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創新最艱難的取捨與權衡。
來源:紅杉匯(ID: Sequoiacap )
編譯:洪杉
01
面對增長機會,
要靈活還是要原則?
矛盾一: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及時抓住一切增長機會往往是大多數企業的做法。但這裏有一對潛在的矛盾——快速行動時留給企業考慮的時間非常短,有時就會做出與自己一貫理念不一致的決策來,導致資源分散甚至違背初心的結果出現;相比之下,嚴格參照自己的戰略邏輯,審慎決策,可讓公司的市場開發步調更一致,把更大的機會留給未來,但又會犧牲當下的短期利益。
想要解決這對矛盾,重點在於分階段採取不同策略。在機會選擇階段,最好是嚴格參照一定的做事流程——花時間研究市場前景,制定計劃來把握最佳機會(而不是那些最容易把握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可以積累知識和經驗,為後期更具戰略意義的成功打下基礎。而在機會執行階段,則要相對靈活一些,如此才更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也有助於企業及時放棄無效的產品和做法。
在選擇階段嚴格按章做事,能為之後的執行階段保留更多靈活操作的空間。因為選擇階段的紀律性能降低領導者合理化錯誤選擇的可能性,使其能以更開放的心態來具體執行。相反,如果一有什麼機會就去追,領導者後期為其選擇做合理性辯護的傾向也會更強,在執行機會時則會更加死板固執。
以新加坡某家遊戲公司的市場擴張方案為例。該公司在選擇日本作為其全球擴張的第一個市場之前,花了不少時間做客户訪談、研究技術的應用趨勢。然而在具體落實時,公司很快發現,要向日本無線供應商銷售數字內容,就意味着要與行業裏的老牌日本公司搶奪地盤。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們迅速改變了計劃,轉而與這些老牌日本企業合作,通過它們來做亞洲市場的分銷。這一靈活變通的做法,帶來了比原計劃更好的結果。這就是先是側重紀律性,之後靈活變通。
02
是開發差異化產品,
還是借鑑競爭對手的創意?
矛盾二:
對於成熟的市場來説,好的戰略的本質在於能否做出差異化的東西來;然而在新興市場中,差異化的意義卻不大。這是因為當一個市場(或一個商業類別)還在形成階段時,企業往往還不一定十分清楚目標客户是誰,供應商和競爭對手又是誰,更不知道哪些與眾不同之處可能對客户最重要。
這一兩難背後的矛盾就在於:是要開發差異化的產品,還是借鑑競爭對手的創意——借鑑更快,通常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做到,但無法帶來獨特的產品;追求差異化能將新產品或新服務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但更耗時耗力耗資源,而且還不一定清楚市場會做怎樣的反應,是否有客户需求。
領導者可以通過「平行遊戲」來解決這一矛盾。在早期,要將差異化放一邊,先借鑑別人的想法。以移動出行平台市場為例。早期,當 Sidecar 開始允許司機開自己的車,通過具備電子支付、GPS 導航和司機評級等功能的應用程序來提供出行服務時,Zimride(後來改名為 Lyft)和 Uber 也紛紛效仿。
接下來,就要不斷做測試——看準機會就下手。在這方面做得好的企業通常也不會只借鑑想法,它們還會不斷測試,從過程及市場反饋中吸收經驗,找到最值得投入的項目,將手上珍貴的稀缺資源全部投入其中,將它轉化為可盈利產品來創造價值。Instagram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前身 Burbn 在早期版本中,連接他人、安排聚會、分享照片等功能一應俱全,但用户對此並不感興趣。在創始人 Kevin Systrom 認真做了調研後發現,用户最想要的功能只是照片分享時,他們便一心專注於把分享功能做得簡單而易用,最終才有瞭如今的 Instagram。
最後則是,暫停、觀察和改進。優秀的領導者一開始會先專注於商業模式的某些基本要素(讓客户發現其產品優於現有的解決方案),而對其它暫時沒那麼重要的要素先放一放。正如早期的 Dropbox,並沒有盲目地進行創新,為了差異化去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而是先注重於產品的易用性,集中精力深耕文件備份方面的功能——這是 Dropbox 最初的基礎功能,也是這一類型產品最常見的用途。在把這一功能做大做強之後,在其基礎上 Dropbox 開發出了更多的額外服務,如文件共享與協作,並吸引了價值更高的企業客户。到 2018 年申請上市時,其 1100 萬用户中有近 1/3 是商業團隊套餐的用户。
03
看數據還是看直覺?
