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巨無霸!“稀土航母”即將誕生,“土味”價格還能漲嗎?
最近,國內市場上頻頻傳來巨無霸誕生的消息。從中國衞星網絡集團到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再到日前剛剛成立的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巨型央企頻繁見諸報端。
12月6日,一則報道再度透露了新巨無霸即將誕生的消息。據稱,中國已批准成立世界最大的稀土公司,新公司將被命名為中國稀土集團,最快將於本月在江西省成立。
對此,國內多家稀土集團也有所回應。贛州稀土集團相關人士表示,組建中國稀土集團的消息屬實,贛州稀土集團為組建單位之一;五礦稀土則稱,“重組還在籌劃之中,具體方案尚未出來,目前尚未接到集團進一步的進展通知。”
事實上,今年9月23日,五礦稀土就曾公告披露上述事宜。
彼時,五礦稀土公告稱,接到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通知,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贛州市人民政府等正在籌劃相關稀土資產的戰略性重組。有關方案尚未最終確定,亦需獲得相關主管部門批准。
重組的重磅消息傳來,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行業格局是否會變天?稀土的價格還有上行空間嗎?一連串的問題都亟待解答。
六大稀土集團格局或被打破
2016年,國內稀土行業完成了第一次整合,形成了六大國有稀土集團,分別是中國鋁業(中國稀土)、北方稀土(包鋼股份)、南方稀土(江西銅業)、五礦集團、廈門鎢業和廣東稀土(廣晟有色),六大稀土集團的格局已經形成。
此次,隨着兩家央企聯合地方政府進行重組,意味着國內六大稀土集團的格局或將被打破。
有專家表示,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在稀土產業方面處於絕對的供方市場。江西贛州素有“稀土王國”、“世界鎢都”的稱號,全球每年70%的中重稀土、60%的黑鎢都產自這裏。
通過戰略重組可以有效整合贛州乃至全國的稀土資源生產端,以提升行業定價權與控制力,對於保護資源與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都有着戰略意義,同時也了保持我國作為稀土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知情人士稱,合併後的集團旨在進一步加強中國對稀土的定價權,避免中國公司之間發生內訌,並利用這種影響力與西方主導關鍵技術的努力進行博弈。
稀土價格有望告別大漲大跌
稀土作為鋁合金、鎂合金、鋼材等新型功能材料的重要原材料,素有工業“黃金”之稱。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稀土產量預估為16.8萬噸,大幅上升,較2020年上漲21.42%。約佔全球總產量6成,其中約有4.6萬噸出口各國。
在稀土資源方面,中國無疑是一個生產和供應大國。不過,中國雖具有強大產能,但國內企業散而不強,缺乏規模效應,而且企業之間進行削價競爭,稀土定價權長期以來受到西方各國主導。
同時,不同於當前的科技水平,此前多年間,受制於技術問題,我國長期都是直接出口稀土原料,再高價購回稀土製品,很少有深加工的工業製品出口。一來一去,可謂是損耗了兩份資源。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珍貴的稀土一度賣出了“白菜價”,例如氧化鐠釹曾經還低至過13萬元/噸,相較如今80多萬元/噸的價格,可謂是在“白送”。
目前,雖然稀土價格在持續回暖,但總體而言還是出於較低的水平。
生意社數據顯示,從近十年的稀土指數走勢來看,11月30日稀土指數為793點,較2015年09月13日最低點271點上漲了192.62%,但相較2011年12月6日的最高點1000點還有20%的差距。
一旦此次重組完成,官方下場對業界進行整合,將與北方稀土南北呼應,塑造一南一北兩大稀土集團,更好地對稀土產能進行統籌,稀土價格近年來暴漲暴跌的模式將成為過去式。
此外,國家政策的扶持,也是市場對稀土行業保持樂觀的原因之一。今年7月初,工信部曾指出,將推動《稀土管理條例》儘快出台。
稀土需求增長有望持續
數據顯示,中國稀土資源經過多年高強度的開發,儲量由2013年的5500萬噸降至目前的4400萬噸,全球佔比由48.3%降至38%。隨着中國稀土資源的消耗,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稀土礦山、冶煉分離項目的實施,全球稀土資源格局、開發格局或將面臨新的變化。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今後全球很可能出現稀土需求的暴漲,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解決稀土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問題。”
中金公司指出,目前稀土供需抽緊的狀態有望延續3-5年。考慮到下游產業受到政策利好,需求預期較好,訂單將持續支撐稀土價格。中長期看,受益於稀土供需持續緊平衡,價格維持高位穩定,而下游磁材公司受益於新能源領域需求加速,重估動能強勁。
華寶證券表示,隨着下游風電及新能源車等新興產業發展前景持續向好,高景氣帶動下,稀土下游企業四季度補庫需求旺盛,稀土價格仍具備上漲趨勢。
如今,中國想要實現稀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構建“稀土航母”,實現上下游一體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組建中國稀土集團有利於更好地保護稀土資源,組織好稀土的開採、出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