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還會再冒出很多家流程挖掘企業。”
文 |王與桐、吳思瑾
編輯 |石亞瓊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RPA 賽道,有什麼新動態?
三年前,答案是 AI 。
現在,這個答案是“流程挖掘”。
流程挖掘在海外並不是新玩意兒。2011 年,海外就出現了流程挖掘公司 Celonis ,市場份額第一,估值高達 110 億美元。2020 年 10 月 Celonis 收購了歐洲知名的 RPA 廠商 Integromat 。
巧合的是, 2019 年 10 月,全球最大的 RPA 廠商 Uipath 收購了荷蘭流程挖掘供應商 ProcessGold ,並基於此推出了 Process Mining 。該產品上線後, Uipath 在流程挖掘領域的影響力迅速提升,已經成為市佔率第三的廠商。
RPA x 流程挖掘,一時間成為熱門搭配。這足以引來國內信徒的紛紛效仿。
變化早從 2019 年就開始發生,容智、弘璣、九科、實在智能、藝賽旗、來也,這些 RPA 廠商先後啓動了流程挖掘業務:
容智從2019年就開始籌劃此事,
弘璣已經服務了近二十家客户,
九科信息在2021年發佈了流程挖掘平台,
實在智能正在開發自己的流程挖掘模塊,
藝賽旗在4月22日公佈了其iS-RPM機器人流程挖掘產品,
來也在4月26日公佈了其流程挖掘探索者產品
…
36氪據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 Gartner 最近的研究報告, 2020 年全球流程挖掘軟件市場規模為 5.5 億美元(不含諮詢收入), 2022 年可達到 10 億美元,預計到 2025 年將達到 22.5 億美元,從 2021 年到 2025 年,將以 32.6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其中大中華區增速為 37.2 %。
“年底前還會再冒出很多家流程挖掘企業。”一位 RPA 從業者這樣判斷。
那麼,什麼是流程挖掘?流程挖掘能給 RPA 賽道帶來什麼?RPA 廠商做流程挖掘,有哪些優勢和難點?本文,36氪通過採訪多家國內頭部 RPA 廠商和相關投資人,以及分析相關公開資料,試圖回答以上問題。
01 流程挖掘:數字時代的體檢中心流程挖掘,究竟是何方神聖?
簡單來説,如果將企業的數字化過程比作看病,那麼流程挖掘就是體檢中心,能夠幫助企業梳理流程、從而找到在哪裏出了問題;RPA 就像是其中一味處方,能夠幫助企業解決部分環節的病痛。
流程挖掘也並不是新玩意,海外早已有相關廠商進入這個賽道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上文提到的目前估值 110 億美金的 Celonis 。不過在國內,流程挖掘還只被少數人所熟知。
流程挖掘( Process Mining ),從學術界的角度,是一門橫跨了數據挖掘、機器學習、過程建模和分析等多學科領域的學科——通過定向採集、清洗企業各個 IT 系統中存儲的信息日誌,可視化的還原企業實際發生的業務流,幫助企業從偏離標準流程的流程變體中發現漏洞、缺陷和瓶頸等問題點並進行持續監測,進而引導企業找出改進方向。
從定義可以看出,流程挖掘並不適合規模較小、流程簡單的業務和企業,畢竟流程越簡單,產生變體的可能性越少;企業規模越大、業務協同部門越多,流程就越繁雜,相應的流程變體就越多。
圖源:Celonis 流程分析界面
比如下圖,實際流程和標準流程並完全重合,會出現很多變體。這些變體體現的不合理流程,會使得時間邊長、效率變低,甚至訂單取消。
圖源:hyhy12580的 CSDN 博客
以企業場景中較為複雜且必須的 B2B 採購流程為例,一般而言,其標準流程包括申(需求)、採(詢價、商務談判)、購(下單、跟單)、驗收四個環節,但在實際場景裏,真正發生的流程變體竟高達數百種,比如採購單審批未通過、未在規定時限內提交發票、走了預設的特批流程、市場波動引發的臨時價格調整、突發的交貨時間變化等。
流程變體展示 圖源:Celonis
目前,海外市場幾個典型的流程挖掘應用場景有應付/應收賬款管理、訂單管理、採購管理等,具體到行業應用,比如金融和保險行業的貸款處理、索賠管理和保險申請等,電信行業的客訴處理流程等,都是流程挖掘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執行效率和合規性、縮短流程時間的場景。
RPA 技術和流程挖掘的關係是什麼?
