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屢屢錯過黃金期的長虹,能否東山再起?

作者:朱末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沒有永恆的巨頭,也沒有永遠的贏家。

時代的浪潮裏,縱然是巔峯級別的存在,也有可能成為被拍在沙灘上的前浪。今年3月16日,昔日“彩電大王”四川長虹披露了關於收到執行通知書的公告,執行金額合計1703萬元(包括延期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等),公司共有3個銀行賬户被綿陽中院凍結,凍結金額合計約為1583萬元。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要知道,在中國彩電發展史上,四川長虹擁有濃墨重彩的地位,不僅憑藉一己之力打破外資壟斷,更連續20年(1990年至2009年)蟬聯國內電視銷量第一,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然而,長虹卻沒有將這種驕人優勢持續保持下去,不僅影響力越來越弱,在行業的話語權也早已今非昔比。

據奧維雲網發佈的2021年中國彩電銷量排行榜顯示,四川長虹排名第6,市佔率僅為7.55%,直接滑出第一梯隊,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也在不斷加大。

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惡性循環並沒有停止。2022年8月24日晚,四川長虹發佈公告稱,為盤活存量資產,公司綿陽、武漢市等地共31套存量房產,在西交所掛牌出售,31套房產轉讓底價共計1.66億元。

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事實上,這已不是長虹第一次賣房自救。2019年,四川長虹就將價值1.5億元的上海長虹大廈,以8120萬元“賤賣”了,可見焦慮程度。

出售房產背後,是四川長虹多年來萎靡不振的業績。就在發佈賣房公告的同一天,四川長虹也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財報,其營業收入為439.48億元,同比下跌10.71%;淨利潤為1.52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411.34萬元。

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曾經,“以產業報國為己任”的長虹,為中國開創了新時代,卻又在巨大的變革來臨之際自亂陣腳,以至於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此種境遇,如何不令人唏噓。

01三次價格大戰坐上“彩電大王”寶座

在四川綿陽,有句話很生動:“長虹打噴嚏,綿陽就要感冒。”翻開四川長虹的履歷,可以發現,上半局也確如其名字一般,稱得上是“氣勢如虹”。

1958年,在綿陽城郊的一片麥冬田上,一羣軍工人揮動鐵鍬,建立起了“國營長虹機器廠”,這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也是長虹集團的前身。

1970年之後,長虹逐漸往“保軍轉民”的方向轉型,將重心移至消費電子,“國營四川無線電廠”也更名為“國營長虹機器廠”;1972年,基於軍工系統的第一台長虹電視機研製成功,“長虹”品牌由此創立。

1985年,擔任長虹廠長的倪潤峯力排眾議,做出了改變長虹命運的重大決定——押寶彩電業,推出中國第一台國產化彩色電視機CJ37A,並搶在國家相關政策關門前夜,從日本松下引進了最新一代彩電生產線。

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年輕時的倪潤峯

這是當時國家批准引進的最後一條彩電生產線,亦是同時期引進的國內同行業中自動化程度最高、單班生產規模最大的一條生產線,為後來長虹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但真正讓長虹名聲大噪的,還在於三次驚心動魄的“價格戰”。一是1988年,國家取消物價雙軌制前後,彩電市場流通環節受到嚴格管制的餘威尚存,導致彩電緊缺。長虹大膽地以低於黑市價、高於國家牌價的價錢向消費者出售,在當年便實現了1.97億元的利潤。

二是1989年,長虹又在國家對彩電徵收600元特別消費税的時候,通過降價300元,激活了停滯的彩電市場,開創了中國家電業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降價。1990年,長虹首次登上彩電行業銷售冠軍的寶座。

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1993年,長虹自行設計製造了國內功能最全、性能最好的超平29寸彩電“紅太陽一族”系列,掀起搶購熱潮;1994年3月11日,“四川長虹”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1995年10月,長虹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台34英寸的大屏幕彩電,成為轟動性新聞,長虹風靡全國。

