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上市不到3年即欲私有化,玩的哪出?


存在監管風險,一段時間內業務增長放緩,轉型是否能成功尚未被驗證,缺少技術儲備……醫美互聯網平台不被資本看好的原因有很多,而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即建立自身長期盈利和增長能力。

新氧上市不到3年即欲私有化,玩的哪出?

11月22日,新氧(SY.US)收到了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金星初步的、不具約束力的私有化建議書。

 

新氧意欲私有化並不讓人意外。上市兩年,作為中國最大的醫美互聯網平台(儘管新氧可能更願意把自己定位成“醫美服務平台”),新氧價值並未受到二級市場認可,今年以來,截至11月26日美股收盤,跌了64.09%。

 

對於新氧私有化的原因,有不同的推測,有人認為新氧欲回A股或者港股上市,因為這些市場的投資人更瞭解新氧,新氧也可以享受市場整體的高估值;有人認為是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包括新氧在內的醫美互聯網平台生存愈發艱難,留在資本市場的意義不大;還有人認為退市主要為了規避監管帶來的風險。

 

所謂監管風險,來自於今年頻頻出手的國家各部委。多項規定頻出,中國醫美賽道的生態隨之變化,黑醫美等非法產業鏈無疑將受到衝擊,正規軍大多因規範化獲利,為什麼醫美互聯網平台卻反而受到負面影響?

 

新氧官方對私有化的原因,三緘其口。順着分析師和業內人士對新氧私有化原因的幾點猜想,我們不妨同時分析上述問題,並探尋同是醫美賽道參與者,醫美互聯網平台為什麼常常不被看好。


猜想一:規避監管風險


今年5月底,八部委聯合發文,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美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月正式發佈《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11月25日,公安部又下發了要求嚴打非法制售醫美產品的通知。

 

原消費類一級市場投資人David.L認為,監管從嚴導致醫美互聯網平台業務難開展,賴以生存的信息服務遭重創,上下游延伸不暢,業績難以持續向好發展。

 

“6月11日國家的政策看了嗎?新氧信息服務(也就是打廣告)佔比很高,但這塊越來越嚴,要廢了啊。之前他們自己的回購計劃也沒用,那要麼在上面持續下跌最終成仙股,要麼試試私有化能不能拉一把。”David説。

 

根據申萬宏源研究所得數據,純線上廣告毛利率是最高的,能達到60-90%,新氧、悦美、美唄等醫美APP毛利率只有10-30%。新氧最新一期財報顯示,信息服務貢獻了約74.5%的營收,公司整體毛利率約9.25%,如果線上廣告監管趨嚴,這些醫美APP的毛利潤可能會更低。

 

醫美廣告的嚴監管可能導致的利潤下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潛在的被監管處罰的可能性。要是公司依然在二級市場交易,如果因為誇大或虛假宣傳等問題受到監管處罰,基本都要公示,對公司形象不利。

 

除了宣傳,平台們還要面對狡猾的黑醫美,對黑醫美的嚴打,同樣殃及了這些醫美互聯網平台。

 

醫美互聯網平台的開支中,很大一部分都用來鑑別醫院、醫生的資質,鑑別筆記的真偽,像新氧這樣體量較大、有一定影響力的平台,還會公佈“綠寶石榜單”等幫助消費者選擇正規機構的材料。但是,一些黑醫美機構依然成為漏網之魚,在平台上出現。

 

醫美某上游公司顧問田希(化名)認為:“我看到的私有化邀約是金星提出的,個人認為是對未來可能存在的監管帶來的風險的規避。這次監管措施的出台,在水面下的機構/醫美等短期很難被監管到,但是平台被監管是顯見的,而監管最容易通過平台進行管理,對新氧這樣的平台殺傷力最大。”

 

為了中國醫美產業更健康的發展,現階段的整治是無可避免的過程,但公司可以將自己可能受到的損害最小化。所以,規避監管風險,可能是新氧尋求私有化退市的原因之一,而現階段監管對平台影響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是醫美互聯網平台不被看好的原因之一。