Gartner 認為,驅動流程挖掘市場發展的五大因素是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任務自動化、超自動化和運營彈性, RPA 便屬於任務自動化範疇。
在海外,流程挖掘發現問題後,可通過流程自動化來解決管理問題之外的問題;具體的解決方式之一就是依據過往日誌數據自動生成自動化腳本,而人需要處理的是選擇使用哪種解決方案來實現自動化。
自動化腳本之一,就是包括 RPA 在內的任務自動化工具,這種“治療方式”可有效提高流程自動化率。比如 Celonis 監測到企業某個零部件即將用完後可按算法自動觸發採購流程,實現自動補貨。
總結來説,通過流程挖掘識別自動化節點,幫助 RPA 企業找到更多甲方企業內可落地的使用場景,減少前期人工溝通成本,同時能夠達成一套解決方案的閉環。據2021年發佈的《流程挖掘行業掃描》報告顯示, 78 %的流程挖掘客户表示流程挖掘是實現 RPA 工作的關鍵。流程挖掘客户也認同這種閉環。
不過,國內流程挖掘和 RPA 的發展成熟度尚不及海外,且企業管理理念差別較大,這樣的組合在當下階段能否實現海外同等效果尚處於初步驗證期。
目前市面上選擇做流程挖掘的 RPA 廠商,其解題思路在相似中含着差異。比如弘璣和來也都將流程挖掘作為整體解決方案的產品之一;而容智更傾向於把流程挖掘作為第二增長曲線;實在智能則把流程挖掘作為 RPA 產品的模塊之一…相同的是,大家使用流程挖掘的目的都是為了服務於 RPA 業務本身。
36氪發現,目前國內做流程挖掘的公司分為幾類,下游除 RPA 廠商外,還有從IT運維切入的,上游有從日誌分析切入的,以及直接做流程挖掘的。
數據來源:天眼查,36氪整理
02 RPA 公司向上遊拓展在2019年~2020年,中國曾進入一次 RPA 創業、投資熱潮,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兩年時間裏, RPA 賽道融資事件超過20起:
數據來源:天眼查
RPA 對小白用户十分友好,主要以易用為目標,通過模擬並增強人與計算機的交互過程,自動執行高度重複性的日常任務。廣泛適用於金融、政務、電商與零售、物流等多個行業,但是往往解決的問題都非常細分,比如信息錄入、統計數據、生成數據、自動下載、報表彙總、輔助審核、發郵件等等,尤其是比較簡單、單一的交互應用,不能在同一客户內規模化複製。
這就決定了,現階段 RPA 廠商主要服務大客户、更多場景,導致整個交付過程都很依賴“人”,在落地前需要大量的人工做售前諮詢和溝通,落地時需要大量人工來交付,落地後依舊需要大量人工運維。
除了極個別專注於一個細分領域的 RPA 廠商,大部分 RPA 廠商選擇了通用道路。一名投資人告訴36氪,目前市面上做通用 RPA 的廠商,營收大多為 1 ~ 3 億,其中還包含集成、實施、服務的收入。
這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大家會在各個領域短兵相接,出現混戰。不僅如此,因為不同領域、不同細分場景的差異較大, 很難讓產品有足夠多的行業 knowhow 積累,進而影響產品能力。
因此, RPA 賽道在商業化層面一直競爭激烈。最直接的表現之一低價競爭,打價格戰。一個實際的案例是,國內某上市企業計劃採購 RPA 工具,在招標的過程中,兩家海外 RPA 頭部廠商,第一和第二的報價均在數十萬量級,差額只有幾萬;而國內某 RPA 頭部廠商的報價僅為前兩家均價的 1/27 ,甚至低於前述差額,更卷的是,該報價還包含 6 個月人工及差旅。
弘璣認為, RPA 賽道發展至今,會經歷三個階段, 1.0 階段是證明 RPA 的價值, 2.0 階段比拼性價比,即單點產品能力和價格, 3.0 階段是整體自動化閉環的解決方案,即由數字員工和數字業務形成的整體數字化生產力。
