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半年“成績單”亮眼,美媒:將為全球經濟反彈“提供支撐”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經濟穩步增長”“總量仍在快速增大”……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中國上半年的經濟“成績單”,GDP同比增長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7.9%。很多人還記得,去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進一步走出疫情陰霾,實現“創紀錄”的18.3%增速。受同比基數上升影響,今年二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但用一些一向對中國挑剔的外媒的話講,仍強於市場預期,“凸顯中國經濟的韌性”,且上半年依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輿論普遍認為,最新出爐的宏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保持着穩健復甦的態勢。“中國經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中國正自信地從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復甦。”俄羅斯《報紙報》15日援引俄高等經濟大學學者瓦西里·卡申的話説。德國《商報》則稱,中國明顯從全球經濟中脱穎而出,併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不過,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15日表態依然謹慎:“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鞏固穩定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努力。”

“金磚之父”:中國的數據“令人驚喜”

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GDP為532167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相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0%;二季度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5%。從環比看,二季度增長1.3%。

中國的經濟數據迅速引來外媒集中關注。“中國最新發布了6月份和上半年的主要經濟數據,基數抬升和局部疫情影響之下,同比增速全面放緩,不過仍普遍強於市場預期,凸顯中國經濟的韌性。”《華爾街日報》15日稱,上半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9%,比一季度上升了4.9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實現5個季度恢復性增長。”韓國《京鄉新聞》稱,中國經濟呈現出已經擺脱疫情影響的態勢,但由於國際原材料價格猛漲和變異病毒蔓延,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不過,中國經濟總量仍在快速增大,無論是二季度增速還是上半年數據,都遠高於今年兩會確定的年度目標。

德新社15日稱,除了GDP數據,週四公佈的其他指標也顯示中國經濟活動基本穩定發展。衡量制造業活動的工業生產在6月份同比增長8.3%,同期零售額增長12.1%,都高於分析師的預期。中國經濟的成功要歸功於北京正在推行的“零疫情戰略”,使得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讓經濟和日常生活恢復正常。

“中國經濟仍在增長。”據CNN15日報道,本週早些時候,中國公佈數據稱,6月份出口同比增長逾30%,這表明全球對中國製造商品的需求強勁。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認為,“有力的外部需求可以幫助抵消一些國內壓力,支持總體增長,即使強勁的出口增長看起來不可持續”。

“亞洲交易所因中國的經濟數據大多收漲。”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報道,亞太地區的主要股指週四收盤時上漲,主要是由於中國統計數據的支持。上證綜合指數上漲1%,香港恆生指數上漲0.8%,韓國KOSPI 指數上漲0.66%。

“最近一些月度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有些放緩之後,發佈的第二季度GDP數據令人驚喜。”高盛資產管理公司前董事長、“金磚之父”吉姆·奧尼爾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實際上,6月的數據顯示了重新加速的跡象,這尤其令人高興。中國的表現令人鬆了口氣,這説明疫情大流行並沒有中斷未來15年中國人均GDP翻番的趨勢。

全年目標“可以輕鬆實現”

“中國經濟穩中有進,上半年穩中有固、穩中向好。”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15日對《環球時報》説,體現上半年經濟發展的還有3個錢袋子:企業的錢袋子、政府的錢袋子和老百姓的錢袋子。中國規模以上利潤增速達到這麼多年一個相對高點,城鄉居民收入和國民經濟增長同步,農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

姚景源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困難集中在生產加工企業,原材料價格上漲。下半年總的趨勢是平穩的,工作着力點將是幫助加工企業。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消費。中國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而且實現了小康,有4億中等收入羣體,相當於美國和日本的人口總量。下一步要通過改革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建設國內大循環,清理阻礙限制消費的條條框框,讓消費進一步擴大。

據路透社報道,財經智庫植信投資研究院的報告認為,疫情對消費的影響仍然較大,中國消費全面復甦存在進一步改善的空間。“相比於去年消費回升緩慢拖累了GDP增長,今年消費恢復可能成為拉動GDP增長的重要因素。”報告稱。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人民幣,同比名義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7.4%。

路透社還稱,面對外界對中國下半年經濟的擔憂,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雖然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內部經濟增長也不均衡,但從總的基本面來講,下半年中國經濟還是有望保持持續穩定復甦的態勢。

《華爾街日報》15日回顧稱,去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下降6.8%,創有記錄以來最低,但第二季度即扭轉經濟下滑勢頭——當季GDP同比增長3.2%,第三季度進一步加快至4.9%,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6.5%,並將全年GDP增速推升至2.3%。

香港《南華早報》稱,中國今年定了“6%以上”的增長目標,分析家預期超過這個目標很容易,可能達8%以上。美國彭博社也稱,二季度的經濟數據表明,中國可以輕鬆實現“6%以上”的增長目標,並繼續提振全球大宗商品和工業品市場。

對於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國際組織近期紛紛調高預期。世界銀行從8.1%提高到8.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8.1%提高到8.4%。中國銀行研究院的預測值則為9.4%。

“中國經濟的復甦速度讓歐美國家望塵莫及,這歸功於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以及長遠且能根據這種危機進行調整的經濟政策。”德國漢堡國際經濟學者尤恩·卡斯普爾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這也顯示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依然不是其他經濟體所能比,全球復甦依然要靠中國提供動力。

為全球經濟反彈“提供支撐”

“中國更平衡的復甦為全球經濟反彈提供支撐。”彭博社15日稱,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穩步復甦,且消費支出加速,這有利於因疫情再起而受到影響的全球經濟。   

據德國電視一台報道,德國企業也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過去半年,許多活躍在中國的公司都獲得豐厚利潤。歐盟商會6月份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這些企業受益於中國比世界其他地區更快地戰勝疫情以及去年疫情後經濟再次提速。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公司仍想留在中國。”CNN稱,對很多美國企業來説,中國最新的數據意味着值得它們這麼做。文章提到有美企第二季度在華營業收入相比2019年同比增加3個百分點,有美企CEO本週稱讚該企業中國業務的發展勢頭。“總之,在華業務依然強勁。”英國凱投宏觀高級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説。

但就全球而言,疫情帶來很多不確定性。15日,世界銀行下調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增長預測。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表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不包括中國)今年經濟預計將增長4%,低於3月份預測的4.4%;包括中國在內,該地區今年將增長7.7%,高於3月份做出的7.4%的預測。他説,疫苗供應問題給經濟復甦前景帶來風險,該地區的許多國家到2024年仍不太可能為其人口全面接種疫苗。

BBC稱,專家認為,由於各國在處理經濟危機和獲得疫苗的能力上存在巨大差異,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將更加不平衡。還有分析稱,極端情況下,全球經濟將“雙軌運行”,較發達經濟體由於疫苗接種率高,控制得當,形成一個大的經濟氣泡,而低收入國家將在疫情中持續掙扎,遊離在氣泡之外。

“全球復甦正繞過最窮的國家。”世界銀行博客網站的一篇文章稱,到2022年,幾乎所有發達經濟體的人均國民收入都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向世界銀行的國際開發協會借款的74個國家卻不是這樣。對它們來説,根本看不到“復甦”。從2021年到2023年,這些國家的增長將平均每年落後於發達經濟體約2個百分點,從而進一步擴大最富與最窮國家之間的鴻溝。

【環球時報駐德國、英國特約記者 青木 孫微 環球時報記者 謝雋 任重 王偉 柳玉鵬】

閲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6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上半年“成績單”亮眼,美媒:將為全球經濟反彈“提供支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