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巨頭利樂被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背後:從一枝獨秀到增速放緩

近期,內資控股無菌包裝企業“新巨豐”訴國際包裝巨頭“利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開庭,涉案賠償金額達1億元。而早在2016年,利樂就因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被原國家工商總局處以罰款6.677億元。

在國內,利樂一度被描述為“乳業戰場背後的軍火商”,其無菌灌裝技術及利樂包的引入開啓了中國乳業發展的第一個“黃金十年”。據乳業資深人士介紹,2000年之前,國內乳製品行業處於起步階段,利樂在無菌灌裝及包裝市場可謂一枝獨秀,甚至出現“沒有利樂就做不出牛奶”的説法。基於這樣的行業地位,利樂早期在與下游乳企合作過程中擁有較強的話語權,曾被多次舉報搭售包裝材料、實施差別待遇等壟斷行為。

而伴隨國產無菌包裝行業發展及包裝需求的快速迭代,利樂開始感受到競爭壓力。利樂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朱屹東曾在2020年公開表示,近幾年由於市場增速放緩,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樂增速與此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利樂中國需要加快創新速度。

針對此次訴訟,利樂方面近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該案不會影響利樂在中國市場的戰略投入和業務經營,利樂投資中國市場的信心不變。但對於競爭壓力及應對手段等問題,公司暫不便回應。

被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企查查顯示,山東新巨豐科技包裝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巨豐”)訴利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及關聯方“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於近期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庭,目前尚未公佈庭審結果。

1月12日,利樂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目前案件仍在司法程序中,利樂正在配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相關工作。此次訴訟案件不會影響利樂在中國市場的戰略投入和業務經營。1月13日,新巨豐董事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稱會就此案在近兩天給出答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應。

資料顯示,新巨豐成立於2007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內資控股無菌包裝企業,2018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8.6億元、9.35億元、10.14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644.23萬元、1.16億元、1.69億元。2020年,新巨豐液奶無菌包裝營收佔比超過97%,大客户伊利貢獻其約70%的銷售額。2021年6月,新巨豐向A股二度發起衝刺。

利樂發源於瑞典,成立於1951年,是一家在全球範圍內提供食品加工、包裝和分銷領域全系統解決方案的大型跨國集團,截至2021年1月1日在全球有53家生產工廠。2020年,利樂公司淨收入超過108億歐元,當年交付灌裝設備388台、加工設備2209台,利樂包裝銷量超過1830億隻。

從業務範圍來看,新巨豐與利樂在無菌包裝行業存在競爭關係,尤其在乳製品領域。新巨豐在2021年6月發佈的招股書中透露,2019年11月6日,新巨豐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利樂中國有限公司、利樂包裝(崑山)有限公司、利樂包裝(北京)有限公司、利樂包裝(佛山)有限公司、利樂包裝(呼和浩特)有限公司等,賠償因其實施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給新巨豐造成的經濟損失1億元,並承擔案件訴訟費用等。

曾因壟斷被罰6.677億元

報道顯示,利樂灌裝機1979年率先應用於國內“鮮寶”菊花茶的生產。伴隨乳製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利樂一度被描述為“乳業戰場背後的軍火商”,其無菌灌裝及包裝技術的引入開啓了我國乳業發展的第一個“黃金十年”。

1996年,伊利股份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發展勢頭迅猛。保質期是當時乳企跨區域銷售的一大屏障,伊利於1997年上馬兩條利樂液奶生產線,把牛奶保質期延長到了7個月。此後蒙牛跟進,兩大乳企憑藉長保常温奶跨越長江,逐漸形成了兩大巨頭+區域乳企的“2+1”乳業格局。

據乳業資深從業人士楊先生回憶,2000年之前,市面上大部分乳品包裝使用的是百利包。當時國內乳製品行業剛剛起步,對無菌條件要求較高,企業想要快速發展,唯一能選擇的就是全球知名無菌灌裝企業利樂,國內沒有相關技術。

而在與利樂合作的過程中,楊先生明顯感到國內企業缺少話語權。當時,利樂包裝、設備和灌裝機需配套使用,用利樂灌裝機就必須使用利樂包材,反之亦然。“由於整機、包材都是利樂的,包括安裝、調試、維修也都是利樂工程師在做,至少在2011年之前,國內生產企業在面對利樂時都是比較被動的,相當於沒有利樂就做不出牛奶。”2014年,有媒體援引利樂官網數據報道稱,利樂2012年共生產1732億件包裝,銷售收入約為111.55億歐元,其中超過1/3的收入來源於中國。業內人士當時向媒體透露,早期利樂包裝成本一度佔據每盒牛奶成本的40%。

