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數字化提升服貿會國際影響力,放大平台功能|專訪
備受關注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將於8月31日至9月5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和首鋼園區舉辦。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服貿會也成為新形勢下舉辦大型展會的成功案例。
作為服務貿易領域重要的綜合性國際展會,服貿會的舉辦將為服貿企業注入哪些新動能?受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影響,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哪些挑戰?新京報記者專訪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俊。
他表示,服貿會自2012年創辦以來,見證了我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十年。但疫情對服務貿易的影響還在持續。未來,服貿會要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放大平台功能。一方面,通過數字化來提升服貿會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加大宣傳推介,深入推進服貿會國際化進程。
每天一睜眼,服務貿易就在我們身邊
新京報:服貿會即將召開,作為服務貿易領域重要的綜合性國際展會,服貿會與普通觀眾有何關係?
李俊:這場重大的國際經貿活動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關於什麼是服務貿易,可能大家並不一定有很深刻的瞭解。事實上,每天一睜眼,服務貿易就在你我身邊。比如,在電影院看了場進口“大片”屬於個人文化娛樂服務;為海外朋友寄送防疫物資的花費屬於運輸服務。
更全面地講,服務貿易是國際服務貿易的簡稱,指的是以服務作為商品進行跨國交換的經濟活動,核心是以資本、勞動力和知識技術為基本要素的服務交易。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界定,服務貿易共有四種提供模式,模式一是跨境提供,例如線上跨境教育、軟件產品交付等;模式二,境外消費,例如出國旅遊活動等;模式三,商業存在,例如在華設立的外資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等;模式四,自然人移動,例如外國醫生或教師的短期就業等。
根據《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手冊2010》(MSITS2010),服務貿易共分為12類,分別是:加工服務;維護和維修服務;運輸服務;旅行服務;建築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政府貨物和服務。
新京報:服貿會自2012年創辦以來,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展會平台。服貿會對於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李俊:服貿會發展的這十年,恰恰見證了中國服務貿易快速增長的歷程。2012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年均增長6.1%,高出全球增速3.1個百分點。我國服務貿易在世界的排名也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去年我們已連續八年穩居世界第二位。
服貿會自創辦以來,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為推動我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服貿會作為服務貿易領域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大規模展會,將引領我國服務消費趨勢,加快消費復甦和升級,為各國企業積極融入中國服務大市場提供全方位機遇,為中國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供展示交易的平台;同時作為國家促進服務業開放和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平台,服貿會為企業推進數字化、服務化轉型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增強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服貿會舉辦期間,中外企業充分展示交流,為後續的項目合作和服務交易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市場開拓渠道。服貿會自創立以來,致力於聯通國內外服務市場,一方面推動中國服務“走出去”,提升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把國外的優質服務“引進來”,滿足人民羣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構建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此外,服貿會也是企業宣傳的平台,服務貿易示範案例評選等活動把優秀的、能代表中國服務的企業評選並展示出來,為樹立中國服務品牌、推動行業發展、促進企業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新興服務出口成為逆差縮減的關鍵因素
新京報:當前中國服務貿易呈現出什麼特點?
