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最新集中進攻兩板塊!這個市場暗流湧動
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貴州茅台重回公募基金第一重倉股寶座,美團超越騰訊控股成為基金重倉最多的港股。
從具體行業的配置上看,資金博弈激烈。
1 機構集中進攻新能源和大消費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場總規模26.67萬億,創歷史新高。
2季度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86.67%,混合偏股型基金倉位87.22%,倉位上相對穩定。
從行業上來看,2季度基金增持比例比較高的行業依次為:食品飲料(白酒)、電子設備及新能源(光伏)、汽車(新能源車)、有色金屬(鋰)、消費者服務(免税、酒店)、交通運輸(航空)。
減持比例比較高的行業依次為:電子(半導體)、醫藥(CXO)、銀行(中大型銀行)、農林牧漁(生豬養殖)、房地產(中大型房企)。
2季度,機構集中進攻新能源和食品飲料,公募基金配置這兩個行業的比例合計高達36%。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和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從2季度主要增持的公司來看,70%來自食品飲料和新能源行業。
近兩年,新能源行業的超額收益造就了很多明星基金經理。前海開源崔宸龍重倉押注新能源摘得2021年公募冠軍,崔經理在半年報裏對新能源行業發表了最新看法:
整個人類社會目前處於能源革命的重大轉折點上,光伏和鋰電池作為能源革命的生產端和應用端的代表,在此重大歷史機遇面前,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因此我們堅定看好圍繞人類社會能源革命這一核心主線的投資機遇。
新能源運營商開始其商業模式的改善,中長期增長的確定性較高,相對於製造端,其滲透率更低,經營穩定性強,未來的發展空間大,我們會關注新能源運營企業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對於一直深得機構青睞的大消費行業,匯添富胡昕煒稱短暫的疫情因素並不影響中國消費行業持續穩健增長的潛力,更不影響中國消費持續升級的趨勢,繼續在消費結構升級、中國品牌崛起、服務消費爆發等方向進行重點投資。
2 醫藥行業配置創13年新低
過去幾年,“吃藥喝酒”行情下,大消費和醫藥行業誕生了很多牛股。當下消費行業靠白酒撐起大半邊天,而醫藥行業的頂樑柱近兩年很受傷,昔日明星股恆瑞醫藥經歷腳踝斬後,元氣大傷,至今還沒出坑。
醫藥行業受到公募基金冷落,配置比例創13年新低。
2季度基金減持的前10家公司中,有50%來自醫藥行業。
相反,醫藥ETF獲得資金持續加倉。
中歐基金經理對醫藥行業的最新觀點:政策總體延續了穩健、積極的趨勢,引導醫藥行業向真正創新、有臨牀價值、提供高性價比產品及服務轉變的導向沒有變化,創新相關的市場還遠未觸及國內市場的天花板,海外市場也在逐步蓄力中,整體依然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但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避免。
3 基金重倉行業的歷史變遷,ETF暗流湧動
過去10多年,基金重倉行業發生很大變遷,2010年基金第一重倉行業是銀行。
當下基金第一重倉行業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科技行業,其次是大消費。前者屬於改變世界的行業,後者屬於不被世界改變的行業。這兩個行業,是消費升級、中國製造業走向全球的代表。
於消費行業而言,只要經濟平穩發展,人類對消費升級的追求需求就總會存在。大消費屬於不被世界改變的行業,全球長牛企業很多來自行業消費和醫藥。這類企業短期業績增長沒有很快,但行業格局比較清晰,企業經營比較穩定,公司盈利持續性好,因此也成為了眾多基金經理重點配置的部分。
而改變世界的科技、高端製造,過去比如蘋果、微軟,在行業高度景氣階段介入,則也能時代發展的紅利。
廣發劉格菘説,投資中最大的貝塔來自於時代背景,過去的互聯網浪潮、智能手機浪潮都誕生了一大批大市值的優秀企業。未來的科技創新、高端製造能否帶來新的時代浪潮,取決於我們國家能否真正進入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科技創新、高端製造類資產成為新的時代背景下的“核心資產”越來越成為可能。隨着建立全球比較優勢產業鏈的增多,創新回報加強,此類資產的週期性業績波動幅度同歷史相比會不斷減小。
過去中國擁有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伴隨而來出現了工程師紅利。
改變世界的行業並不僅僅是新能源,今後還會有其他行業呈現,這類投資更多是景氣度投資,短期的高速成長期帶來的戴維斯雙擊。如果從超長期維度看,改變世界的行業是有生命週期的,有些高科技行業要不斷更新設備,要依靠資本支出投入去拉動,長期要注意現金流和資本支出是否會侵蝕利潤。
投資知易行難,沒有最佳的投資方法,只有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對於未來,相信隨着制度的改進,市場會越來越高效,會更加註重行業的發展紅利,慢慢淡化個股的博弈。對於參與者而言,成熟市場的發展,也必然伴隨着ETF的崛起。
近些年發現了一些現象:在國內市場主動型基金經理們在標的的選擇上都趨向於龍頭化,更加註重對行業的選擇,個股反倒有淡化的傾向。而從全球來看,一些投資大咖開始轉向ETF市場。
2007年巴菲特對美國的對沖基金界發起一個著名賭約,巴菲特打賭以10年為基準,如果對沖基金能跑贏標普500指數那算巴菲特輸。機構們當時認為不太可能,跑贏指數那是很輕鬆的事。10年後發現,能跑贏指數的基金,確實數量稀少。投資簡單,但不容易。
後來美國很多基金經理,在投資上索性借道ETF去佈局。比如橋水基金,他們投資的標的中,有不少就是ETF。在成熟市場,博弈性機會變少,掙的就是業績的錢,參與者越來越追求對行業紅利的分享,而放棄對個股的博弈。
隨着市場的成熟,必然也會帶來ETF投資的興起。
本文源自ETF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