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一週的時間,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集團)IPO順風順水的光景已經變了個樣。
11月3日晚,上交所發佈公告稱,近日,發生你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你公司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你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因此,決定暫緩螞蟻集團的上市。
隨後,螞蟻集團也發佈了暫緩H股上市的公告,並表示:“本公司將盡快公佈有關暫緩H股上市及退回申請股款的進一步詳情。”
針對A股、H股暫緩上市一事,螞蟻集團發表了《致投資者》一文,稱對由此給投資者帶來的麻煩深表歉意,公司將按照兩地交易所的相關規則,妥善處理好後續工作。“有關發行上市的下一步進展我們將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及監管部門保持密切溝通,並及時披露相關情況。”
螞蟻集團IPO為何此時按下“暫停鍵”?
螞蟻集團IPO為何在此時按下“暫停鍵”,業內觀點認為,這或許與監管環境變化有關,特別是11月2日,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起草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
其中,關於聯合貸,《辦法》第十五條明確提出四條細化的監管要求,行業普遍關注“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這條監管指標。
另外,《辦法》還規定,對自然人的單户網絡小額貸款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人民幣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該兩項金額中的較低者為貸款金額最高限額。
一位資深公募基金經理對貝殼財經記者分析稱,目前來看,影響比較大的重點落在聯合貸款在政策落地的過渡期內,需要依靠資本金補充,而轉為助貸業務,通過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做對於業務量的增長彌補能有多大。其次,就是規則中提到的“對自然人的單户網絡小額貸款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人民幣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該兩項金額中的較低者為貸款金額最高限額”,這個殺傷可能也比較大,因為很多客户可能都無法提供收入證明,這個事要如何落地是個問題,這就有待後續監管是否調整,或者作出具體解釋,螞蟻集團目前肯定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的確,金融業務、貸款業務給螞蟻集團創造了不少營收和利潤。
據悉,螞蟻集團的營收總共由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創新業務及其他三大門類構成,2020年1~6月三大項佔比分別為35.86%、63.39%和0.75%,由此可以發現,數字金融科技服務是螞蟻集團營收的主要來源。
其中,微貸科技平台收入達285.86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39.41%,可謂螞蟻集團營收的“支柱”。
螞蟻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線上消費信貸和小微經營者信貸平台,截至6月30日,公司平台促成的消費信貸餘額為17320 億元、小微經營者信貸餘額為 4217 億元。
同時,報告期內,螞蟻集團的微貸科技平台的收入也迅速增長,成為公司整體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18年和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39%和87%,今年上半年則同比增長59%。
曾在監管系統工作多年的互聯網金融知名撰稿人、中國小微信貸機構業務創新合作聯盟發起人嵇少峯表示,《辦法》針對螞蟻集團等金融科技巨頭的網絡小貸業務,是比較鮮明的,這也是毫無疑問的。
在他看來,一些金融科技巨頭所謂的科技助力,正是通過科技“變相繞開”了金融監管,“現在一下把它‘框住’了”。關於金融科技巨頭提供信貸服務背後的支撐,嵇少峯則認為,“他們現在除了擁有網絡小貸就是消金(即消費金融公司)的牌照,但是消金的監管是非常嚴格的。”
對於巨頭們的未來,嵇少峯提出自己的觀點,即牌照相關的金融業務與其科技業務,將面臨分拆的可能。
的確,在暫緩上市消息出來之後,市場便有傳聞稱,螞蟻集團後續可能會將花唄與借唄拆分出來,再重新進行估值,但目前貝殼財經記者並未求證到這一消息。
其實,早在2019年7月份,彭博社就有消息稱,螞蟻集團(當時稱:螞蟻金服)計劃新成立一家公司以申請金融控股牌照,螞蟻集團計劃將持有的金融牌照相關業務劃入新成立的子公司,螞蟻集團母公司將保留金融雲、風險管理等在內的金融科技業務,這其實也是將金融與科技業務做分離,但最終為何未能成形也不得而知。
螞蟻集團後續還能上市嗎?