而現在, RPA 賽道正在進行從 2.0 到 3.0 的過渡期,在單點產品力和整體產品力上,都需要比拼。
業內的觀點認為,從 2.0 到 3.0 的過渡期這個階段,有幾個出路:出路一是提升技術壁壘,比如提升AI能力等;出路二是拓展更多產品模塊;出路三通過提供整體化解決方案以服務更多大客户,從而拓展客羣;出路四是尋找更多 RPA 能夠落地的業務場景。
RPA 產品是流程挖掘的下游,二者客羣部分重疊,產品也能形成閉環,更容易被甲方大客户接受。
而處於上游的流程挖掘,既可以是新的業務模塊,也能幫助 RPA 公司通過梳理流程找到更多也可以落地的場景,同時流程挖掘也可以成為 RPA 產品的獲客方式。
容智對36氪舉例説:“政府客户由於各部門審批涉及不同的系統,所以核心需求是在不改變系統的情況下,簡化流程、提高效率,而流程挖掘+ RPA 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發現流程變體後,通過明確規則,用 RPA 機器人代替人進行 7 x 24 小時自動審批,有效解決了重複審批、審批時間過長等情況,最終大部分流程從原一個月縮短至一週,原一週縮短至一天。”
當然,目前賽道內有幾家特殊的廠商,他們從單一的電商或者金融賽道切入,對行業 knowhow 理解更深、更厚,因此暫時並沒有開啓“流程挖掘”的計劃。
未來,或許會有更多廠商加入流程挖掘的行列,但何時行動,與廠商的既定目標有關。“同時做好兩件事情是不容易的,”一位 RPA 廠商感慨的説,“尤其新業務的開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數千萬的財力支持。”
那麼, RPA 廠商紛紛探索的流程挖掘,會是獲客的良方嗎?
03 RPA 做流程挖掘,獲客新路如果説流程挖掘是在體檢中心, RPA 是處方藥,那中間,還缺了一環,即開藥的醫生。
缺了醫生,就決定了服務大客户的數字化閉環“閉不上”。
一般而言,“醫生”的角色都由諮詢公司來擔任。
這些 RPA 和流程挖掘的大客户,往往是已經上過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系統。這意味着,他們往往已經有一些IT諮詢公司作為技術服務商。RPA 公司和流程挖掘公司直接去搶奪市場,有難度。
另外,諮詢公司通過對企業各級員工進行深入訪談來發現問題、擬定解決方案,但往往幾輪調研下來,企業的核心問題並非完可用工具解決,一些燈下黑的管理問題,需要諮詢公司這樣的角色客觀表達。流程挖掘的價值在此凸顯,它可以實時的、客觀的、全面的反應企業當下真實的業務流轉及層層分析問題所在,可以在幫助企業梳理完需求後,找到需要 RPA 的場景。
對諮詢公司而言,流程挖掘是生產力工具, RPA 是增值產品,可以為其帶來溢價收入。
此外,諮詢公司還是流程挖掘的使用者,可基於流程挖掘開發審計工具,通過實時監測客户全量數據,快速形成審計報告底稿。
這就決定了,當下 RPA 廠商要做流程挖掘,需要與諮詢公司進行合作。
當然,企業決策者在通過流程挖掘發現管理問題後,也可以選擇自行解決,其邏輯是,改流程、改系統對企業本身會大傷元氣,並不適合做太大調整, 而是可以通過使用 RPA 工具進行微調,達到改善目標。比如政務企業、中資企業、涉密企業和在國內的外資企業。
所以,也有廠商選擇了另一條路徑——不與諮詢公司強綁定,而是直接與客户合作,或者以自有渠道為主,合作渠道為輔。比如弘璣更傾向於在老客户羣體中二次銷售流程挖掘產品,故自有渠道和外部渠道佔比各半。也有廠商選擇與IT系統集成商深度綁定,比如容智信息。
那麼,跨學科的流程挖掘, RPA 企業做起來難不難?
