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基金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以來,對比北京和上海房屋的平均售價漲幅,以及以混合型基金指數為代表的主動權益基金收益,儘管近二十年北京、上海的平均房價上漲了7倍,但混合基金指數漲幅則高達1177%接近翻了12倍。
相同的時間裏,A股或基金漲幅雖然更大,但同樓市相比,回撤也更大。富國基金表示,從回撤角度,一線城市的房價僅在2011年“限購”政策之初經歷了短暫下跌,2012年後樓市幾乎一路高歌前進,再沒有出現過回撤。反觀股市,2003-2021年期間,上證綜指、滬深300最大回撤達-71.98%和-72.30%,即使持有主動權益的混合基金指數最大回撤和波動率也處在較高水平。
房市和債市的年化漲幅不及A股,但前者收益率更穩定,且其高槓杆交易也縮小投資收益率差距,房市和債市對投資者而言也具吸引力。
從收益率穩定性看,房市和債市更有保障。事實上,早在2016年由海通證券發佈的一篇研報中就分析,2000年至2015年,全國房價僅在2008年微跌1.7%,上海房價僅在2008年(-2.0%)和12年(-3.7%)微跌。同期,債市也保持絕對正收益率,而在過去2016年上證綜指有8年下跌,其中2008年跌幅最大,曾達-65.4%。
從槓桿交易看,投資者購房時一般首付三成房款,不考慮貸款費用等,從2000年至2015 年,全國房價的年化漲幅放大至17%,同期上海房價年化漲幅放大至40%。
隨着債券利率持續走低,投資者一般通過分級和質押回購等實現加槓桿,目前多數機構槓桿率至少為一倍,從而放大債市投資收益率。
相較而言,A股的槓桿率並不高,2015年6月18日兩融餘額達到峯值2.27萬億元,佔當時A股流通市值的4.3%,在場外配資清理後槓桿交易規模隨之萎縮,A股槓桿率更低,相比而言債市和房市投資者更易憑高槓杆放大投資收益率。
從近些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發佈數據來看,“房住不炒”已然是大趨勢,而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在股市中配置資產。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在2021年年末撰文指出,2019年初以來我們在《現在類似2005年-20190217》、《我們終將俯瞰現在——再論當前中國類似1980年代美國-20191217》等多篇報告中指出,長期看我國居民增配權益資產的大浪潮已來。回顧2019、2020這兩年來的居民資金入市情況,可以發現相比上輪牛市,2021年牛市中居民資金在整體入市資金中的佔比已明顯增加。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