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遭遇閃崩的湯臣倍健終於緩過來了。
7月29日晚,保健品行業龍頭湯臣倍健發佈2020年半年報,營收淨利潤雙雙增長。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1.25 億元,同比增長 5.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9.62億元,同比增長 10.96%。
境內業務方面,主品牌“湯臣倍健”實現收入 18.22 億元,同比下降 1.81%,關節護理品牌“健力多”實現收入 6.58 億元,同比增長 1.79%,“Life-Space”國內產品實現收入 0.88億元。
境外業務方面,其中LSG實現收入3.04億元,同比增長12.73%;分部間抵消後同比增長26.23%。
良好的業績表現也直接反映在了股價上。7月30日,湯臣倍健股價一路高升直至漲停,報收23.69元/股,總市值為374.54億元。
一場“失敗”的併購
湯臣倍健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在“多災多難”的2020年確實亮眼,但公司本身存在的隱患卻也不容忽視。其中最令人關注的便是收購澳大利亞益生菌公司LSG後的整合問題。因為這家公司,造成了湯臣倍健上市十年來首度虧損。
2018年8月,湯臣倍健以35.14億元現金收購了LSG 100%股權。湯臣倍健給LSG的評估值約35.62億元,溢價34.11倍。收購完成後,湯臣倍健的賬面增加了約22.38億元商譽和約16.12億元無形資產,新增資產合計約佔公司當期淨資產的67.5%。
公開信息顯示,LSG成立於1993年,是澳大利亞益生菌市場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主營以益生菌健康食品為主的系列保健品。“Life-Space”是LSG主打品牌,2015年通過跨境電商、代購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其中代購業務帶來的收入一度佔據LSG收入的60%。
然而,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開始實施。此前處於法律盲區的個人海外代購將受到約束,納入監管範疇。也正是如此,LSG賴以維生的代購業務被直接切斷,造成其盈利大幅下降。
對此,湯臣倍健在2019年年報中以LSG在澳大利亞市場的業績未達成預期為理由,對合並LSG形成的商譽進行了減值測試,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0.09億元,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5.62億元並轉銷遞延所得税負債1.69億元。
僅一年,LSG就給湯臣倍健帶來了15.71億元鉅額減值虧損。受此拖累,2019年湯臣倍健出現了上市以來首虧,虧損3.56億元。這場併購也被當時媒體稱之為“一場失敗的併購”。
鉅額虧損後,LSG公司給湯臣倍健帶來的影響仍未結束。據其半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湯臣倍健合併報表中的商譽賬面價值仍還留有11.79億元。
2020年6月,湯臣倍健公告稱,擬向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不超過1.6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6.08億元。其中,為澳大利亞子公司LSG投資3.9億元,用於改造益生菌生產廠房,建設相關生產線等,項目的回收週期為7.66年。
若LSG未來在澳大利亞市場的經營狀況或“Life-Space”在中國市場業務推廣不達預期等,仍面臨商譽減值風險。
但幸運的是,據湯臣倍健半年報顯示,上半年LSG實現收入3.04億元,同比增長12.73%;分部間抵消後同比增長26.23%。
線下受阻,佈局線上
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包括湯臣倍健在內的企業已經深刻了解到了線上銷售渠道的重要性。
據湯臣倍健2020年半年報顯示,其線下渠道收入約佔境內收入的 78.58%,同比下降 4.35%,線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長46.83%。
然而儘管湯臣倍健線上收入大幅增長,但對於其佔比近8成線下銷售收入來説,線上銷售的環節仍顯薄弱。
其實線下渠道一直是湯臣倍健發展的基礎。其產品在藥店、商超、母嬰店都有投放,並且主要集中在藥店。
然而,2018年11月,國家醫保局出台了關於《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的通知,明確禁止使用醫保卡購買營養保健食品等非醫療物品的行為。而這對依賴線下渠道的湯臣倍健來説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而據2019年10月中泰證券發佈的對湯臣倍健的渠道調研,其藥店渠道收入佔比約65%。此外,有湯臣倍健管理層在年中業績報告會中曾表示公司的保健品在藥店渠道的醫保卡支付比例在20%左右。
線下渠道受阻,湯臣倍健只好開始佈局線上。據瞭解,湯臣倍健不僅與米蘭達·可兒、蔡徐坤等超高知名度明星達成合作,還和大英博物館、COSMO等時尚文化IP合作,藉此來踐行公司制定的“電商品牌化”戰略,但這並未產生些許水花。
對此,曾有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相較於線上銷售環節薄弱的湯臣倍健而言,多數品牌早已建立了成熟的線上銷售體系,而現在湯臣倍健再來佈局顯然優勢已不再,並且做線上並未易事,需要數年持續性投入,來做流量、品牌、內容。
但值得注意的是,發佈半年報同日,湯臣倍健發佈公告稱,將增資8000萬元取得公司旗下“湯臣倍健”品牌在電商渠道的總經銷商廣州麥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80%股權,進一步向電商渠道下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