猜想二:上市公司的束縛


上一個猜想中,已經具體闡述了廣告監管趨嚴對醫美互聯網平台收入和利潤的影響,除廣告外,還有很多因素導致現階段這些平台的收入和利潤增長困難。

 

David.L分析,醫美行業的公司,包括互聯網平台公司,講的都是高速發展換高PE估值,但去年受疫情的影響基本廢了,今年看起來也一般,所以曾經其任職的公司考慮投資某醫美互聯網平台,內部過會時他投了反對票。

 

理論上,醫美賽道足夠大,現在平台的滲透率不算高,應該還有想象空間,但理論和現實有巨大區別。

 

關於這一點,田希以其親身經歷做了説明:“(醫美廣告)都從抖音、小紅書、微博等等轉入羣、朋友圈,然後開啓私域模式,這些政策,是解決不了已經形成的微商模式的。還有,比如深入社區的那些在美甲店、美容院的推薦模式,已經形成生意閉環,查都查不到。我去過的所有指甲店,老闆都會給你推薦各種醫美,還可以上門服務。他們會經常給做指甲的用户們推薦比如熱瑪吉、黃金微雕,甚至抽脂、眼袋……你想要什麼樣的醫生,他都能給你找出來。”

 

田希為了證明,隨手翻了一個她附近美甲店店主的微信朋友圈,朋友圈中全都是關於醫美的內容。她指着好友列表中另外一個人説:“他們做的就是你只需要拉客去店裏,其實店也沒有,就是家裏,就能做。這個女的做這個發了大財,據説已經是某地首富了。所以新氧的問題不僅僅是監管,是消費的最後一公里,被這些(渠道)壟斷了。”

 

外界人士可能看不到平台們遇到的這些問題,但平台們應該自己心裏清楚。只做廣告平台、中介平台,不是長遠發展之計,還是要尋求業務擴張,往自己的上下游突破。

 

新氧已經開始行動,今年6月,以7.91億元收購武漢奇致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進軍醫美上游器械領域。第三季度,武漢奇致為新氧貢獻了4810萬元營收,不論多少,算是踏出了業務擴張的重要一步。

 

如果保持上市公司席位,新氧之後的收購、入股等大動作需要公示,不僅公司的戰略佈局不能秘密進行,還要受到二級市場股東們的部分影響。私有化後,新氧在新業務的佈局上更能放開手腳,更方便公司的轉型。

 

美唄、更美等其他醫美互聯網平台大概率也將尋求轉型,但這些平台轉型是否成功,還需要時間檢驗。目前還沒有一個成功案例可考,因為現在資本市場對風險規避情緒較高,投資人可能暫時不會選擇醫美互聯網平台公司。

 

猜想三:

想在A/H股上市,尋求更高估值



除了出於業務發展和公司形象的考慮,也有券商分析師認為,新氧私有化是為了回A股或者H股上市,尋求高估值。

 

是否能獲得比在美股更高的估值要一分為二來看待。A股、H股市場估值的確比美股整體偏高,回來上市可以享受到市場整體偏高的估值,而且介於移動互聯網發展水平不同,對於醫美互聯網平台這種商業模式,中國投資人比歐美投資人理解得更透徹。

 

但估值高的核心問題,還是標的自身是否優質,是否有增長性,對投資人來説是否有吸引力。David.L和前私募基金分析師尤薇婭均認為,其實現在新氧在美股的估值不算低,也基本不存在商業模式不被理解的問題,主要還是自身不夠有吸引力。

 

“去年準備投個(醫美)醫院的,然後疫情擱置了,到現在(醫院)也沒緩過來,估值和業績沒法看。”尤薇婭説:“這些醫美講的都是大賽道故事,要支撐這個故事的估值,必須有高速增長的業績。你説的還行可能是(百分之)幾十的增長率,但在我們看來就是不行。你説這麼大賽道,增長率還不行,要麼競爭激烈,你能力不如別人,要麼這個賽道就沒想象的那麼大。這樣看都是不投或者等。”

 

醫美的故事講得太大,反而讓現在醫美賽道中的公司不受資本歡迎。新氧第三季度營收的同比增速為39.17%,還包括了武漢奇致帶來的新業務增長,對於挑剔的資本來説,確實顯得有些平庸。頭部企業尚且如此,何況其他平台?

