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24日電(記者 鄒碩)3月24日,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佈《澳大利亞藍皮書:澳大利亞發展報告(2019~2020)》。
《澳大利亞藍皮書:澳大利亞發展報告(2019~2020)》圍繞2019年5月澳大利亞聯邦大選後的澳大利亞展開,對自由黨-國家黨執政聯盟爆冷連任後各黨派的變化與政府在政治、經濟、外交、社會各領域政策的調整、澳大利亞社會及中澳關係中出現的最新動向進行了詳細、深入的梳理。本書包括總報告、分報告、專題篇和中澳關係篇等,努力提供一個關於2019~2020年度澳大利亞與中澳關係的全景式概觀。
藍皮書指出,澳大利亞經濟在2020年出現大幅衰退。儘管澳大利亞政府推出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澳大利亞就業、收入、貿易、投資等仍出現較為嚴重的惡化趨勢。同時金融市場的波動加劇,宏觀經濟運行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澳大利亞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時間、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外部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如不考慮出現更加嚴峻的疫情形勢,2021年澳大利亞經濟增長有望大幅回升,並達到3%以上的增長水平。
藍皮書指出,儘管2019~2020年的山火季十分嚴重,媒體廣泛的報道和民眾熱烈的討論固然為推進氣候變化的應對提供了有利的環境,但莫里森政府在氣候和能源政策上並無實質變化,主要原因如下:民眾雖然廣泛認為山火嚴重與氣候變化有關,但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持並未大幅增加;山火和氣候變化議題在2019~2020年儘管熱度很高,但仍不時被其他議題掩蓋,導致無法進行持久、深入的討論;應對氣候變化在各國均面臨成本問題,並同經濟增長、就業、生活費用等存在不小的衝突;工黨和綠黨推動乏力,很難期待執政聯盟會迫於壓力修訂政策。
藍皮書指出,中澳貿易仍面臨着許多不確定性。首先,儘管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增長遠遠超過其他產品,其進口來源的多樣化可能會抑制中澳液化天然氣貿易。其中,美國便有足夠的實力與動力向中國出口液化天然氣。其次,中國對澳大利亞進口大麥進行“雙反”調查的同時,澳大利亞也在針對中國產品進行貿易調查,且隨着貿易品類和貿易額的激增,此類貿易摩擦的可能性仍在上升,這無疑會對中澳貿易產生消極影響。最後,中澳缺乏政治互信可能會對雙方的服務貿易造成打擊,目前已在遊客及留學生的增幅上有所體現。
鑑於中澳政治互信的缺失會對雙邊貿易產生負面影響,中國要着眼於經濟發展的大局,在充分估計中澳貿易下滑對其原材料供應造成的風險的同時管控中澳分歧,在提升自身對澳進口的能礦產品的風險控制能力的同時積極爭取澳大利亞這位重要的合作伙伴。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也應不斷增進雙邊的政治互信,推動雙邊貿易的良性循環,謀求穩定發展。
藍皮書指出,教育在澳大利亞出口經濟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是澳大利亞教育出口第一大目的地國。然而,數據顯示,赴澳中國留學生人數自2014年起飛速增長,2018年開始出現增速放緩,在2019年該放緩態勢更加明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許多中國留學生被澳聯邦政府實施的新冠肺炎疫情旅行禁令攔在澳國門外,對經濟造成的消極影響十分明顯。
2020年6月維多利亞州第二輪疫情暴發,打亂了一直以來推進的留學生赴澳相關計劃。聯邦政府忙於處理國內疫情,並未把留學生羣體納入第一要務;州政府出於重振本地經濟的考慮,對留學生返校試點計劃的態度還是積極的;澳大利亞大學聯盟和各大學在學費鋭減、紛紛大幅裁員的背景下,一方面積極遊説政府批准留學生返校試點計劃並提出支付部分甚至全部費用,另一方面為在澳留學生提供物質幫助和心理疏導,希望能安撫和挽留留學生羣體。
教育出口和交流一直是中澳雙邊關係中的重要內容,除了經濟意義,教育出口和交流始終依託於人文交流並能持續帶動人文交流,因此對於加深雙邊的瞭解與理解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但疫情暴發後,澳大利亞“過分依賴中國留學生”這一話題不斷被炒作,所謂“多元化”和“脱鈎”的聲音不斷湧現,背後實則反映的是對這一來源能持續多久以及是否會成為澳大利亞經濟的“軟肋”的焦慮。赴澳中國留學生的人數在2017年達到峯值後增速開始放緩,2019~2020年進一步降低,展望2020-2021年,澳大利亞對華教育出口恐會持續走低,甚至出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