如果説前兩次的價格戰大大提升了長虹的整體知名度,第三次則徹底奠定了長虹的老大地位。

1996年,國家彩電關税調整,由35%下降到23%,國際家電品牌虎視眈眈,想要藉此機會搶佔甚至壟斷中國市場。重重圍攻之下,本土彩電節節敗退,長虹庫存不斷增加,一度到了“每個月建倉庫都來不及堆放”的地步。

危機當前,長虹再次破釜沉舟,宣佈所有彩電一律降價銷售,降價幅度高達18%。在長虹的帶領下,本土品牌迅速跟進,國產保衞戰就此展開,打得外資品牌再無還手之力。

僅一個月,長虹銷量就翻了一倍,市場佔有率從27%狂飆到35%,“當年每賣三台彩電,就有一台是長虹”,長虹彩電成了最大贏家,不僅出現在國禮名單中,還成為民族品牌的象徵。

被推上巔峯的長虹,沉浸在勝利的喜悦中,絲毫沒有注意到,危機已不期而至。

02戰略決策接連失誤神壇跌落風光不再

打贏翻身仗的長虹萬萬沒有想到,曾經同一陣營的盟友,很快就倒戈相向。

嚐到甜頭的本土廠商開始舉一反三,不斷推出更低廉的新品,主動出擊打起價格戰,大有趕超長虹之勢。

面對不斷被瓜分的市場,倪潤峯不動聲色,精心部署了“壟斷戰略”。即一面和國內八大彩管簽訂協議,壟斷顯像管上游渠道,讓對手無貨可賣;另一面悄悄醖釀新的價格戰,意欲一劍封喉。

本以為計劃天衣無縫,但事情非但沒有按照既定的設想發展,反而徹底脱了軌。原來,長虹表面上掌握了市面70%的顯像管資源,但私下裏,為牟利的彩管廠仍會偷偷為其他廠商生產,導致長虹的如意算盤最終落了空。

打落牙齒和血吞,長虹不但高價囤積了大量顯像管,還要硬着頭皮打價格戰,年淨利潤下降了74%。這次冒進,也成了長虹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對市場的預估錯誤,價格戰完全沒有奏效。1998年,四川長虹的庫存商品增加到了67.89億元。

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無奈之下,2001年初,產能過剩的長虹開始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或許是病急亂投醫,長虹又下了步錯棋,選擇與美國APEX公司合作,以賒銷的方式在美國開展貿易。

這家公司有着劣跡斑斑的前科,新科集團、五礦都曾上過當,長虹內部也率團隊親自赴美考察過,但為解燃眉之急,最終還是敲定了合同。

然而,APEX不僅沒有按照正常流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反而通過票據詐騙的方式套了長虹40多億的貨款,隨後跑路不見蹤影,一車車運出去的彩電,全都打了水漂。

2004年年末,長虹公告稱“美國進口商APEX公司由於涉及專利費、美國對中國彩電反傾銷及經營不善等因素出現了較大虧損,支付公司欠款存在着較大困難”,向外界曝光了這一驚人的壞賬金額。

長虹的聲名遭到沉重打擊,帶領長虹一路披荊斬棘的倪潤峯也結束了職業生涯,卸任長虹董事長,由趙勇接替。

噩夢還未結束,長虹又跳進了另一個火坑裏。2005年,在液晶電視佔據上風的情況下,新任董事長趙勇反其道而行,確定長虹投資方向為等離子屏。

2006年,長虹豪擲20億美元,將韓國歐麗安等離子公司收入囊中,隨後又投資7.2億元,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等離子面板;2007年,長虹斥資60億豪賭等離子電視;2008年日立、先鋒、三星和LG電子相繼退出等離子面板生產,只有長虹仍在堅持。

