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暴漲如何打贏“糧食戰爭”?

隨着世界經濟復甦,尤其是美元流動性氾濫風險增加,國際糧價近段時間呈暴漲之勢,如何確保糧食供應、維護糧食安全再度成為全球熱議話題。

其實,糧食作為人類維持生存的必需品,其屬性必然超出一般意義上的商品。而掌握糧食等重要食品全球定價權的西方世界,早已在國際事務中把糧食“武器化”,一場場“糧食戰爭”已經或正在上演。

美國搞垮蘇聯“特殊武器”奏效

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坦言,“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糧食同石油和貨幣一道,被美國視為掌控世界的三大鎖鑰。

基辛格的論斷並非基於想象,而是美國的歷史實踐。在靠發“戰爭財”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後,美國在同蘇聯爭奪勢力範圍和霸權地位的博弈中,越發擅長髮揮糧食這種“特殊武器”的重要作用。

二戰結束之初,歐洲普遍缺糧,英國1949年還在實行麪包和馬鈴薯配給制,“美食之都”巴黎上世紀50年代還在使用糧票。鑑於西歐多國的立場在數百萬饑民的憤怒中搖擺不定,美國以人道為名,把大批糧食以賒賬的方式提供給法國、意大利等國。至於已經倒向蘇聯的東歐諸國,雖然在戰火中受損更加嚴重,卻幾乎沒有得到美國的一粒糧食。

但這未能改變蘇聯把重工業作為重心的發展方針,大規模墾荒的做法雖有短期成效,卻難以持久。從上世紀60年代出現第一次糧食危機起,蘇聯逐漸走上一條不歸路——以石油外匯從境外尤其是美國購買糧食。整個70年代,蘇聯從美國購糧近3000萬噸,以至於美國國內農產品和肉類大幅漲價。

糧價暴漲如何打贏“糧食戰爭”?

圖説:美國農民大規模機械化收割糧食。 GJ圖

蘇聯暫時嚐到了甜頭,卻為美國里根政府推出“逆向石油衝擊”戰略做了墊腳石。里根在軍備競賽上毫不相讓的同時,一面以“糧食貿易自由化”麻痹蘇聯,一面極力打壓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高企的油價。結果全球糧價不斷高漲,蘇聯不得不加速舉債。到1991年解體前,蘇聯外債高達1200億美元,已陷入無款可貸、無處購糧的窘境。

當排幾個小時隊才能買到麪包的情景在莫斯科街頭頻頻出現時,人們才意識到,國際競爭的勝負不一定取決於軍事、航天等高科技產業,反而可能是麪包、牛奶等最基本的產品。然而,時間不會倒流。

憑藉出口種子在全球“割韭菜”

糧食是美國搞垮蘇聯的奇兵,也是美國在全球“割韭菜”的利刃。

冷戰後,在財政赤字中沉淪的阿根廷似乎發現了擺脱債務陷阱的希望——轉基因大豆。當時,全球經濟融合推動生活水平提高和畜牧業發展,導致大豆需求激增,大豆價格暴漲。阿根廷地廣人稀,氣候條件良好,且農業較為發達,發展大豆產業優勢明顯。

但是,阿根廷並無大規模種植大豆的技術與經驗,因此求助於美國知名轉基因生物技術企業孟山都公司。孟山都於上世紀80年代完成首批植物基因修改,1987年成為第一個種植轉基因改造作物的公司。

1996年,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進入阿根廷。由於轉基因大豆在種植時不受除草劑影響,且阿根廷法律限制孟山都收取高額專利費,阿根廷大豆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優勢。同時,孟山都貌似不予追究的態度,也讓阿根廷農民在私下放心出售轉基因大豆種子。於是轉基因大豆很快壟斷了阿根廷的大豆種子市場,佔有率較美國本土也不遑多讓。

糧價暴漲如何打贏“糧食戰爭”?