顯然,從字面意思來看,暫緩上市並不意味着終止上市,但這一舉措無疑讓螞蟻集團後續的上市之路充滿迷霧。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記者表示,對目前情況的處置還有待於證監會的智慧,在暫緩上市過程中,如果螞蟻集團能夠很好地回答證監會的問題和關切,給監管層一個滿意的答覆,我相信,螞蟻集團的上市進程依然會持續推進。
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則對記者表示,上交所要求螞蟻集團進行風險説明,且要求對上市所處金融科技監管環境改變做出評估,完全合理合規,從保護股民,提示風險的出發點也應該暫緩,但暫緩不等於退出,此前就有相應例子,相信只要符合上交所條件,仍然有繼續上市的可能。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貝殼財經記者分析稱,暫緩,不是取消批文,也不是否決,所以上市是時間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在此次公告中談到,近日發生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螞蟻集團也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螞蟻集團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按照相關規則,這也就是説,螞蟻集團的監管約談和監管環境變化可能影響其符合上市條件與否,如果上交所審核後認為其不符合上市條件,將出具意見並向證監會報告;如果審核後認為其符合上市條件,螞蟻集團仍可上市。
但也有不同的觀點,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需要面對最重要的問題是,螞蟻集團是科技公司還是金融公司?一個主要依靠金融業務盈利的公司是否適合在科創板上市?我認為,儘管螞蟻集團已經改名,但這並不意味着改變限制,其主要利潤、收入都來自金融業務,應該認定為一家金融公司,這其實不符合科創板的定位,因此,即便要上市,也應該調整上市板塊。
監管環境變化 對螞蟻集團估值影響幾何?
毫無疑問,監管的重大變化會對螞蟻集團的估值產生影響。但董希淼認為,螞蟻集團一時半會上不了市,而且後續可能還要關注哪些板塊上、哪些板塊不上等問題,所以可能要全部重新估值,目前還無法判斷對其估值影響有多大。
王蓬博也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估值還是要看基本盈利方式,如果本質依靠金融盈利,就應該適應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
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若真的剝離花唄和借唄業務,螞蟻集團估值將大幅縮水,“估計就剩幾千億了。”該人士説。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對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有何影響?
作為上市後有望一舉超過貴州茅台居A股市值首位的螞蟻集團自披露上市計劃後就備受市場關注。
根據其此前公告,螞蟻集團A股定價為68.8元/股,港股為80港元/股,公司總市值將達約2.1萬億元,而根據上市發行方案,螞蟻集團此次A+H股的合計募資規模將約達2300億元。
就在11月1日晚間,螞蟻集團還公佈了網下初步配售結果及網上中籤結果公告,中籤號碼共701696個,當時,不少網友已經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中籤信息。另外,還有不少基金產品參與了螞蟻集團的網下打新,且獲得網下初步配售,其中不乏張坤、劉格崧、馮明遠等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產品。
那麼,此次螞蟻集團暫緩A+H股上市,會給這些已經中籤或已獲得配售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帶來哪些影響呢?
的確,目前螞蟻集團只是被暫緩上市,並未被撤銷註冊,有投行人士表示,螞蟻集團可能需要重新估值和定價,如果重新定價,可以退差價,也可以重新發行,重新定價後投資者要重新選擇是否購買。
董登新則表示:“目前情況確實有些尷尬,畢竟螞蟻集團已經走完了整個IPO審核和註冊流程,並且網下和網上的新股申購已經基本完成,就等着交款了,在這種情況下暫緩上市,應該是監管層遇到的首例,我認為螞蟻集團的上市是非常具有標杆意義的,作為一家影響非常大的企業,相信監管層也會謹慎對待,妥善處理。”董登新表示。
根據貝殼財經記者的採訪,業界及專家普遍認為,目前關於螞蟻集團後續上市的進程還有待觀望,也有可能會面臨重新估值、重新定價、重新發行的情況,目前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因此,對投資者的影響有多大還無法估算。
但無論如何,暫緩上市本身已經對投資者造成影響,比如根據公告,網上投資者申購新股中籤後,應根據公告履行資金交收義務,確保其資金賬户在2020年11月2日日終有足額的新股認購資金,也就是説股民的這筆資金已被螞蟻集團打新佔用,其實已經付出了“沉沒成本”。
此外,此前還有不少“基民”在支付寶上購買了螞蟻集團戰略配售基金,從配置比例來看,單隻戰略配售基金可配置螞蟻集團的比例為10%,目前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這部分的投資比例又該如何協調?貝殼財經記者發現,今日凌晨時分,易方達、中歐、華夏、鵬華以及匯添富基金都在財富號中做出了回應,均稱因螞蟻集團暫緩在A+H上市計劃,本基金中原計劃戰略投資於螞蟻集團上市的部分也相應暫緩,同時表示,目前基金均已成立,基金運作不受影響,貝殼財經記者也將持續關注後續動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