事實證明,長虹再次走入了歧路。等離子項目商的40多億投資,換來的只有連年虧損,最終只得以6420萬元的價格出售虹歐公司61.48%的股權,元氣大傷。

時間來到2014年,網絡化、智能化的浪潮開始席捲家電行業,各大家電企業集中轉型智能化。海爾、美的、格力三大巨頭先後建立起自己的智能化生態;互聯網企業如阿里、小米、蘇寧等也都加入了戰場。

本應抓住“復興”機會的董事長趙勇卻不以為然,認為競爭對手是在作死,結果許多互聯網品牌電視彎道超車,將長虹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一系列失誤之後,長虹業績持續低迷,不僅要靠政府補貼艱難生存,還得靠賣地緩解經濟情況,風光不再。

03多元化發展藏隱憂長虹能否翻身再起

眼看電視業務日漸式微,轉而求其次的長虹四處出擊,寄希望於多元化發展道路,來找到增長新動能。

在傳統家電領域,長虹除了電視機外,還生產空調和冰櫃等產品;另外,長虹還大舉進軍廚衞、手機、IT產品行業,甚至還進入了與老本行幾乎沒有關聯的房地產業。

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2021年長虹產品營收情況

可惜事與願違,這些行業類別跨度極大,每個行業本身已有巨頭存在,半路出家的長虹,並沒有折騰出太大水花,直到現在也拿不出一款可以吊打市場的拳頭產品。

此外,品牌重心轉移,涉及領域過多,在缺乏主業突出的背景下,還帶來了效率低下與管理成本增高的問題,不斷拖累着長虹前進的步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長虹率先成立了國內家電行業的首個人工智能實驗室,遠遠早於競爭對手。但等長虹真正騰出手來進行研發時,不管是老對手康佳、創維、海信等,還是暴風、小米、微鯨等互聯網品牌,都已啓動了人工智能戰略,長虹起了個大早,卻沒能發揮先發優勢。

所以,盤子的確是鋪開了,盈利水平卻沒有增長。隨着多元化的深入,長虹的盈利能力是年年下滑,毛利率從2010年的16%降至11%,淨利率則一直在2%左右徘徊。

相較之下,曾經的對手海爾一直專注於家電生產,對其他領域鮮有涉及,冰箱營業額卻遠遠高於其他產品,擁有難以撼動的核心競爭力;海信也是如此,其主營產品只有電視機,但業績足以“秒殺”長虹。

當然,從公司發展的長遠角度考慮,尋找更多利潤增長點,本來無可厚非。美的集團就成功地實現了“兩條腿”同步向前,既保持了傳統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業務優勢,又在機器人自動化領域新增市場想象空間。

錯就錯在,長虹更像是個盲目的風口“追逐者”,哪裏熱鬧往哪去,看似全能,實則多而不精,還因此丟失了彩電大王的標籤。

如今,長虹依然表示要“加速培育新增長極”。這些新的增長極包括家用機器人、電動汽車壓縮機、汽車空調等業務;佈局智慧農業、智能水錶、智能停車、設備定位;鋰電業,關注三元材料領域的佈局機會;汽配業務等。

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更是公開表示,到2025年,長虹要實現主要產業穩居國內第一;培育一批細分行業冠軍或隱形冠軍,銷售規模增長到2000億元的目標。

然而,機會總是稍縱即逝,屢屢錯過黃金期的長虹,能否實現豪言壯志,重新東山再起,還要打個問號。

但可以確定的是,市場留給長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參考資料:1.雕爺解局《消失的長虹:昔日彩電霸主,如今徹底掉隊,是誰葬送了它?》2.市界《四川長虹褪色:屢試屢錯,“彩電大王”徹底掉隊》3.AI財經社《彩電大王長虹生死59週年:打價格戰趕跑洋貨,40億豪賭失敗兩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54 字。

轉載請註明: 被凍結近1600萬,瘋狂賣房自救:昔日“彩電大王”,輸給了時代還是自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