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邱月燁
2023年第二季度剛剛畫上句號,企業對當前經營環境的信心到底如何?
7月3日,渣打銀行與香港貿易發展局(下稱“香港貿發局”)公佈2023年第二季“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下稱“GBAI”)。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於今年5月開始對粵港澳大灣區1000家企業開展了二季度調查,由此獲得GBAI指數。
“GBAI展現的是當下企業如何看待未來的問題,”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範婉兒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例如企業當下生產或者拿到訂單,要未來才出口或者交付,因此當下企業樂觀或悲觀,影響的是未來兩三個月的數據。因此GBAI能夠幫助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做出決策,也是我們的初衷。”
數據來源: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
調查報告顯示,大灣區第二季度的“營商信心”現狀指數回落至50的中性水平,這一結果屬於意料之內。在2022年第四季度,指數已經連跌6個季度(降至39.5),這個低基數造就了第一季度的反彈。而“預期指數”仍保持在擴張區間(58.7),這是近兩年來的次高值。這也意味着,儘管現狀指數回落,但大灣區的企業對於未來的發展仍然保持着樂觀的預期。
此外,第二季度的信貸“預期指數”也保持在擴張狀態(51.6),這反映出區內企業對潛在增長的樂觀預期。這兩項預期和信貸的指數預示着,在第三季度,大灣區的經濟將進一步復甦。現金流狀況方面,受訪者預計在第三季度將繼續改善,再次顯示悲觀情緒並不濃厚。其他信貸分類指數也確認,為“守住底線”而維持寬鬆的貨幣狀況和較低的借貸成本,亦是明智之舉。
大灣區企業對於擴張持積極態度
除GBAI指數整體回落迴歸中性之外,生產/銷售、新訂單、產能利用率、原材料庫存、成品/服務價格、固定資產投資、融資規模及利潤等8個子指數也呈現出不同趨勢。
據GBAI的調查結果,有6個子指數低於50。其中,原材料庫存為47.1,雖然比上一季度有所改善,但仍然是得分最低的組成部分,表明本季度降低庫存的壓力依然存在。與上一季度相比,新訂單(跌3.3點至49.8)和利潤(跌2.6點至49.9)也出現了下跌,但距50的中性線僅一步之遙,並未明顯滑落。
數據來源: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資產投資這一子指數的得分最高,為52.9,這説明大灣區企業受訪者仍然看好區域內的長遠商業前景,認為需求會進一步恢復正常,需要投資擴充產能。
渣打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也對固定資產投資成為子指數中得分最高的一項感到驚喜。“要知道,固定投資不是立刻能看到回報的,這表明大灣區企業對於擴張的態度是積極的,對未來長期的預期是好的。”林遠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與上一季度相比,金融服務的現狀和預期子指數分別下跌8.3點和12.6點,創新和技術分別下跌10.6點和12.0點,在各行業領域中的跌幅最大。
數據來源: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
隨着復甦勢頭放緩而出現的利潤壓力和信貸擔憂,可能影響金融受訪者的情緒,不過得分仍處於擴張區間。另一方面,科技受訪者的子指數,在第一季度短暫飆升後,第二季度回落至50以下。由此可見,科技行業依然面臨不少阻力,全球半導體業處於下行週期,導致需求受到抑制,難以迅速好轉。
在信貸方面,大多數企業受訪者認為目前借貸成本大幅降低的空間不大。但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已於6月降息。
關於預期出現分化,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建恆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道,由於貸款利率已處於歷史低位,企業認為融資成本尤其是銀行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信貸增長大大超過名義GDP增長,進一步降息的邊際效益可能轉弱。因此,我們估計中國人民銀行在第三季度僅會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25個基點(而不是加大刺激力度),以維持流動性充裕,同時保持較快的信貸增長,並配合可能發行更多地方專項債券。”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在解讀報告中表示。
重視建立供應鏈的靈活性
面對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供應鏈的轉型成為了大灣區企業的新課題,這一趨勢是否會重塑大灣區企業的經營模式?
GBAI的調查結果顯示,1000家大灣區企業受訪者近年來在管理供應鏈時的業務考慮因素中,越來越重視建立供應鏈的靈活性(例如以“以防萬一”為原則的庫存管理),同時提高效率(例如以“及時供貨”為原則的庫存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提升。這種情況反映出為應對近年來業務擴展,以及宏觀和地緣政治挑戰,企業提升供應方管理的意識普遍提高。
數據來源:渣打銀行與香港貿發局
在供應鏈轉型中增長最快的3個考慮因素,則是提升質量和服務(淨正差值為36個百分點)、分散供應來源(特別是關鍵零部件)(淨正差值為32個百分點)和更好地利用不同生產地點的資源(例如土地和勞動力)(淨正差值為32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大灣區企業供應鏈並沒有出現大舉遷移的情況,91%的企業表示是目前沒有將產能轉移到海外。
關於大灣區企業供應鏈轉型的課題,林遠棟認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從管理一家工廠成為供應鏈的管理者。“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大灣區企業利用好大灣區政策和區位優勢,走出去,真正實現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