李俊:一是跨境服務貿易規模快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近年來我國雖然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但是恢復較快。2021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8212億美元,在世界服務進出口總額中的佔比提高至7.1%,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服務出口額達3942億美元,在世界服務出口中的佔比提高至6.6%,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服務出口大國;服務進口額為4270億美元,在世界服務進口中的佔比提高至7.7%,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服務進口大國。
二是我國服務貿易逆差迅速減少,為近年來最低值。
三是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規模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韌性更好,抗疫情衝擊能力更強。過去幾年,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一直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到2021年,我國知識密集型領域服務進出口增長至3596.9億美元,在我國服務貿易總額中的佔比提高至43.2%。
四是運輸服務貿易替代旅行成為服務貿易最大領域。疫情之下,受全球供應鏈需求暴增以及國際運輸物流價格上漲等多因素影響,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總額增長迅猛,2021年運輸服務貿易達2751.5億美元,在我國服務貿易總額中的佔比增至33.0%。自2020年以來,運輸服務就超越旅行服務成為我國服務貿易最大的領域,同時,我國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運輸服務貿易。
五是服務貿易綜合發展水平上升較快,競爭力趨於增強。疫情加速了我國服務貿易的數字化轉型,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根據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編撰的《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由2019年的第20位提升至2021年的14位,2022年進一步提升至第9位。
新京報:逆差一直是服務貿易領域比較受關注的話題。近年來服務貿易逆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李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服務貿易逆差規模居高不下,疫情以前服務貿易逆差額達2500億美元左右。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大幅減少,2021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額僅為327.5億美元,遠低於疫情前水平。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大規模下降,降幅高達85%。2022年上半年,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收窄到122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疫情衝擊,旅行進出口大幅下降。疫情前,旅行一直是服務貿易的第一大領域,也是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疫情導致了各國強化旅行限制,也抑制了旅行服務貿易增長。2021年我國旅行服務貿易逆差1146.8億美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55.8%,成為拉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傳統服務出口提升帶動了服務貿易逆差收窄。特別是去年、前年受到貨物貿易快速增長和運費上漲因素的帶動,運輸服務出口保持高位態勢,2021年出口達到了1272億美元,增長124.7%,帶動了傳統服務出口的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新興服務出口成為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縮減的關鍵因素。近年來積極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大力推動新興服務出口,服務出口競爭力明顯提升,特別是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規模快速提升。疫情以前,我國服務出口增速明顯快於進口增速,帶動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快速減少。
服貿會要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放大平台功能
新京報:受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影響,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李俊:2021年,我國服務進出口額達到了5.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1%,創歷史新高。服務出口世界排名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2022年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了2.9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1.6%;其中服務出口1.4萬億元,增長了24.6%,“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儘管服務貿易取得良好發展成績,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還面臨着不少挑戰。
首先是疫情對服務貿易的影響還在持續。當前,全球新冠疫情還在起伏反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跨國人員流動和商務活動受到了很多限制,這對跨境旅行、建築、會展等涉及自然人移動的服務貿易衝擊較大。
其次,服務貿易面臨外需收縮的風險。世界經濟復甦脆弱乏力,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世貿組織預計2022年全球貿易增長約3%,低於2021年4.7%的預期。主要經濟體需求低迷,對我國的跨境運輸、服務外包等帶來不利影響。
第三,企業經營壓力在加大。一些服務貿易企業受疫情影響,面臨訂單不足、成本上升、交付能力不穩定等挑戰,特別是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面臨較大的生存與發展壓力。
新京報:受疫情影響,服務貿易企業開拓全球市場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李俊:疫情期間,跨境人員流動受限,服務貿易企業開拓全球市場受到挑戰,尤其是與境外消費相關的服務貿易業務受到巨大沖擊。但是,在推進傳統生活服務的線上化方面則面臨機遇。依託服貿會及其他渠道結識的客户,以數字化方式拓展全球數字服務市場是當前服務貿易企業應關注的重點。尤其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數字技術廣泛滲入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大大提高了服務的可貿易性。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領域湧現出了一批新技術、新應用、新成果、新方案,為服務貿易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另外,為了疫情期間的物資保供,全球生產性服務貿易也面臨巨大增長潛力。例如運輸物流和供應鏈服務、數字倉儲、金融結算支付、離岸貿易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商務服務等面臨較大的增長潛力,也是未來服務貿易企業拓展的重點領域。
新京報:你認為,服貿會應如何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李俊:未來,服貿會要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放大平台功能,應着重強調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推進服貿會的數字化。因受疫情影響,要通過數字化來提升服貿會的國際影響力。即通過數字展覽、數字交易、數字洽談、數字會議等形式,打造永不落幕的服貿會,提升疫情下全球客户對服貿會的可參與性。
另一方面,加大宣傳推介,深入推進服貿會國際化進程。通過各種渠道,擴大服貿會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境外企業和人員參展參會的比例,讓中外企業和專業人士有更多、更充分、更直接的交流溝通。在拓展歐美等發達國家客户的基礎上,重點引進針對金磚國家、上合組織、東盟、中東歐等一帶一路經濟體的客商參與服貿會相關活動。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