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旅為啥放棄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

大型國有企業港中旅宣佈退出少林寺,成了今年“十一黃金週”最受關注的話題。

10月8日,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港中旅”,股票代碼:00308.HK)宣佈,擬通過公開掛牌的方式,出售其所持有的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下稱“嵩山公司”)51%股權,以及掛牌時嵩山公司欠香港中旅的全部股東貸款。而這也是港中旅所持有的全部嵩山公司股權。

2009年,港中旅與河南登封市政府全資持有的嵩山少林文化旅遊集團共同出資,掛牌成立嵩山公司,其中,港中旅持股51%,嵩山少林文化旅遊集團持股49%。

2010年初,港中旅與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簽訂了為期40年的特許經營協議,從而把中國乃至全球最負盛名的少林寺收入囊中。

無論是港中旅或是登封市政府,或許當初都不會料想到,僅僅經營10年港中旅就選擇了退出。“港中旅為什麼會在此時選擇放棄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這也成為了社會各界關心的一個問題。

港中旅為啥放棄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

港中旅公告

業績驟降

港中旅斷臂求生

對於出清嵩山公司股權,港中旅解釋稱:受疫情影響,嵩山公司經營恢復較慢,2020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幅下跌,由盈轉虧。

據公開資料,位於河南登封的嵩山景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是首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今年8月,登封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八處11項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嵩山景區中的千年古剎少林寺更是享譽全球。

由港中旅和河南省登封市政府共同持股的嵩山公司,主要從事發展及經營嵩山景區,包括文化產業、旅遊地產等項目的開發投資,擁有獨家管理及經營嵩山風景名勝區轄下的少林景區、中嶽及嵩陽景區門票銷售、代收銷售收入和停車場業務授權。

10年來,僅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就為港中旅和登封市政府貢獻了大筆收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2019年,嵩山公司營業收入2.08億元,淨利潤3097.58萬元。

可是,今年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嵩山公司業績陡然下滑。嵩山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僅2003.62萬元,淨利潤為-3201.27萬元;公司總資產5.82億元,總負債1.95億元。

“倘若該潛在出售事項最終落實,將有利於集團優化屬下自然人文景區目的地資產組合,提升資產週轉率和提高現金迴流,進一步提高公司可持續發展水準。”港中旅方面稱。

而在多位資本市場人士看來,港中旅在此時決定賣掉嵩山公司全部股權,實際上是自身斷臂求生的一步棋。

“在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港中旅現在也是‘泥菩薩過江’。”有接近港中旅的投資機構人士對《企業觀察報》説。

從港中旅披露的財報也不難看出,這家以旅遊業為主的老牌四大駐港中資企業之一,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港中旅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港中旅實現綜合收入5.71億港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4%;歸母淨利潤為-4.43億港元,上年同期則盈利4.19億港元。

港中旅旗下多個景區上半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包括河南嵩山景區、寧夏沙坡頭景區、廣西花山景區和德天景區等,其中寧夏沙坡頭景區上半年收入同比減少64%。

事實上也不只是港中旅,新冠肺炎疫情使國內旅遊業普遍遭到重創,多家旅遊業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均告下滑。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11.68億人次,同比下降了62%,國內旅遊收入0.64萬億元,同比下降77%。

據上市公司公告,復星旅文(1992.HK)上半年虧損近9億元人民幣,世紀城市國際(0355.HK)預計上半年虧損逾2.6億元人民幣;A股上市旅企中,峨眉山A、三特索道和桂林旅遊等虧損程度均超過了1億元人民幣。

對此,港中旅方面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消費市場受到重創,旅遊業步入寒冬,酒店市場景氣指數及經營業績跌入低谷,港中旅集團的各項業務發展面臨着多方面的嚴峻挑戰。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可能仍持續一段時間,尚無法估量疫情對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的影響,本公司對未來發展前景保持審慎態度。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升温,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港中旅加大了成本費用開支、現金流、人崗安置和未來運營佈局等方面的管控,儘可能保障現金流風險可控,以確保能夠平穩度過疫情期。”

