率比較大。就和100億以下的企業多數壁壘很弱一樣,可能多數一年就賺兩三億元利潤,僅研發層面就無法和大企業去拼。”
此外,公募基金投資時往往喜歡低調,“悄無聲息地進出”。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第一財經表示,公募基金更願意選擇價值投資、投資標的一定要有足夠容量,供他們進退自如。比如説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這樣的大盤藍籌股,是流動性非常強的大市值股,公募基金進出無聲。
“小市值的股票,在市場可流通的總股本較小,對於大基金來講容量不足,無法承載大基金的資本注入。一旦有體量足夠的基金進入,股價會被炒得人仰馬翻,而且退出也非常困難。因為小市值股票體量太小,相對大盤股來講流動性比較差,換手率低。” 董登新對第一財經説道。
格雷資產表示了相同的看法,小市值公司每日成交額偏低,對於公募基金上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資金體量來説,摩擦成本高且不利於投資,而且容量有限,就算把小市值公司全部買下來,在公募基金整體資金佔比也是非常低的。
“投入產出比不高,投資效率不高。”
迴歸企業基本面
其實在牛年開市後的一段時間裏,中小市值股票也曾受到市場相當程度的關注。
據統計,自牛年開市後,截至3月9日,共有216家公司獲得機構調研,其中中盤股獲機構調研佔比提升幅度最為明顯。數據顯示牛年以來共有101家中盤股獲得機構調研,佔比達46.76%,而這一數據在2020年僅為30.96%,小盤股雖獲機構調研數量佔比有所下降,但機構調研次數明顯增加。
牛年開市以來,截至3月9日,調研次數最高的是四方光電(流通市值為10.95億元)獲機構8次關注,調研機構家數達50家,公司最新市值為44.24億元。調研內容主要圍繞公司現有業務以及未來將新拓展的業務展開。
李紫亮表示,短期市場表現只是一個投票器,僅僅是資金的博弈行為,其實是比較難以把握的,如果以三到四年的維度,其實能更多地反映出經濟結構的變化。
上述上海的公募基金經理直言,近幾年市場環境是相對緊縮的,不同於2016年之前,“小市值公司的行情主要來源於寬鬆環境下的主題性炒作,現在的環境不利於小市值公司獲得資金青睞。”
從A股的歷史來看,小盤價值相對佔優總共出現過4次,均是全球經濟進入復甦上行週期,企業盈利加速改善,本質上是經濟上行帶來較高的業績增長。投資者開始自下而上尋找業績超預期,而且估值相對合理的公司。能夠在經濟上行週期中實現上漲的標的,大概率是在經濟復甦過程中獲得新的增長邏輯,比如份額提升、品類擴張、經營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提升。
格雷資產表示,隨着註冊制的推出,包括機構化、企業和行業層面的寡頭壟斷,未來還是屬於各行業龍頭企業的天下。所以如果沒有在短期內獲得持續的高增長,小市值公司慢慢都會不受待見,估值只能給到五倍、十倍甚至更低。
李湛表示,小市值個股未來如何發展,並不完全取決於機構是否青睞。
“當前A股市場在經歷一季度前期單邊上漲的過熱化行情後已逐漸平息,表現出調整後逐漸企穩回升的態勢。在無大的政策調整或是黑天鵝事件影響下,預計A股市場將逐漸迴歸理性,短期內將繼續處於估值消化階段,後續大概率將回到優質企業業績增長推動股價上漲的模式。因此,機構不青睞小盤股,短期內拋售可能會使小盤股價格承壓,但最終決定小市值個股如何發展的,更多還是取決於企業自身長期的經營情況。” 李湛説道。
相關報道:
不受公募基金待見!小市值公司還有翻身機會麼?
小盤股還能買嗎?股票投資不能絕對地以市值大小來定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