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就在奇瑞引入青島五道口進行混改一週年之際,又有三家車企加入了混改的大軍:1月11日,北交所官網顯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擬通過釋放30%的股權,融資20億元,資金將主要用於越野車新車型研發;日前,東風暢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籌劃近一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計劃在湖北武漢市正式簽約落地,投資人包括青島景睿泰禾投資管理中心等;此前,浙江中車尚馳電氣有限公司掛牌,成為了中國中車旗下第一家參股不控股並實施員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從民營資本到跨國車企,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從汽車製造到出行領域,汽車行業的改革力度之大、範圍之廣,遠超以往,新一輪的混改大幕似乎已徐徐拉開。
動作頻頻 不同以往
近年來,不斷深化企業改革成為了各大國有車企的重要課題,混改這一方式也因此被提上了日程。2018年以來,長安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一汽夏利、江鈴控股等汽車企業均完成或試圖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希望以此盤活國有資本,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其實混改對於汽車行業來説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近年來的案例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徵。首先是參與混改的企業種類更多。2019年8月16日,江鈴集團、長安汽車、愛馳汽車在江西南昌舉行合資合作發佈儀式,宣佈江鈴控股混改完成;更早些時候,2018年7月19日,一汽夏利發佈公告稱,董事會決定以不低於1元的價格對外轉讓全資子公司天津一汽華利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的對象是拜騰汽車;再加上威馬汽車收購中順、電咖汽車控股西虎汽車等,造車新勢力頻頻登上汽車國企混改的舞台。此外,隨着我國外商投資股比的不斷放開,跨國車企也加入了這一輪混改的浪潮中,去年5月29日,安徽省國資委、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簽署了戰略合資合作協議,大眾汽車集團戰略入股江汽控股,這也成為了跨國企業首次積極參與中國汽車行業企業深度改革進程的案例。
其次,混改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例如北汽新能源就通過了多輪融資,既引入金融資本,又支持職工持股,最終在證券市場成功上市。第三,混改的企業更加多樣,與以往只是侷限於傳統整車企業不同的是,隨着新四化浪潮的到來,新能源汽車板塊和出行板塊也成為了這一輪國企混改的“試驗田”。
提速加碼 成效幾何
雖然通過混改來推動汽車國企的進一步改革已成共識,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混改操作複雜,難度較大,導致阻礙重重。
首當其衝的問題是,混改往往容易“半途而廢”,推進不易。奇瑞就是典型案例之一,2018年9月17日,奇瑞發佈了增資擴股預公告後,結果卻再三延期;2019年9月再次啓動混改,也直到11月7日公告截止時才出現了“接盤俠”。去年年中,有媒體報道稱決意入駐奇瑞的青島五道口第三期約50億元的資金未能按時到位,導致股權交割延期,奇瑞混改再遇波折。不過,這一消息很快被奇瑞控股否認。業內人士直言,汽車產業鏈很長,但相對比較封閉,首先要打開封閉的鏈條才能引入各路資本。因此,相比其他行業,汽車領域的混改比較遲緩,改革的難度也較大。
即便是衝破重重阻礙,最終混改方案落地,也面臨着諸多不確定因素。目前已經更名為“中國鐵物”的一汽夏利就是如此,隨着加入混改的博郡汽車因資金問題停擺,宣佈放棄造車,一汽夏利的混改之路也就此終結。對於近段時間以來混改不時出現“無疾而終”的現象,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分析認為,這是由於疫情等宏觀方面的影響,汽車行業普遍遭遇較大的資金壓力,一旦缺乏了資金作為後盾,混改自然也難以繼續下去。
更讓人擔憂的是,就算是“過五關斬六將”,成功完成了混改,後續的發展也很難保證就一路順風。備受行業關注的北汽藍谷近日公佈了子公司北汽新能源2020年的銷量成績:全年累計銷量25914輛,與2019年的150601輛相比下降82.79%,12月單月銷量1037輛,相較去年同期的36613輛下降了97.17%。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2020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24.6萬輛,同比增長14.6%。
混改是不是“萬靈藥”?
“中國汽車產業曾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希望寄託在所有制改革上。”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直言,過去大家都認為民營體制靈活的優勢是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企業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但近年來,青年汽車、黃海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等正處於淘汰邊緣的也是民營企業。在他看來,真正影響企業發展的核心因素是市場,研發能力薄弱、產品性能不佳、整體規劃欠缺的車企會越來越難被市場所接受,淘汰出局將是惟一的結果。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混改的真正目的在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企業投融資效率和管理效率,混改不單要有“形”還要有“實”,不單要有完善合理的股權結構,即“混”,還要有後續的跟進和不斷完善,即“改”。距離真正的成功混改,不少國有車企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一輪技術革命為國有車企的變革提供了新的活力,目前,國有車企改革比過往任何時候形勢都更加嚴峻,比任何其他行業都更加緊迫。在上述人士看來,只有引導國企和其他企業實現“資本”和“經營”的強強聯合,激發混合所有制國企發揮出規模性、靈活性和積極性的優勢,最終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由內而外的變革和健康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