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業在激流中前行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年來,國內家電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遇到哪些機遇和挑戰?未來應如何強化自身優勢?記者採訪了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少謙。
記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年來,給中國家電企業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中國家電企業出海經歷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賈少謙:入世20年,中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產品產銷中心。中國正式加入WTO這個全球經濟俱樂部,不僅加速了中國充分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而且使中國企業進入到全球的產業分工與產業轉移鏈中,貿易壁壘的打破帶來了更方便的全球採購和技術交流。
由於家電行業較早進入全球化競爭,是國內競爭最為充分的一個產業,入世後面臨全球性殘酷競爭,中國家電產業能夠更快適應市場環境,在競爭中不斷進步。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因心態浮躁、短期行為嚴重,導致企業“短命”。
中國入世的20年,也正是海信出海激流勇進的20年。海信經歷了從OEM代工貼牌,到發展自主品牌,到跨文化併購整合,再到B2B產業出海四個階段,這其中每一步轉型都很艱難。海信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浪潮中,成長為一家不折不扣的跨國公司。
海信的經歷,是中國企業國際化升級和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在近30年的出海經歷中,海信的體會是:堅持製造、研發的本土化,是贏得當地國家和市場信任的基礎保證;堅持品牌國際化,是快速贏得客户信賴、獲得用户信任、縮短國際化路程的最佳途徑;堅持“尊重當地文化+移植海信管理”,是跨文化整合海外併購企業的法寶。
記者:入世20年,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有什麼樣的變化?
賈少謙:中國家電業不但經受住了入世考驗,更在與外資的競爭與合作中取得了長足發展。20年來,在白熱化的全球市場競爭中,中外家電企業版圖發生重構。中國家電企業實力逐漸壯大,而很多熟知的洋品牌有的從大眾視野消失,有的逐漸向上遊技術產業轉型。
當前,中國製造的“勞動力水平價格比”相比勞動力價格很低的國家仍有非常大的優勢,且這一優勢會保持較長時間。從全世界搶佔製造業的實踐規律看,中國製造業達到一定水平後,至少還有數十年的優勢。沒有製造業,就沒有今天的海信。今後很長時間,海信仍然會以製造業為重心。為此,海信將“引領以智能化為核心的先進製造”寫進海信使命,即海信須長期堅守制造業,並不斷向世界先進水平製造業邁進。
記者:下一步海信如何藉助開放態勢,繼續強化中國企業的出海能力?
賈少謙:海信董事長周厚健曾提到過一個觀點,中國企業必須樹立正確健康的經營理念,放長眼光,苦練內功,努力做百年企業、“長命”企業。下功夫把企業做實做強做長久,才能適應入世後面臨的全球性殘酷競爭。
中國家電行業利潤普遍比較薄,隨着中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走向高收入國家行列,家電行業必然會面臨着人力以及各項成本快速上漲的衝擊,而提前佈局新興產業並開拓海外市場,是應對這一波衝擊的關鍵。海信未來要持續進行高端化產業建設,尤其是B2B產業的拓展。通過開展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醫療設備、商用顯示等B2B業務,抓住產業發展機會;通過全球研發、製造、銷售的佈局,抓住區域發展機會,這是海信看到的新機遇,也是海信全球化拓展的新起點。(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