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測不準是必然 避免被預測結論誤導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27日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030元,調升69點,續創2018年6月15日以來新高。近期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熱議不斷。監管部門七天三次發聲,有助於釐清市場誤解,避免市場誤判。27日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七次工作會議,是對前期市場釋放出的人民幣匯率升值可以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放棄人民幣匯率目標這種觀點的澄清和進一步回應。

  雙向波動是常態

  會議認為,當前外匯市場總體平衡。未來,影響匯率的市場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幣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沒有任何人可以準確預測匯率走勢。不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態,不論是政府、機構還是個人,都要避免被預測結論誤導。

  “從周度和月度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準確研判幾乎是不可能的,它就是自由波動,由內外盤定價機制決定。”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此前強調,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繼續取決於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雙向波動成為常態。

  事實上,當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已成常態,並不存在單邊升值或貶值的預期。國際金融專家趙慶明也説:“人民幣匯率不會大升或大貶,‘進入新升值週期’的言論更是不切合實際。無論從國際上主要貨幣匯率的走勢,還是過去幾年人民幣匯率的表現來看,漲漲跌跌才是常態。”

  匯率不能作為工具

  會議認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適合中國國情,應當長期堅持。在這一匯率制度下,匯率不能作為工具,既不能用來貶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來升值抵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關鍵是管理好預期,堅決打擊各種惡意操縱市場、惡意製造單邊預期的行為。

  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正好伴隨大宗商品價格連續上漲。市場有觀點稱,可通過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沖國際大宗商品漲價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專家對此表示,央行不會利用人民幣匯率升值來對抗輸入型通脹。

  “2020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已經起到可觀的抵抗輸入型通脹的作用。”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但本輪大宗商品漲價不能單純定義為輸入型,國內政策因素和部分核心原材料供應不足也起到了關鍵影響。且去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已令部分出口企業承壓,在海外需求可能見頂並趨於回落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升值將加重部分出口企業的壓力。應對本輪通脹壓力還需多措並舉,以緩和國內大宗商品供應緊張問題為着眼點。“至於人民幣匯率的走勢,還是交給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決定為好。”

  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隨着人民幣雙向波動特徵不斷增強,企業也應注意防範匯率風險。

  會議強調,企業和金融機構都應積極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的狀態。企業要聚焦主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避免偏離風險中性的“炒匯”行為,不要賭人民幣匯率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金融機構不僅不能幫助企業“炒匯”,自身也不宜“炒匯”,否則不利於銀行穩健經營,還會造成匯率大起大落。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此前表示,企業樹立風險中性的理念非常重要。一是立足主業,理性面對匯率漲跌,審慎安排資產和負債的貨幣結構;二是合理管理匯率風險,以保持財務穩健和可持續為導向,而不應該以套保的盈虧論英雄。

  會議指出,外匯自律機制要堅持不懈,持續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制度護航,注重實效,落實好“我為羣眾辦實事”,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4 字。

轉載請註明: 人民幣匯率測不準是必然 避免被預測結論誤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