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談談“改革牛”這話題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財經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1月13日在社交媒體表示,“如果要給這輪牛市起一個名字,我覺得是“改革牛”,準確的説是由於註冊制改革、鼓勵創新、加大對外開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落地攻堅帶來的改革紅利牛市,而2014-2015年的“改革牛”是改革預期帶來的。”今期熱議我們也談談“改革牛”這話題。

改革牛催生出全面牛並非不可能

曹中銘

“改革牛”的出現並不意外,“改革牛”催生出全面牛市也並非沒有可能。

在白酒股、軍工股等板塊帶動下,近期滬深股市漲勢如虹。上證指數、深成指、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等主要指數都創出2016年以來的新高,而滬深300指數則突破了上一輪牛市的高點,也成為2021年以來滬深股市最亮麗的風景。

事實上,多指數紛紛創出新高,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以滬深300指數為例。早期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主要以傳統行業上市公司為主。像金融、地產、建材、醫藥、金屬等,在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中均佔有一席之地。前10大權重股也被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萬科等金融地產股包攬。但隨着更多高科技企業的上市,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開始發生變化,目前其第一大權重股為貴州茅台,此外像伊利股份等消費股、恆瑞醫藥等高科技股、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股、格力電器等家電股在總市值排行中均處於前列。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上市公司均是優質白馬股。

而從成分股的權重看,滬深300指數成分股權重也呈現出集中的態勢。比如2011年1月6日,滬深300指數權重最大的成分股為中國平安,佔比3.15%;前十大成分股權重佔比19.76%。10年後的2021年1月6日,該指數權重最大成分股為貴州茅台,佔比5.06%;前十大成分股權重佔比25.72%。這一系列的變化,同樣能折射出資本市場所發生的深刻變化。

近期多指數能夠創出新高,毫無疑問也與股市所發生的變化有關。比如目前滬深股市第一大權重股為貴州茅台,貴州茅台晉升第一大權重股的過程,其實對於指數的拉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像創業板的寧德時代、深市主板的美的集團、滬市主板的海天味業與恆瑞醫藥、中小板的比亞迪等,隨着其股價的大幅上漲,均對相關指數的上漲作出了貢獻。

對於“改革牛”,市場其實也並不陌生。2005年證監會啓動“開弓沒有回頭箭”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雖然期間產生過陣痛,但隨後也催生出一輪特大牛市行情,且在2007年創出A股市場的歷史性高點,這一高點至今也沒有被跨越。這一輪牛市的表現也説明,改革為資本市場增添了強勁的活力。

註冊制開啓試點等資本市場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也為滬深股市帶來了勃勃生機。註冊制實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上市企業也呈現出更加多樣性的特徵。而且,註冊制下新股實行市場化發行,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由市場決定,強化市場的約束作用,這也是為什麼2020年新股發行數量創出近10年新高的根本原因。更多的新股發行上市,客觀上也給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質地優良、業績與成長性俱佳的上市公司,往往會受到市場資金的青睞,而垃圾股、質地平平的個股則會遭到拋棄。

在這一背景下,市場投資理念也正在發生變化,百元股持續擴容。繼貴州茅台之後,石頭科技成為第二家股價突破千元的上市公司。

在優質股不斷上漲的同時,其實也為其他個股的上漲拓展出了空間。有了優質股的“財富效應”,那些業績同樣不俗,但股價處於低位的個股,無疑會引發資金的關注。這類個股股價的上漲,也會帶動其他個股股價的上漲,全面牛市的到來也就可期了。

真正的牛市不需要浪得虛名

黃湘源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改革牛”的説法重出江湖,非但沒有給市場帶來興奮,反而讓人心有餘悸,顯然不是沒有原因的。改革固然需要牛市,牛市也需要改革。但真正的牛市並不需要譁眾取寵的虛名。徒有虛名的牛市除了誘人上當之外,對於促進改革以及讓投資者分享改革的紅利並不會帶來任何的好處。

説起來,經濟學家任澤平也許算不上“改革牛”這一提法的首倡者。早在2015年6月12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中央黨校講課時,就曾明確地宣揚過所謂的“改革牛”在理論上成立的説法。可是,這種與實體經濟的發展不能同步的所謂“改革牛”不僅在理論上沒站住腳,就是在實踐中也難免碰了個頭破血流。發端於2014年至2015年的那波牛市,就是如此。當時的那波牛市行情儘管來勢很猛並且還被冠之以“改革牛”的美名,但在作為市場化改革一項重要措施而突然引進“熔斷機制”的那一刻,卻不免不堪一擊。隨之而來的兵敗如山倒,不僅導致了擬議中即將推出的註冊制改革的夭折,也讓人們所曾經寄予了厚望的牛市行情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去而不復返。

一直到如今,一提起“改革牛”三個字,人們還不免心有餘悸,可是,慣於以這樣那樣的文字遊戲譁眾取寵的卻依然不乏其人。在這其中,李大霄也許算得上最起勁也最賣力的一個。在他萬花筒一般翻着花樣的牛市預測中,牛市不知被加上過幾多好聽的名稱,有的也許甚至比“改革牛”還要更好聽一些,比如“健康牛”之類。可是,這幾年的股指卻一直就在3000點上下跌跌爬爬,哪裏曾經見到過什麼哪怕一星半點的牛市氣息呢?

