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控股2020年簽約未結轉金額達241億元 投資設置紅線拿地力度加大

    本報記者 王麗新

    3月19日晚間,三盛集團的地產板塊上市公司三盛控股公佈2020年度業績。在行業競爭加劇、政策收緊、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三盛控股交上了一份較為優異的成績單。

    公告顯示,2020年,三盛控股營業收入87.79億元,同比增長276%;毛利潤約24.98億元,毛利率為29%,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淨利潤上升至8.51億元;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73.86億元,同比增長逾3倍。

    “三盛控股是一家立足於福建大本營的房企,公司戰略性資源聚焦長三角,這是2020年取得業績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在‘跟着人走’和‘跟着人流走’兩條投資邏輯之下,疊加拿地到開盤時間縮短,公司毛利率水平相對較高。”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外,在三盛集團的支持下,公司避開被政策嚴格限售限價調控的區域,在經濟活力較強城市積極參與各項土地招標,為未來業績釋放形成支撐。

    在三盛控股管理層看來,擴規模同時更強調安全邊際。據三盛控股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三盛控股承襲三盛集團對風險的重視,嚴格把控項目風險,在以現金流為導向的投資策略下,土拓整體呈現出“穩、準、快”的狀態,有效支撐公司規模擴張速度的同時,保證財務的健康與安全。

  多元化方式拓展土儲

    2020年全年,三盛控股新增30幅地塊,新增土儲面積為526萬平方米,利用“地域上聚焦,機會上分散”的打法取得。

    “在拿地前就將所有風險排查清楚,通過劃分清楚集團、區域、項目這三級管理的責、權、利,從總體上控制項目90%以上的風險,剩餘的10%風險則在報建等落地性的問題和項目運營過程中解決。”上述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強調設置投資紅線對風控強要求;另一方面,通過多元化拿地的方式增加土儲,把握土地市場窗口期,通過精細化管理有效控制土地成本,提升盈利空間。

    眾所周知,對房企來説,2020年是行業較為艱難但也是抓住機遇轉入業績上漲通道的一年。在投資策略上,有些房企節奏把握不暢,補充土地力度較弱,一方面是出於資金鍊安全考慮,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影響接下來的規模擴張。鑑於此,2020年房企對投資策略的選擇或許會影響未來規模排位。

    過去的一年,在投資策略方面,三盛控股強調以現金流為導向,拿地側重去弱限購、弱限價的區域,同時嚴守“不進市場風險大的城市、不進機構不認可的城市,不進市場存量大的城市”,使得三盛控股土拓節奏整體有效支撐公司規模擴張的同時,財務水平得到優化。

    總裁直播“流量”轉銷量

    據公司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三盛控股剔除預收賬款及合約負債後的資產負債比率為53%;現金短債比增至1.79倍,滿足了三道紅線的有關要求;手持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73.86億元,較2019年末的16.89億元同比增長超3倍,現金流呈現大幅改善。

    現金流改善的背後,是三盛控股營銷模式的創新。在有效的營銷轉化下,2020年全年實現已簽約未結轉金額為241.28億元。

    2020年房企銷售受疫情影響明顯,三盛控股積極探索構建數字化營銷打法,加大項目推盤及促銷力度。以做大客儲邏輯,設立分階段客儲目標及達成方案,不斷強化營銷內功,在“4-2-1-7”管控下,敢於大開盤,科學精準化落位,不斷提高營銷轉化率。

    值得一提的是,地產直播是去年疫情期間重要的營銷方式,在對房地產互聯網營銷的特殊性與消費者心理的深入研究下,三盛控股把握住“流量漏斗”與“資源整合”這兩個關鍵營銷思維,積極創新跨界整合增厚IP影響力,帶動企業銷售業績。2020年下半年,三盛控股執行董事兼總裁兩次現身直播間,累計圍觀量超270萬、帶貨超4.5億元,推動“流量”向“銷量”的轉化。

    此外,為提高運營效率和資金使用率,三盛控股2020年持續優化內部管理體系,通過建立數字化運營、銷售、回款平台等方式提高運營效率,進一步提高了管理顆粒度、庫存去化率和資金週轉率。不過,這一切動作調整的背後,皆是公司管理架構靈活調整所致。

    優化調整組織結構

    2021年初,三盛集團的“老將”馮輝明重歸,市場對此直呼“老東家”頗具吸引力。這位經驗老到、極強專業性的地產“老將”迴歸三盛控股後,業內稱其有望為業績提供強力支撐,後期工作重任也是備受市場期待。

    不過,在此之前,三盛控股已經在積極調整組織結構,通過組織裂變提升管理效率、擴大產能。重點在於調整為三級管理架構,賦予區域及一線更多的自主權利。自公司從總部驅動轉為區域自驅動以來,各區域經營意識、指標兑現能力明顯增強。目前,三盛已逐步實現將區域公司作為經營主體,區域自主承擔經營與利潤中心的角色。

    以三盛華東公司為例,自組織變革後,2020年全年,三盛華東公司貢獻銷售額顯著增長。7月23日,三盛華東公司正式更名為蘇滬公司,標誌着三盛在深耕廣拓大江蘇城市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此外,公司還實施“盛創、盛利”等激勵機制。“盛創”即三盛實行項目跟投機制,“盛利”即跟投項目利潤率超過某個水平後,三盛會從超過部分中拿出較高比例與整個團隊來進行分享。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激勵制度往往是一個公司穩健發展的關鍵點,面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挑戰,要相應地通過調整管理機制和激勵制度來應對,這一系列內部調整最終將會反饋到一線營銷、財務盤面,甚至行業排位上,這才是公司的基石。

(編輯 田冬 喬川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7 字。

轉載請註明: 三盛控股2020年簽約未結轉金額達241億元 投資設置紅線拿地力度加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