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昌校宇
11月7日,海關總署官網公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95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1%。其中,出口14.33萬億元,增長2.4%;進口11.62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2.71萬億元,增加16.9%。10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84萬億元,增長4.6%。其中,出口1.62萬億元,增長7.6%;進口1.22萬億元,增長0.9%;貿易順差4017.5億元,增加34.9%。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6月份以來,外貿進出口已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出口國際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升。在當前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外部需求顯著萎縮的情況下,這更加凸顯我國發展韌性強勁,外貿穩中提質。”
前10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主要呈現五大特點: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5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增長;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機電產品、紡織品和塑料製品等出口增長,服裝、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鐵礦砂進口量價齊升,原油、大豆和天然氣等商品進口量增價跌。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全球受到疫情衝擊的情況下,我國能夠維持良好的外貿形勢,主要得益於我國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從而領先其他主要經濟體啓動復工復產,實現了經濟持續復甦,穩住了內需,有利於進口修復。另外,國內穩定的生產能力和海外因疫情受阻的供應鏈條形成鮮明對比,部分海外訂單向國內轉移也對國內出口提供支撐,令我國外貿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同時,我國外貿質量也在不斷優化。從外貿結構上看,今年前10個月,我國具備更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速高於整體出口增速,在出口中的佔比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我國外貿進出口延續增長態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外需疲軟同時外部供應受阻,而我國生產供應及時恢復,穩定了全球供應鏈,特別是防疫物資需求的供應鏈;二是我國在穩定供應生產的同時,及時恢復消費需求,特別是大宗商品的需求,為穩定世界市場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撐;三是我國外貿結構出現變化,特別是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意味着我國在開拓市場方面更具競爭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補充道,總體來看,我國外貿進出口保持一定競爭力,既有短期疫情影響,也是產業結構本身優化提升的結果。
展望後市,董忠雲認為,後續歐美國家經濟復甦可能都會因疫情防控的加強而有所放緩,外需會受到一定抑制,進而對我國出口產生不利影響。但同時海外供應鏈的恢復同樣也會放緩,這一方面會令部分商品進口繼續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也會令我國生產能力的優勢繼續凸顯,有利於我國出口鏈條承接更多的全球訂單。因此,在我國經濟延續穩步復甦趨勢的情況下,未來我國外貿形勢將受到海外需求和生產兩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綜合來看,預計外貿增速有望在當前水平上繼續穩定運行。
“隨着全球經濟逐步復甦,預計今年後兩個月外貿進出口仍將保持雙增長,進而促使2020年整體外貿進出口有望達到2%左右的增速。”劉向東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