矛盾三:
數據分析驅動的新能力有望增強企業的顛覆性潛力。一些創新領導者過度依賴數據,最終形成了一種新的決策文化,讓其他決策方法(如邏輯、直覺和定性洞察)落於了次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有領導者認為,突破性的創新本質上是逆向的,評估這些創新機會需要更精細的、無法從數據中獲得的人的判斷與洞察。因此,他們傾向於完全不看數據,而全部依賴於自己的直覺與邏輯判斷。
想要解決這兩者之間的矛盾,需要分清何時側重數據,何時依賴直覺與判斷。在對現有產品做漸進式創新或改進時,你應該更倚重數據;但在應對行業顛覆,試圖做產品或服務轉型,以及打造突破性產品時,你則應該審慎地看待數據的作用。
辯證地看待數據,並對由數據得出的結論持審慎態度,領導者可以更好地保護潛在的顛覆性創新。以 Netflix 為例,雖然高管們在評估節目時會將數據作為決策依據,但他們並不把它作為唯一的標準。「你必須非常謹慎,不要被數字困住,單看數據只會讓你不斷重複自己的老路,」Netflix 的一位高管説,「數據只能告訴你發生了的事情,它無法告訴你未來會發生什麼。」
這種謹慎的態度確保了領導者不會過於依賴現有產品的數據,用它來判斷新興市場的創新。就像當年喬布斯推出 Macintosh 電腦時,靠的是技術理論而非數字一樣(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根本沒有數據表明人們對台式電腦有壓倒性的未滿足需求)。另外,這種做法也能防止創新因不切實際的業績預期而夭折。
04
什麼時候參考內部想法,
什麼時候參考外部建議?
矛盾四:
創新者也需要他人的幫助。獨自決策時,領導者會受到信息獲取與處理方面的限制。因為信息不完整,加上會受認知偏差影響,就會產生糟糕的決策。因此,藉助團隊的力量是克服個人信息侷限的有效辦法。但是對於企業而言,領導者往往需要快速決策以解決與創新相關的關鍵不確定性問題。
解決這種矛盾的關鍵,是瞭解清楚何時以及以何種方式向內、外部羣體尋求幫助。可以參考我們稱之為「人羣排序」的新型戰略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首先,要借用外部人羣來解決「問題的不確定性」。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等着領導者去解決,所有問題幾乎都需要關注和資源。但通常來講,領導者所擁有的信息都是不完整或沒有那麼準確的,因此很難判斷自己是否在解決最重要的問題。此時,一般的做法是借用團隊專家的力量來確定哪些問題更重要。但據研究表明,不特定某一類人羣的團隊意見更有助於暴露未知的關鍵問題。讓更多不同背景的局外人蔘與其中,藉助他們的多樣性,領導者可以更好地找準問題,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第二,利用外部人羣來解決「需求的不確定性」,確定你們的現有做法是否很好地解決了各種需求。我們可以藉助兩類極端客户羣體的力量:一類是你們產品的重度使用者,他們最清楚你們產品的優缺點,並最有可能將產品推薦給其他人;另一類則是很少使用或基本不用你們產品的人。這兩類用户對於你們的產品都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以幫助領導者更好地認知客户需求、理念與願望。
本田在設計其 Ridgeline 皮卡時就是這樣做的。工程師們詢問了兩類極端用户:皮卡愛好者,特別是用皮卡做生意的人,如電工和園藝師;以及偶爾使用皮卡的用户,如只在露營聚會時使用皮卡的人。從皮卡愛好者那裏,工程師們發現他們普遍不喜歡傳統的車尾門,他們更想要一個可旋轉和可拆卸的尾門,方便他們裝卸貨物。而從露營聚會愛好者那裏,工程師們瞭解到,內置的冰櫃和電源插座是普遍的需求,會極大方便他們。綜合了兩類人羣的建議後,本田做出了這款最受美國用户歡迎的中型卡車。
