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鑽石商家申請破產,因為消費者不花錢?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佛仙人 (ID:banfoSB),作者:綠牙齒 、半佛,頭圖來自:視覺中國消費者還是花錢的,但花錢中,帶着省錢

最近I Do的母公司恆信璽利被申請破產了,這家公司半年報顯示:

賬面貨幣資金有4.8億,其中還有1.2億被質押了,除此以外的流動資產裏沒啥可以迅速變現的,但流動負債有15億。

簡單來説,不夠還。

可以看到存貨佔比太高,並且沒啥可以變現還債的。為什麼走到這一步?財報裏也很清楚:毛利低、銷售費用高(不僅僅是廣告,還有直營店的房租),淨利潤率真就只有幾個點。

毛利率相比同業低,DR毛利率是70%,還是得講故事——説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是營收太低。

賣不出去鑽石,不單是I Do,其他鑽石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

毛利率高達70%的DR(母公司為迪阿股份)去年上半年營收掉了10%;萊紳通靈去年上半年下降了30%。

(萊紳通靈去年上半年營收下滑)

而且並不是單單就這幾年受影響,像萊紳通靈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就已經比2018年同期下滑24%。

(數據來源:萊紳通靈2019年半年報)

可以説是一年不如一年。

看到這裏,你會怎麼想這個行業?是不是覺得消費者沒錢了,都開始省錢了?

是,也不是。

消費者還是花錢的,但花錢中,帶着省錢。為啥?因為主要賣黃金首飾的周大福業績牛得一批。

(周大福在2021年和2022年業績都挺猛的)

(周大福業績兇猛,主要靠黃金首飾,珠寶鑲嵌首飾都不太行)

黃金首飾賣得好,鑽石首飾慘。能説消費者不花錢嗎?

不能,因為黃金首飾賣得特別好。

能説消費者特別樂意花錢嗎?也不能,因為錢都花到實在的地方去了,黃金就是比鑽石實在多了。

卡地亞和蒂芙尼因為沒有細分數據,所以不能推斷其鑽戒銷售情況。但這兩個品牌,有充足的品牌溢價,消費者去買它們也不是為了光光認同那個鑽石的價值,而是更認可品牌的價值。

就像是愛馬仕的包包,最值錢的肯定不是那個皮,也不是老匠人的手工費,而是那個logo代表的生活方式,社交屬性以及階級錨定。

圈子通行證值錢,至於那個鑽是人工鑽還是天然鑽,壓根兒就不重要。

過去這種非一線的鑽石品牌,不管是鑽石小鳥、DR,還是I Do,本身能賣幾億幾十億,是因為消費者認同鑽石的故事,而不是認可它們的品牌。

與卡地亞、蒂芙尼相比,這些品牌的品牌故事和品牌價值,進步的空間非常非常大。

所以他們營收不行,銷量下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買鑽石的人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買鑽石買得少了?

因為消費場景消失了,因為消費者踏實了。

首先,首飾用寶石級天然鑽石(因為還有用來劃玻璃的金剛鑽)的銷售場景其實非常單一:求婚、結婚、送禮、收藏、自犒賞。

考慮到大部分鑽是沒有稀缺屬性的,所以消費場景主要集中於兩性結合的“婚”場景。送禮和自犒賞,有,但是少,可以忽略不計。

注意,我專門分開講求婚和結婚,是因為這真的是兩個不同的場景。從DR的收入結構也可以看出來,求婚的鑽石需求遠遠大於結婚,是後者的4倍還多。

在我們結婚的觀念裏,最早是沒有鑽石首飾的存在空間的,起碼我們老家那邊是三金:金戒指、金項鍊、金耳環,也有説買金手鍊的。

反正,都是黃金。老人家是不認鑽石的。

當歐美電影電視劇傳進來以後,大家看人家在教堂裏交換戒指覺得很酷,也就開創了一個新的習俗。

在保留傳統吃席的時候,讓新人當眾宣讀婚誓,然後交換對戒,可以説是中西結合。

除了婚禮,還有求婚。在求婚這個場景鑽石為什麼是個必備道具,眾所周知,是鑽石商營銷出來的結果、是眾所周知的願者上鈎。

年輕人知道鑽石不值錢嗎?一半一半。

知道鑽石的產量很足嗎?是論噸算的嗎?還是一半一半。

為什麼明知有水分,還願意認?因為求婚也好、婚禮也罷,主要是秀面子的。花幾萬塊錢,買的是個面子。

鑽石只是儀式的一個主要演員而已,是一個“愛”和“面子”的共識。克拉數越大,愛意越濃,面子越大。

甚至,還有一個公式是,説求婚戒指要拿出男方三個月的工資來買,否則就是不夠愛。

所以,鑽石的共識從來都不是保值。

好聽一點,叫表達愛意。

難聽一點,就是為了面子。

“別人都這麼做,我也要做”。就像約會要去電影院,情人節要送花,平安夜要送蘋果一樣。

但問題是這種面子需求,是非常非常昂貴的。特別有錢的時候,花也就花了。但日子過的一般的時候,花也要花出省來。

不是説鑽戒本身幾萬的貴,黃金也不便宜啊。

而鑽戒這東西,壓根兒,就是個一次性用品。你在現實生活中見有人戴求婚戒指嗎?少數戴的還都是婚戒,不完全是鑽戒。

關鍵是,黃金等你哪天不想要了或者需要現金了,是可以賣的,折價有限。而鑽戒,能賣多賣少全看你那個戒託好不好,鑽石本身,不值啥錢。

畢竟鑽石代表的是你們愛情的價格,別人又不會給你們的愛情出高價,真出了高價那不就代表他在你們的愛情裏搞綠化了嘛。

所以,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個東西真的就是一次性用品以後——共識開始瓦解了。

一部分人開始尋求保值:既然只用一次,那我選一個更保值的。又或者,更便宜的。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這東西買了就別想賣出去了,沒有人願意接盤,只能傳下去。全球已經探明的天然鑽石儲量就已經達到25億克拉的量。當年戴比爾斯通過控制鑽石的產量,還可以維持鑽石的稀缺。

但培育鑽石出現以後,這種稀缺就直接無了。因為,培育鑽石和天然鑽石肉眼看起來真的是毫無差別。

鑽戒品牌的櫃姐説天然鑽石有瑕疵,不像培養鑽那麼晶瑩剔透。

培育鑽石廠嘎嘎傻樂,這還不簡單,我多加點雜質不就行了。

除非你帶鑽戒的時候,隨身帶個證書,否則根本沒有辦法辨別這是不是天然鑽石。

莆田鞋會説這個劇情我很熟啊。

那麼就只能從奢侈品飾品價值來看保值,那為了保值,就要選品牌價值更高的珠寶品牌——故事更多,有廣泛共識,有裝X價值。

所以,這部分人羣依然會求婚,也會帶去選擇更具有飾品價值的品牌,比如卡地亞、比如蒂芙尼。

這時候,品牌價值不夠的鑽石品牌,就頭疼了,而且會越來越頭疼。

不是沒錢了,而是消費者,開始計較了。

很多事情不計較,不算事兒。一計較,就沒完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佛仙人 (ID:banfoSB),作者:綠牙齒、半佛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