關於出售嵩山少林後的所得資金,港中旅表示或將用於回報更佳的旅遊目的地投資。

港中旅、嵩山景區管委會、

少林寺有“積怨”

“港中旅旗下多個景區虧損,為什麼偏偏選擇賣掉少林寺這個分量最重的金字招牌?”顯然,港中旅在前述公告中的解釋沒能完全回答外界疑問。

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向《企業觀察報》表示,疫情或許只是港中旅與嵩山少林寺徹底訣別的催化劑,而根源在於港中旅、嵩山景區管委會、少林寺三者之間積怨已久的矛盾。

據公開信息,嵩山公司成立之初,港中旅和嵩山少林文化旅遊集團曾經表示,將重點實現三個突破:規範公司管理制度和運作流程,全面提升嵩山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水平和服務品質;迅速擴大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市場規模,讓嵩山風景名勝區的年遊客增長率達到20%;抓緊制定和實施嵩山公司3年投資與發展規劃,以首期8億至10億元的投資,打造和延伸嵩山風景區旅遊產業鏈條,實現從單一“門票經濟”向多功能、複合型旅遊目的地轉變。

那時正處於“蜜月期”的港中旅和嵩山少林文化旅遊集團幹勁兒十足,港中旅也在景區的建設規劃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在雙方合作的第一年,即2010年期間,港中旅對嵩山景區進行全面整合,通過採取一系列創新措施,使嵩山景區的經營業績實現新突破,2010年接待人數達260萬人次,實現收入1.74億元,在遊客接待人數上首次超過了黃山與峨眉山景區的同期水平,2015年嵩山景區門票收入超過了3億元人民幣。

可是,港中旅、嵩山景區管委會、少林寺在合作中的衝突和矛盾也越來越深,這主要體現在門票收入分成和分工管理兩方面問題上。

公開資料顯示,少林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門票收入和香火,少林寺貢獻了嵩山景區九成的收入。在嵩山風景區的門票收入分成中,門票收入的30%歸少林寺,剩餘70%的分配中,51%歸港中旅,49%歸嵩山文旅集團。門票收入持續增長的同時,少林寺以多種方式抗議嵩山景區管委會及港中旅拖欠其門票分成,並將嵩山景區管委會告上了法庭。

“在門票價格的問題上,少林寺還替港中旅背了鍋。”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進福表示,以少林寺為代表的國內一些寺廟門票價格較高,一直是社會公眾批評的對象。2019年,少林寺門票價格才從100元降至80元。

另據多位學者和旅遊行業人士指出,在具體工作上的相互推諉和指責,加速了合作方關係的惡化。一個典型事例是,嵩山景區管委會原副主任景水環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港中旅以5100萬元的出資額拿走了少林寺景區的實際控股權,但其起初承諾的三年內8億-10億元的投資額卻並沒有兑現。

“港中旅曾表示進行旅遊小鎮開發事宜,每年必須達到3000萬元的利潤,但實際上港中旅並未投入多少資金,反倒是每年白白從嵩山風景區門票中分走最大的一塊。”他説。

而港中旅方面卻表示,“很多事情我們也無能為力”。一位港中旅內部人士稱,整個景區的規劃發展涉及交通改道、周邊拆遷等工作,這些都是需要當地政府來推進的工程。再者,嵩山公司早期經營對港中旅的利潤貢獻也並不高,2012年、2013年貢獻的利潤分別為445萬港元、188萬港元,屬於低迴報項目。

“雖然在2016和2017這兩年,合作雙方的矛盾出現了緩和跡象,港中旅和嵩山少林文旅集團均等比例增資了嵩山公司,景區遊客接待量突破350萬人次。但需要注意的是,其深層次的利益矛盾仍然沒有解決。”多位旅遊行業人士表示。

“事實上,港中旅此次退出嵩山公司,與其2016年因投資運營河南雞公山旅遊項目失敗而宣告退出如出一轍。這也反映出了港中旅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楊彥鋒説,港中旅與河南旅遊景區的合作由來已久,而且在河南的王牌景區裏,是介入比較早的。但隨着雙方合作的深入、旅遊需求的旺盛以及地方投資實力的增強,雙方合作的心態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