然而利樂在無菌包裝領域的“支配地位”引起了監管部門注意。2013年7月,原國家工商總局發佈公告稱,多次接到針對利樂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反壟斷舉報,反映其利用在液態食品包裝設備和維修等技術服務方面的優勢,搭售包裝材料、實施差別待遇等。根據舉報,原工商總局自2012年1月起對利樂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2016年11月,因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利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利樂中國有限公司等6家利樂相關企業被原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被處罰款約6.677億元。時任利樂大中華區總裁殷長勳公開回應稱,儘管對結果感到遺憾,但利樂公司接受處罰決定,並決定不提起上訴。

“一家獨大”被競爭對手打破

此次新巨豐訴利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也反映出利樂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

數據顯示,乳業和非碳酸飲料行業的快速發展及更高端、更多元化的趨勢,為國內無菌包裝行業的持續增長以及加快創新提供了機會。2015年-2019年,中國無菌包裝年均增長7.98%。近幾年乳企陸續推出的鑽石包、金屬包,就是兩個行業相互融合促進的產物。

根據新巨豐招股書信息,無菌包裝行業由於技術壁壘高等原因,市場集中度較高,曾長期被利樂和SIG(康美包)等國際企業佔據較高的市場份額。國際無菌包裝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後,通過灌裝機與包裝材料捆綁銷售的策略,使得乳製品企業從灌裝機到包裝材料供應都產生高度依賴,一度佔據中國無菌包裝市場90%以上市場份額。

2000年以來,我國無菌包裝行業取得了較大進步,在與國際巨頭的競爭中擁有性價比和本地化優勢。根據益普索出具的研究報告,2017年-2019年,新巨豐在國內液態奶無菌包裝市場的銷量份額分別為8.4%、8.9%、9.2%,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截至2020年末,新巨豐共與國內外136家液奶、非碳酸飲料公司開展業務,前五大客户為伊利、新希望乳業、輝山乳業、王老吉、歐亞乳業等,其他客户則包括椰樹集團、加多寶、甘肅三元、天津海河乳業、青海天露乳業、陝西九牛牧業等。此外,新巨豐還在2020年7月進入蒙牛合格供應商名錄,並計劃開拓光明、統一、康師傅、雀巢、可口可樂等新客户。

而在2012年以後,楊先生也明顯感覺到企業在利樂面前的弱勢地位有所好轉。“隨着乳製品行業發展,我們在一些備件上推進國產化,帶動了一些國內供應商的發展,比如中亞。當我們引進另外兩家國際供應商時,從交流、服務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利樂適當地放低了姿態,響應的及時性、價格、服務、打包的備件,維修包等都比以前好多了。”

楊先生認為,利樂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來自幾個方面。一是國內下游企業經歷快速佈局期後,感覺到了來自利樂的成本壓力和服務的不方便,有意識地先從密封、泵等備件開始推進設備國產化;二是當SIG等其他國際整機廠家進入下游企業合作伙伴序列時,利樂不再一家獨大;三是近幾年牛奶品類創新加快,企業為吸引消費者眼球會開發一些新的包裝規格和形式,給利樂之外的包裝和設備企業帶來機會。

仍長期看好中國市場

儘管利樂在中國市場不再一家獨大,但其行業地位依然難以撼動。根據益普索出具的研究報告,2019年,利樂公司、SIG集團、紛美包裝在我國的銷售金額佔比約為76%。其中,利樂在中國無菌包裝市場的銷售金額佔比約為53.5%,瑞典SIG集團的佔比約為11.5%。

新巨豐曾在招股書中表示,國內無菌包裝供應商雖已在材料、工藝、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呈現出國產替代趨勢,但仍與國際無菌包裝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國內無菌包裝供應商未來研發力度不夠、下游消費者對新包型產品需求激增等,將使得國產替代不及預期。

楊先生認為,國內無菌包裝供應商的競爭優勢是性價比好,服務態度好,但利樂等國際巨頭在技術專業性和成熟度上擁有核心競爭力,“這也符合發展規律”。從乳品包裝應用範圍來看,利樂包裝在國內常温奶領域有一定“壟斷”地位,但在PET瓶裝低温鮮奶及低温酸奶等領域應用並不普遍。

2018年、2019年,利樂全球淨收入分別為112億歐元、115億歐元,2020年已下降至108億歐元。不過從投資舉動來看,利樂對中國市場還在持續加碼。2020年6月,利樂投資7億元建設的“全球最大封蓋廠”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行動工儀式。利樂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朱屹東當時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左右,受益於乳業發展,利樂有很高速的增長。最近幾年,由於整個市場增速放緩,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樂增速不可同日而語,但近兩年業務發展符合公司預期,利樂中國需要加快創新速度。

對於競爭壓力、應對手段、競爭壁壘等問題,利樂中國方面1月13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由於涉及與新巨豐的訴訟糾紛,不便回應,“但利樂投資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承諾是不變的,我們對中國市場長期看好”。

新京報記者 郭鐵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楊許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68 字。

轉載請註明: 包裝巨頭利樂被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背後:從一枝獨秀到增速放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