 

有人認為,愛美客(300896.SZ)、華熙生物(688.363.SH)、奧園美谷(000615.SZ)等醫美概念股在A股上市後都翻了1-3倍,新氧顯然被低估了。現在在某頭部投資管理機構任職的投前分析師肖一博(化名)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新氧和愛美客不是一個做平台,一個是做產品的嗎?他倆咋對標呀?”

 

David.L補充道:“商業模式不一樣。醫美互聯網平台得不斷Push人們產生醫美焦慮,製造醫美需求,打廣告,撮合交易。你説的其他上游公司是有技術儲備的,平台型的公司有嗎?”


迴歸理性,迴歸基本面


監管為什麼頻頻向醫美行業出手?就是因為近些年,容貌焦慮的影響範圍越來越大,造成負面社會事件越來越多。

 

輕者有大學生為做醫美負債百萬,還不了“醫美貸”被迫拍裸照等,重者有的落下終身殘疾,甚至在黑醫美機構手術枱上喪失性命。

 

醫美的需求本身是存在的,但是在各種誇張的宣傳中,變成了更多本不需要醫美的人的焦慮。 

 

“以前監管不嚴的時候,很多三方(平台)為了逐利,他們會導流給黑醫美,或者是一些莫名其妙的醫生,拿着什麼走私的或者沒有牌照的注射用的東西給人打。但現在嚴,首先黑醫美被整治了,那它用的那些材料,肯定都得是正規的材料,上游的(材料生產商)就受益了。整個市場需求本身就挺大,以前焦慮可能增加快一點,現在焦慮增加得少,但還是會有一個正常的增長。”在被問及監管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時,David.L這樣總結。

 

監管從嚴對整個社會是好事,讓別有用心的人沒法制造更大、更快的訴求,整個社會能從容貌焦慮中逐漸平復下來。對於整個行業也是好事,幹掉更多黑醫美,市場份額就能被更多正規機構或醫院吃回來。正規軍能更好地盈利,真正有需要的人也能獲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我國醫美滲透率的確比美、韓等國家低,還有發展空間,但沒有必要用販賣焦慮讓市場畸形增長。現在是時候迴歸理性了。有分析人士認為,對於醫美互聯網平台,與其靠販賣焦慮掙中介費,不如把營銷費用挪去做研發,或者利用於產業上下游各路正規軍建立更緊密的聯繫,開拓業務範圍,建立長期盈利和增長能力,這樣才可能被投資人長期看好。

 

基本面的改變,需要時間。

 

截止11月26日收盤,目前新氧在美股的股價不到4美元,市值只有4億多美元出頭。即便早早傳出私有化的消息,但投資人似乎不為所動,股價依然萎靡,距離上市時發行價13.8美元已經跌去七成。

 

據公告,創始人、董事長金星持有新氧16.4%的已發行股份,投票權約為84.3%。如果進展順利,他將利用貸款和股權融資來為收購提供資金,股權融資主要用於轉續股權和個人現金。同時,金星表示不會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出售給任何第三方。但是,這個私有化邀約,也存在失敗的可能性。

 

無論如何,中長期來看,新氧平台還有諸多變數。往好的方向變化,此時的估值明顯偏低。但資本市場又是殘酷的,投資者信心若不足,用腳投票,創始人也不能着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68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氧上市不到3年即欲私有化,玩的哪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