04 補上技術門檻,解決資源難題如果説,“借船出海”是 RPA 廠商做流程挖掘的主要方式,那麼相比於流程挖掘公司,技術門檻、資源不足等問題則是 RPA 廠商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上文提到的,目前國內也有不少專門從事流程挖掘的公司,比如一年融三輪的望繁信和即將在一年內融完第三輪的璇星科技。
有流程挖掘行業的人認為, RPA 跟流程挖掘沒什麼聯繫。一位流程挖掘廠商告訴36氪,之所以單純從流程挖掘角度切入,而非國內較火的“ RPA +流程挖掘”,是因為他曾從事流程挖掘工作 6 年,和 RPA 廠商合作並不多,該創業者認為:“流程的問題其實是管理的問題,而管理的問題並非 RPA 能夠解決。從另一方面來説,和 RPA 聯繫更緊密的是 Task mining (任務挖掘),任務挖掘的結果可以直接輸出為 RPA 的工程文件,而非流程挖掘。”
與專門從事流程挖掘的公司競爭, RPA 公司也需要解決一些難題。RPA 是市場和客户導向,而非技術,因此不需要特別高的技術壁壘。流程挖掘則不然,其技術實現難度較高。
作為橫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過程建模和分析等的綜合學科,流程挖掘有兩大核心能力,一是 BI 大數據處理能力,二是流程挖掘方法論;擁有專門針對流程挖掘的數據庫是流程挖掘企業的一大門檻,它的直接表象是企業可最大承載的數據量規模,比如 Celonis 是 250 億,而 Uipath 是 1 億;另外,如何把加工過的數據用算法分析進行各種各樣的展現,考驗的不是 BI 能力而是存在行業和客户業務理解的能力。
這就意味着, RPA 廠商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投入。
“ RPA 廠商是不會在這塊做任何投入的。”一位從業者對 RPA “轉型”嗤之以鼻。“流程挖掘最大的門檻是數據量,如何保證數億乃至數百億的數據在灌入平台後還能進行快速、穩定的分析,背後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來進行開發的”。
目前看, RPA 廠商的投入,主要分為兩類解決方案。
一種是自研,一家 RPA 廠商自研了兩年,投入了三四十人的團隊,橫跨中美兩個研發中心,終於讓其流程挖掘產品能夠商業化,如果算上流程挖掘+任務挖掘,目前已經交付了二十家客户。但這家廠商同時也認為,現在很多 RPA 廠商説在做流程挖掘,但是隻是“行為藝術”,是“給投資人講的下一個故事”,而真正擁抱超級自動化的 RPA 企業,是為流程挖掘所發現的問題準備了實實在在解決方案的。
另一些 RPA 廠商的選擇走“金錢換時間”,比如 OEM 海外流程挖掘廠商合作。某 RPA 廠商通過與德國成熟的流程挖掘廠商合作,在今年公佈了自己的流程挖掘產品。
是走“速成”,還是走自研,取決於 RPA 廠商主營業務的成熟度和穩定度,因為第二增長曲線需要建立在有足夠的人力和財力上。據公開信息, Celonis 研發團隊有 267 人;一名國內從業者表示,“ 80 人的研發團隊潛心開發 2 - 3 年才能做到 Celonis 2017 年的產品水平,每年光開發成本就要超過兩千萬元”。而舊業務需要人力維護和持續迭代;新業務線需要鋪人開發,如果企業融資能力不足,消耗太多現有收入,反而容易被“卷”出局。
即使能夠投入,如果 RPA 廠商的產品不夠成熟,對客户行業和業務 knowhow 不夠,在服務客户時,反而會暴露問題,進而導致客户流失。
總結而言, RPA 廠商做流程挖掘,本身也是 Hard 模式,面臨不少挑戰。
那麼, Hard 模式之外,可否還有其他選項呢?