“國內很多重點景區是由地方國資主導,進行投入開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發揮該地旅遊資源的最大效益,就成了外來投資與本地業主或政府之間的矛盾焦點。地方政府希望加大投資強度,外來投資者希望發揮效益,矛盾無可避免。”楊彥鋒指出,地方國有知名景區混改是一件難度較大的事,各方利益盤根錯節,訴求各不相同,若想達成各方面利益的平衡,或需要政策引導和更多的市場化元素來調和。

落空的上市計劃

在資本市場人士看來,由於多種因素嵩山公司遲遲沒能上市,這或也是令港中旅選擇退出的直接原因。

據瞭解,在合作之初,港中旅與嵩山少林文旅集團曾宣佈,計劃將嵩山公司在港股上市。

“少林寺要上市了?”這在當時引發了外界輿論的軒然大波,還有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堅決反對。

釋永信在2010年的一次發佈會上稱:“少林寺是宗教活動場所,核心功能是開展宗教活動和傳承文化,滿足信教羣眾的宗教生活,少林寺不會參與旅遊公司的股份和經營活動。作為國際國內知名寺院,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同時也是少林禪武醫文化的傳承地,少林寺不會上市。”

時任嵩山公司董事長的薄寶華也公開表示,上市可能是公司未來的一個方向,這要看公司的成長性和實際運營情況。但合資公司不會將包括少林寺在內的任何國家級或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經營內容,因此也不會將這些作為資產用來上市,更不可能用這些資產上市。

10年過去了,港中旅和登封市政府沒能如願把嵩山公司推上資本市場。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進福表示,嵩山公司上市,不是一件單純且容易的事,這其中涉及的宗教、利益等問題很難釐清,爭議和影響都太大了。

“比如,嵩山公司一旦上市,就勢必會涉及到一個問題:按照登封市政府的數據,少林風景區收入佔據整個嵩山景區收入的90%,合資公司上市後,如何與從中獲取30%門票收入的少林寺區別開?屆時現金流和利潤如何體現在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上?到時又會產生怎樣的利益糾葛和麻煩?”

而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近些年,少林寺因“商業化”頻繁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和質疑,或許也令港中旅打起了退堂鼓。

港中旅為啥放棄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

少林寺商業版圖 來源:天眼查

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少林寺成立了第一家公司——河南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即現在的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也是少林寺進行商業運作的核心平台和實權企業,其中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持股80%,釋永乾和中國嵩山少林寺各持股10%。

此後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據天眼查顯示,自1999年以來,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累計對外投資公司16家,最大單筆投資金額達1600萬元,總額近8000萬元。目前仍然存續的公司有7家,包括鄭州嵩山少林寺茶業有限公司、鄭州嵩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恆泰北少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河南非常少林展覽有限公司等,業務涵蓋旅遊、投資、展覽、演藝、文化傳播等。

龐大的商業版圖和成熟的運作模式,逐漸引發外界關注。

今年9月,少林寺對服裝品牌森馬發起維權聲明一事,再度引發了輿論熱議。9月1日,一則署名“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維權聲明在網上流傳,聲明稱:服裝品牌森馬未經授權,將其註冊商標“少林功夫”用於系列服裝,侵犯知識產權。收到少林寺的維權聲明後,森馬迅速把該系列服裝下架。

少林寺方面表示,成立公司、註冊商標,只是為了保護少林品牌,防止被濫用;是利用商業化手段,阻止少林寺被商業化,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與森馬事件形成對比的是,此前同為服裝品牌的特步,與少林寺合作推出了聯名款服裝,並且在嵩山密林大辦“山門秀”。特步方面稱,未來幾年,公司將與少林寺持續深入合作,與少林一同講“中國功夫”的故事,使之成為品牌特色。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少林寺已累計申請註冊了666個商標,其中包括東、西、南、北少林。

“少林寺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禪宗祖庭,也是中華少林禪武醫文化的傳承地。少林寺當前所表現出的如此強勢、專業的維權行為,實在令外界感到驚訝。”多數網友這樣説。

來源:企業思想家

編輯丨葉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28 字。

轉載請註明: 港中旅為啥放棄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