圖説:阿根廷農民種植轉基因大豆。 GJ圖

可阿根廷政府和農民還沒嚐到多久甜頭,孟山都就準備收割了。1999年,孟山都避開阿根廷,對歐洲多國的阿根廷大豆進口商提起訴訟,要求它們繳納專利費。阿根廷提出抗議,但孟山都輕易拿出阿根廷農民在黑市進行種子交易的大量證據,令阿根廷啞口無言。歐洲買家自然不願替他人埋單,隨即放棄阿根廷大豆,導致阿根廷農民損失慘重。

更嚴重的是,阿根廷即使想放棄孟山都的大豆種子也不行了,因為原本的種子企業早已被市場淘汰,導致轉基因大豆無可替代。最終,阿根廷只能被迫屈服,向孟山都繳納鉅額專利費。

其實,發展中國家這樣被“割韭菜”的例子並不罕見。新華社旗下《瞭望》週刊去年9月報道,目前有70多家外國種子公司已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且深度滲透中國田間地頭。它們的套路與孟山都在阿根廷的做法幾乎完全一樣:先成立本土公司,然後打着服務農民的旗號,以免費之名誘使農民試種洋種子。而這些洋種子長出的作物,要麼根本無法留種子,要麼留種子再長出來的農作物產量非常差。最後,農民只能花高價去買洋種子。

這篇題為《洋種子會否成為農業“芯片”》的報道指出,種子是現代農業的基石,如果過度依賴進口,一旦“斷種”,引發的危機將甚於科技“卡脖子”。因此不難理解,為何在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解決好種子問題”同“耕地問題”一道被列為國內經濟八大重點任務之一。

糧食價格不穩激發社會動盪

糧食生產並非糧食安全的全部,在某種程度上,維繫糧食價格穩定並實現合理分配更為重要。

在“阿拉伯之春”前的埃及,政府允許貧困人口每天可購買3張由政府補貼的大餅,這雖然需要政府每年花費30億美元鉅額外匯進口小麥,但起碼讓底層人民不會餓肚子,維持了社會的基本穩定。然而2011年全球小麥價格忽然翻番,埃及政府財政壓力驟然增長,在大餅價格跟着上漲的同時,更多的人也不得不加入購買大餅的行列。飢餓感最終成為點燃累積多年矛盾的導火索,引發埃及持續數年的動盪。

不難發現,糧食價格的變動較之天災更容易引發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激起社會動盪。但在現行國際經貿體系下,國際糧價的定價權基本掌握在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手裏,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多少話語權。

大宗商品交易一般採用期貨交易模式,定價也以期貨價格為基準。世界上最發達的農產品期貨交易中心是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影響期貨價格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美國農業部的各種報告和發言。換句話説,關係全球數十億人温飽和安定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美國農業部。它只要動動嘴皮,就可以影響國際糧價,進而攪動風雲。

縱觀一段段“糧食戰爭”的血淚教訓不難發現,相較於外部矛盾,現代國家更容易被內部問題打敗。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穩定糧食生產,確保供應穩定,在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的當下具備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 / 艾舟

【相關鏈接】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大饑荒警告

聯合國糧農組織3月23日發佈《飢餓爆發點》報告,向世界發出預警,如果不能立即採取更大規模援助行動,超過20個國家的重度飢餓人數將在未來數月內飆升,3400多萬人距離饑荒僅一步之遙。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全球食品價格指數截至2月已連續9個月上揚,並創下2014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其中尤以主要穀物價格漲幅驚人,高粱同比上漲82.1%,玉米同比上漲45.5%,小麥同比上漲19.8%。

聯合國糧農組織同期發佈的農產品產量預計顯示,世界穀物產量預計同比增長1.9%,增至27.61億噸。

中國部分農產品要大量進口種子

中國種子有多依賴外國?

中國雖是農業大國,但種子行業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技術差距,部分農產品需要大量進口外國種子,存在被外國“卡脖子”的隱患。

根據《2019年中國種業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進口農作物種子7200餘萬公斤,進口額4.75億美元,其中蔬菜種子進口額2.28億美元,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水稻和小麥種子國產化率比較高,但一些蔬菜如番茄、洋葱、茄子、胡蘿蔔、辣椒等種子高度依賴進口,作為“準主糧”的玉米和馬鈴薯種子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進口。

雖然中國從幾十個國家進口種子,但美國在全球種子業10強中佔據4席,有着巨大的市場和技術優勢。相比之下,中國還沒有世界級種子業巨頭。

目前全球排名靠前的種子業巨頭有美國的杜邦、孟山都、道化工,瑞士的先正達,法國的利馬格蘭,墨西哥的聖尼斯和荷蘭的埃德瓦塔等。其中,杜邦是全球最大的種子公司,玉米種子佔全球雜交玉米市場40%以上;孟山都在棉花、大豆和轉基因玉米種子上優勢巨大;利馬格蘭是全球最大蔬菜種子公司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0 字。

轉載請註明: 糧價暴漲如何打贏“糧食戰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