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資本投資總監羅曉春:歷史是偶然更是必然

  漢和資本投資總監 羅曉春

  不知不覺中,2020年已經過去了三個季度。在這短短的9個月裏,我們一直在見證歷史。年初,一場突如其來並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的經濟活動都造成了嚴重的衝擊。美國股市在3月經歷了4次熔斷;原油價格一度跌破20美元;恐慌指數一個月之內從10攀升到64.56。

  然而,就在市場對未來經濟前景發生普遍擔憂之際。中國政府果斷施策,國內社會各界人士戮力同心,使得國內疫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以控制,在全球範圍率先取得抗疫的勝利。A股市場也隨之引領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反彈。直到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各種對於短期風險的擔憂又開始升温,全球資本市場又進入了新一輪調整。

  正如我們反覆強調的,短期市場走勢更多是市場參與資金基於短期因素博弈的結果,因而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但如果從一個長遠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宏觀的國家層面,還是微觀的企業層面,都具有更高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

  中國仍然是最值得投資的經濟體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中國經濟總量仍然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在當前生產技術水平和社會生產組織方式之下,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已經將人均產出提高到了6萬美元的水平,而中國在2019年的人均GDP水平大約是1萬美元。

  從人均的角度而言,中國的產出水平有6倍的提升空間。考慮其他資源或者技術因素的限制,即便中國人均產出達不到美國的同等水平,甚至只能達到其50%的水平。但中國擁有大約5倍於美國的總人口,兩相結合,我們也不難得出結論,即未來中國經濟總量必然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既然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中國有沒有能力把這個潛力發掘出來?答案顯然是肯定的。這是因為,不同於傳統的農耕經濟,現代經濟中生產力發展的驅動因素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人的因素已經超過土地、資源這些傳統要素,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二戰之後的日本和德國的經濟恢復和發展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這兩個國家國土面積並不大,各種資源的產出也都相對有限,戰爭期間更是被摧毀了大量的工業基礎。但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僅僅用了23年的時間,於1968年正式躍居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德國也在整個1950年代至1966、1967年,年均GDP增速達近8%,私人消費活躍,機器和設備等的固定資產投資旺盛,出口增長迅猛,近乎充分就業(失業率跌至0.7%),進入了著名的“經濟奇蹟”時代。這其中,歸根結底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

  反觀中國,我們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高等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2019年,中國有超過800萬的高校畢業生,這一數字甚至超過部分國家的總人口。並且,中國人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據統計,2019年中國家庭教育平均開支已經佔到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遠超美國的10%的佔比。

  大規模的高素質人才供給和文化教育的持續傳承,使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藴、厚重的人文積澱在當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鬥力。那些凝聚在每一個國人內心深處的勤勞、奉獻的家國情懷和士大夫精神,支撐了我們從改革開放之初的一窮二白髮展到了現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也必將引領我們繼續發展向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中國創新將層出不窮

  論及創新,有些觀點認為,農耕文明因為生產方式在地理位置上相對固定,需要把勞動者綁定在土地上,因此其創新力不如那些天然需要對外不斷探索的海洋文明。由此認為中國這樣的農耕文明創新能力天然不足。對此,我們並不認同。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作為古代農業社會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中國擁有諸多偉大的發明創造:生鐵冶煉技術極大的提高了農耕的效率;活字印刷術使得書籍文字的傳播更加便利;都江堰的水利灌溉技術歷經千年依然造福一方,此外還有繅絲、指南針、瓷器、火藥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技術在今天看來也許並不稀奇,但在當時無疑是全球領先的技術,並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事實上,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創造能力從來不是憑空而來的。無論是科技還是商業,乃至所有領域的創新,其本質都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社會財富有了足夠的積累,從而在制度、生產組織方式、教育、科技、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充分的投入和需求之後,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因此,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決定創新力。

  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國家的創新能力也必將持續進步。當前我們在應用層面已經可以看到領先全球的中國創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尤其是新興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即時通訊、文化傳播等方面做出了大規模創新。未來這個創新會從應用層面向技術層面滲透,華為在通信領域的趕超就是最佳例證。我們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在更多更基礎的科學領域取得持續的創新成就也只是時間問題。

  未來中國會有大量世界級的企業湧現

  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是價值的載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必然意味着中國在各行各業都湧現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當前,我們國家在新經濟領域已經出現了一批全球領先的領袖企業。他們以自身的實踐證明,中國企業無論在產品力、研發創新、銷售管控、商業模式創新,乃至跨文化融合層面都是走在世界最前列。我們相信,未來更多的行業和領域都將複製這一現象。

  對於投資者而言,真正重要的是需要尋找這些代表未來先進生產力的公司,以合理的價格投資,並且長期陪伴他們共同成長。

  短期的波動是常態,並不會改變長期趨勢

  當然,任何事物的長期發展也並非一蹴而就。投資也是如此,無論大到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還是小到上市公司的經營,總是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正因如此,短期的波動和挑戰在所難免。

  想跟投資者分享的是,市場的下跌不可避免,但短期波動不會改變長期趨勢。對於投資而言,重要的不是想方設法逃避,而是從根本上理解波動產生的原因,真正找到長期價值所在,才能夠獲取歷史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中藴含的收益。

  寫在最後

  歷史是偶然的,更是必然的。我們始終相信,只有忽略短期的偶然性,擁抱長期的必然性,才是獲取長期投資收益的堅實基礎。

  【個人簡介】羅曉春先生,漢和資本投資總監。羅先生擁有清華大學學士學位及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曾任職於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及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於2013年創立北京漢和漢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並擔任投資總監。在羅先生的帶領下,漢和資本作為國內領先的資產管理機構,以鮮明的超長期價值投資理念,驕人的長期歷史業績,和與之匹配的超長期優質客户在行業內享有盛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38 字。

轉載請註明: 漢和資本投資總監羅曉春:歷史是偶然更是必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