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走向開放、走向融合的步伐不可阻擋,經濟全球化既是客觀現實更是歷史潮流。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中央提出要鋭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而在今年6月和9月,我國已分別宣佈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新設北京、湖南、安徽3個自貿區。至此,我國的自貿區總數已達21個,其中17個是在“十三五”期間設立的。作為我國實施制度性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從自貿區設立的節奏和數量可以看出,我國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步伐也越邁越快。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對外開放的試驗田,自貿區的開放水平越來越高,自貿區的成功經驗不斷複製、推廣。負面清單是國際社會衡量開放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就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而言,2020年版的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已由37條減至30條,全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也從40條減至33條,顯著提高了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的開放水平。負面清單的不斷“瘦身”表明,我國正在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
9月上旬,以“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線下舉辦的首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在服貿會上,中國提出了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新主張、新舉措,如支持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開放主張,與國際社會攜手營造開放合作環境,共同促進全球服務貿易加快發展。
繼服貿會之後,第128屆廣交會於10月舉行,第三屆進博會即將在11月迎來全球賓客。由此,側重於進口的上海進博會、側重於出口的廣交會和聚焦服務貿易的服貿會,三大展會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新時期中國製造和中國服務全面發展的促進平台,協同奏響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樂章。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大展會還是我國宣示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平台。從首屆進博會擴大開放的5大舉措,到第二屆進博會宣佈的“5個繼續”,到今年服貿會的“3個共同”,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以務實行動推進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與國際社會互惠共享。
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加強區域合作的重要倡議。“十三五”期間,共建“一帶一路”加速從“大寫意”向“工筆畫”轉變,而且“工筆畫”越來越細膩。
目前,中國已經同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開展了超過2000個合作項目。2016年至2019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達4.6萬億美元,佔外貿比重提升至29.4%﹔直接投資721億美元,佔比提升至13.7%。在項目和園區建設方面,中巴經濟走廊、中老鐵路、埃及鐵路、緬甸皎漂特別經濟區深水港項目等一批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即將到來的“十四五”,中國將繼續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疫情衝擊後一系列新的變化,我國將不斷挖掘內需潛力,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更好聯通,推動國際分工有序演進,促進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將繼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各方攜手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實現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