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今年受電煤供需形勢影響,不少企業開始配煤摻燒應急。業內專家表示,配煤摻燒可以有效節約成本,但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在“雙碳”目標推動下,今年部分企業積極探索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
專家並指出,生物質與煤炭混燃可以有效替代煤炭利用量,隨着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進步,未來低碳環保高效的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產業前景廣闊,預計未來生物質發電將形成與煤炭的優化組合模式。
發改委能源所經濟中心副主任田磊指出,生物質與煤炭耦合發電(包括熱電聯產)可以有效減少煤炭使用量,在可再生能源電力大規模替代煤電之前,生物質與煤炭耦合發電是去煤降碳的有效途徑之一。
生物質與煤炭耦合發電是去煤降碳的有效途徑
專家指出,生物質能具有天然碳中和屬性,在落實“雙碳”目標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生物質能利用具有民生、環保、減排等多重效益,其中生物質發電是利用規模最大、社會環境效益最為顯著的領域。在政府重視、利用技術進步、補貼政策落地和商業模式逐漸成熟等多維度因素的共同驅動下,發電行業對生物質能發電越發重視。
國際上,生物質燃料與燃煤耦合發電(熱電聯產)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以英國的Drax電廠為例,該電廠曾是西歐最大的燃煤電廠,原有6台660MW燃煤機組。
從2003年開始,以不到1%生物質摻混比例與煤炭耦合發電,2004年生物質比例增至5%,2009年全部6台機組的生物質燃料摻混比例達到10%,2012年其中一台機組開始採用100%的生物質燃料發電,到2018年,實現了4台660MW機組100%使用生物質燃料發電,成為歐洲發電廠中的碳排放強度最低的項目之一。
在國內,生物質燃煤耦合發電已經開展了成功示範。根據生物質資源分佈,進一步合理拓展生物質燃煤耦合發電項目改造,是當前我國燃煤電廠實現低碳清潔能源改造的重要選擇方式。
我國存量燃煤機組裝機容量約11億千瓦,為生物質與煤炭耦合(混燃)發電的規模化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通常生物質燃料耦合摻混比例可在1%~100%靈活調節,生物質與煤炭耦合(混燃)發電的摻混比例主要取決於燃煤電廠周邊的生物質燃料可獲得量。
預計未來生物質發電將形成與煤炭的優化組合模式
專家認為,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具備較大開發潛力。預計未來生物質發電將形成與煤炭的優化組合模式,用於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的生物質資源將逐步轉向農林生物質與燃煤耦合發電;隨着經濟增長和城鎮化率提升,垃圾發電將呈持續穩步增長態勢,在垃圾分類不斷推進下,可回收垃圾的精準利用也有利於沼氣發電的進一步發展。
預計到203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200萬千瓦,提供的清潔電力超過2500億千瓦時,碳減排量約1.9億噸。到206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提供的清潔電力超過4200億千瓦時,碳減排量超過3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