第三,利用內部人羣來解決「供應的不確定性」。所謂的供應不確定性,是指即使你已經知道客户想要什麼,你也可能沒有人才和知識來執行。執行一個新的解決方案通常意味着解決一系列的新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從不同的來源獲得零碎的知識。
儘管領導者會經常向他們最親密的夥伴尋求想法和專業知識,但更好的辦法是從組織內部自己幾乎不認識的人那裏獲取知識。因為舊有團隊會更傾向於採用舊有的辦法解決問題,但是在打造新產品或服務,需要更新穎的解決方案時,在常規人際網絡之外尋找其他部門或業務單位的人的幫助更有意義。
05
如何平衡效率和
靈活性之間的矛盾?
矛盾五:
隨着組織的發展,領導者通過增加管理層次、政策和程序來加強秩序並提高效率。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增加結構也會增加複雜性,從而使組織靈活性降低。
領導者要如何平衡效率和靈活性之間的矛盾呢?解決辦法之一便是啓發法(heuristics)。它是指用於解釋人們如何進行決策、調整和解決問題的簡單有效的概測規則,通常用以處理複合的問題和不完全的信息。此方法雖不能保證得到最優解,但只要處理得當,可獲得決策者滿意的近似最優解。
通過限制啓發法的應用範圍,可以極大提高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效率;同時,不指定解決方案的具體細節,則可以保留應用的靈活性。亞馬遜的「兩個比薩團隊」規則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貝索斯認為,如果兩個比薩不夠一個團隊分,那麼這個團隊就太大了。這個簡單的規則,確保了團隊一定的靈活性,而且還能夠充分地發揮作用——因為它簡單易記,應用起來也很方便,而且它並沒有規定團隊的其他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另外,啓發法有不同的種類。選擇在不同限制範圍內應用啓發法,可以幫助管理者應對大量的決策考驗。流程啓發法可以指導企業增長過程中的種種決策,例如如何進入新的國家、建立夥伴關係、收購,或進行產品開發,從而加快行動速度,節約精力,讓企業更有可能抓住成功機會;優先啓發法可以幫助領導者避開一些看似還行實則價值較低的機會,選擇價值較高的機會;時間啓發法則可以指定一個固定的順序或節奏來把握任何盈利機會。
最後一點:要注意,一開始被證明有用的規則之後有可能會變得過時。各種經驗法則應該要定期反思和修正。
06
創新如何做到既
讓人感覺熟悉親切
但又與眾不同?
矛盾六:
消費者青睞新奇的事物,但如果過於新鮮以至於讓人覺得陌生,則有可能會被消費者拒絕。因此,在前衞新穎與熟悉親切之間存在着微妙的平衡,何時強調其中之一,也是每個創新者必須解決的矛盾。
想要解決這對矛盾,創新者可以在介紹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時,先強調與現有產品和服務的相似之處。雖然強調與眾不同可以讓人眼前一亮,但這往往在試圖超越對手時更有效,在向世界發佈全新產品時其效力要弱很多。然而,當你的新產品或新技術獲得了一定的受眾,開始站穩腳跟時,領導者則要開始轉向強調你們的新穎之處或與眾不同的點。此時更重要的便是要與競爭對手產生區分,從而脱穎而出了。
亞馬遜和 Barnes & Noble 在推出電子閲讀器時便參照了這樣的順序。他們先分別強調了 Kindle 和 Nook 與傳統書籍的相似之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