海外, Celonis 在2020年收購了 RPA 企業 Integromat 並推出 MES ( Execution Management System ,執行管理系統),意味着流程挖掘和 RPA 廠商開始走上殊途同歸之路。
然而,由於國內企業的數字化程度、企業管理思路等各種原因,國內流程挖掘廠商均處於初創期,在未來的 5 - 8 年中,或許會成為 RPA 企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之一。
數字化終局:超自動化關於 RPA 做流程挖掘的前景,行業裏目前確有爭議。
有從業者表示,如此多 RPA 廠商入局流程挖掘,或許並不理智:“這種大躍進的勢頭,像極了當年 RPA 早期階段,甭管是不是做 RPA 的都拼了命的入局,掛羊頭賣狗肉地講故事,只有真正耐心做下去才知道其實有比較高的門檻。”
一些從業者認為,如果 RPA 廠商都開始做流程挖掘這一高難度業務,有可能會加速行業洗牌期的到來。
據 RPA 企業的反饋,目前國內市場還處於十分早期的階段,對流程挖掘的認知度也普遍偏較低,尚處於教育期;從資本端來看,還未出現大規模熱潮;產品端來看,目前各家 RPA 廠商均未完全成熟;另一個現實是,在客户這端,存在外資改不了,中企改不動的情況,且由於成功案例不多,企業客户們尚處於觀望狀態。
從海外的流程挖掘賽道來看,從 RPA 切入流程挖掘,是能夠成立的。根據 Gartner 去年 11 月的統計數據,目前全球流程挖掘的市場份額,專注做流程挖掘的 Celonis 最大,被IBM收購的myInvenio第二, RPA 廠商 Uipath 第三。
為什麼 Uipath 能夠以後發之勢追趕到第三名?Uipath 的流程挖掘技術,收購自獨立流程挖掘廠商 Process Gold 。全球 RPA 三大之一的 Automation Anywhere(AA),也在今年1月收購了 FortressIQ ,為其 IPO 做準備。
《 2021 年 Everest Group PEAK Matrix 流程挖掘技術供應商報告》認為, Uipath 所提供的端到端自動化平台,流程挖掘貫穿企業自動化項目的所有步驟。結合 RPA ,流程挖掘可以幫助企業重新設計流程以提高效率,推出更有針對性的自動化流程,以提高生產力維護資源。
來源:2021 年 Everest Group PEAK Matrix 流程挖掘技術供應商報告
事實上, Uipath 端到端自動化架構的整個“發現”板塊,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全方位挖掘流程設計開發的。
換句話説,通過收購極強的流程挖掘技術, Uipath 的流程挖掘能力為其 RPA 找到了更多落地場景, RPA 能力能夠更好的承接流程挖掘後的步驟,形成一個互補的正向循環。
但是不可忽略的一點是,海外有足夠成熟的諮詢市場。諮詢公司前期介入,“可大大的幫助流程挖掘企業降低入場難度,從而達到高產品化、低交付、高人效的結果。”一名投資人提到海內外差異時説,不然,在國內流程挖掘剛起步的當下,每落地一個行業場景,就要項目制交付,定製化開發,“太重了”。
而這個“醫生”的角色,正是國內所缺失的。
同時,海外做新業務,更習慣收購。國內一是缺少收購的大環境,二是國內並沒有流程挖掘的標的。目前僅有幾家單做流程挖掘的公司,他們也曾收到 RPA 廠商的收購意向,但都拒絕了,畢竟國內流程挖掘市場方興未艾,廠商的未來空間比收購價格要高很多。
流程挖掘也好,任務挖掘也好, RPA 也好,對話 AI 也好,都是廠商在實現超自動化中的一環。國內外的各位玩家,最終都想給客户提供一個整體的超自動化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能夠發現問題、找出對策、解決問題,形成真正的閉環。
來源:gartner
而超自動化這一概念之所以會被提出並被國內外紛紛追捧,背後是全球的數字化轉型進行進入了新的階段。單一的 RPA 只能實現企業局部的自動化改造,對於企業新時代的整體數字化需求無法滿足;單一的流程挖掘只能發現問題,最終的解決如果還是依靠人,那也不算數字化。
在當下,國內第一批嘗試數字化的企業,已經進入了瓶頸期——隨着企業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企業的流程也越來越複雜,對於老闆和管理者來説,如果想進一步瞭解企業的流程現狀,流程挖掘確實是一個可以提高運營管理和效率的工具,所以趨勢十分明顯。
“隨着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和IT基礎設施的成熟,未來的 5 - 8 年可能會迎來一波快速增長”。一位投資機構的合夥人在談到發展潛力時説,“因為面對繁瑣的流程環節,簡潔的系統環境、高效的流程和快速的響應速度,對大企業來説十分剛需”。
(本文完)
關於流程挖掘本身的更多分析和思考,36氪將在下個月為讀者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