不是嗎?剛剛過去的2020年,儘管由於臨近年尾的抬升,上證指數累計上漲13.87%;深證成指上漲38.73%;創業板指上漲64.96%,甚至位列了2020年全球主要股指漲幅榜第二,不過,在疫情的影響下,全年大多數時段畢竟都是一直在3000點上下反反覆覆地徘徊不前。這樣的行情究竟能不能算得上什麼結構性牛市?對此,市場並不是沒有不同看法的。在過去的一年中,抱團取暖的基金也許有可能會賺到一些錢,靠新股中籤也許也不難賺了一點錢,但是大多數投資者畢竟還是賺了指數虧了錢,尤其對於數量眾多的散户來説。這樣的股市,如果非要説什麼牛市不可,至多也是IPO的牛市或某些機構所獨霸天下的牛市,而決不可能是大多數投資者心目中的理想牛市。

不是嗎?剛剛進入2021年的股市,在機構的抱團炒作之下,股指雖然似乎也在很短但時間內就非常輕鬆地衝上了久違的3600點,但是,這種用不到三分之一個股的上漲和逾三分之二個股的下跌所換來的所謂牛市究竟算不算得上真正的牛市,也不是沒有疑問的。事實上,越是某些漲得過猛的股票,靠的越是上不封頂的估值,而並非真實的業績成長性支撐,一旦缺乏市場資金面的支持,就難免暴露出色厲內荏底氣不足的底牌。在監管層所適時發佈的新年首例打擊股價操縱市場操縱處罰決定的敲山震虎之下,抱團的解散勢必將愈演愈烈。那麼,這波所謂牛市究竟能扛多久,豈不也就難免會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在註冊制改革尚有待全面推開,相當多的一些關鍵性問題有待得到更好更妥善的解決,特別是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的整體質量問題有待得到較好提升的情況下,過早地就想迫不及待地收割改革的紅利,不僅不利於改革的推進,勢必還將難免對正在推進的改革產生某種消極的負面影響,這對於人們所熱切期待的牛市行情也必然將帶來“未收其利反受其害”的後果。在這方面,2015年那波挫敗於“熔斷機制”的所謂“改革牛”豈不就是值得借鑑的前車之鑑?

“改革牛”略顯牽強 目前難有全面牛市行情

皮海洲

網絡時代,取新名詞成了一些網紅的“基本功”。如第一財經網紅堪稱是新名詞專業户。而這種取新名詞的做法,似乎也被某些經濟學家學會了。比如,近日就有經濟學家將當下的市場行情稱為是“改革牛”,認為是由於註冊制改革、鼓勵創新、加大對外開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落地攻堅帶來的改革紅利牛市。

對於“改革牛”的説法,我認為是比較牽強的。一方面是目前的行情能不能稱為牛市還比較難説。或許是由於A股市場下跌的日子太久了,市場對牛市充滿了期待,以至“牛市”這個詞都變得廉價了。只要股市一上漲,就認為是牛市來了。其實股市裏的很多行情只是一種反彈行情,並不能真正稱為是牛市行情。作為牛市行情應該是股指創新高的行情,而當前的行情甚至連“牛市的起點”都沒有達到。相信股齡稍長一點的投資者應該還記得“4000點是牛市起點”的著名論斷。

如果要説目前的行情是牛市行情的話,那就只能稱之為“結構性牛市”。一方面是以貴州茅台為代表的一些機構抱團股確實走出了大牛股的走勢,在這些股票的身上確實可以看到大牛市的身影。但另一方面,更多的股票卻是滯漲,甚至是下跌的,在抱團股創新高的同時,不少股票是在創新低的,在這些股票的身上,投資者看到的是熊途漫漫 。因此,目前的個股行情明顯是兩極分化。如果一定要跟牛市扯上關聯的話,那也只能是“結構性牛市”了。

從另一方面來看,“改革牛”本身的説法也未必能夠成立。就註冊制改革來説,最大的利好就是放寬了IPO的門檻,讓更多的企業可以上市了。尤其是一些虧損公司也可以名正言順地上市了。比如柔宇科技,不僅上市之前大幅虧損,而且還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無法保證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註冊制改革最大程度上體現了市場的包容性,但如果因此認為帶來了“改革牛”,這是不是一種悖論呢?如果業績越差、發股越多,股市就越能走牛,經濟學家們自己能相信嗎?

而且就股市的改革來説,股市一些實質性的問題仍然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比如,股市仍然還是重融資而輕投資;又比如,股市一股獨大的問題仍然突出,股市也因此淪為控股股東及一些利益集團的提款機。再比如,投資者保護仍然還是股市的薄弱環節,投資者利益在受到損失的情況下要得到賠償仍然不容易,企業退市基本上還是由投資者來買單等。如果這些根本性的問題解決了,“改革牛”的説法才是名符其實的。

至於説全面牛市,目前顯然還是很難形成的。首先是目標很難達成統一。全面牛市的目的是什麼?是要再次把垃圾股炒上天嗎?這個目的別説管理層通不過,就是一些理性的投資者也是通不過的。畢竟把垃圾股炒上天的後果又是一地雞毛。至於説炒白馬藍籌股,炒行業龍頭,當下市場已經把這些股票炒到了高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全面牛市似乎並無必要。

其次,全面牛市也缺少拉昇的動力。牛市行情要領漲的當然是白馬藍籌股、行業龍頭股,但目前這些股票已經處在了歷史的高位,市盈率也都在50倍、60倍甚至百倍以上,繼續拉昇,漲的就是風險了。可以説,這些股票繼續大幅上漲並不現實,擔負不起領漲股市的重任了。如果拉昇垃圾股、題材股,難免會讓市場受到瘋牛的恐嚇。

此外,從監管的角度來説,2021年仍然是註冊制的改革年,A股市場需要積極推進全面註冊制改革,而註冊制改革,最重要的市場環境是保持股市的穩定發展。一方面是股指能夠穩中有升,另一方面是新股能夠加速發行,這就是最好的改革環境與改革成果了。一旦股市又走成瘋牛,然後又重複2015年的暴跌走勢,這顯然是管理層所不願意看到的,也是投資者難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