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超跌50%,從“高光”到“慘淡”的鐵礦石,2022年將何去何從?
來源:期貨日報
2021年鐵礦石可謂是經歷了“大起大落”,今年7月中旬起,鐵礦石一改前7個月的瘋狂向上格局,呈單邊下跌行情,至11月自年內高點累計跌幅超過50%,價格基本回歸至一年前的水平,此後有小幅反彈。
截至12月31日下午收盤,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全年累計下跌31.73%,跌幅居商品期貨第二。截至12月31日,鐵礦石普氏指數累計跌幅為26.35%,青島港(5.690, 0.03, 0.53%)PB粉累計跌幅為26.91%。
(圖片來源:一德期貨)
2021年5月中旬,同期高位的成材產量反映偏強的現實需求,疊加當時的中澳關係對外礦發運產生的不確定性,供弱需強的基本面預期致使鐵礦石盤面創下歷史新高。不過,7月以後,各省陸續公佈粗鋼限產政策,疊加能耗雙控、採暖季、環保臨時性限產等政策的相繼出台,導致鐵礦石需求出現明顯的下降,鐵礦石期、現貨價格也在此過程中大幅下跌,於11月中旬觸及年內的最低點。隨後在外礦發運成本支撐、需求預期邊際改善等因素的影響下觸底反彈。
縱觀2021年鐵礦石盤面,不難發現政策對盤面走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年2021上半年,鐵礦石在鋼廠利潤、成材現實需求、粗鋼產量平控、環保政策文件等因素的多重影響下呈高位振盪走勢。而進入2021年下半年,粗鋼產量平控等限產政策開始逐步落地,一是鐵礦石現實需求在政策的影響下大幅降低,與由房地產端政策收緊導致的成材需求減少的宏觀環境相互配合;二是鐵礦石價格的大幅回調致使我國黑色產業鏈利潤重新分配,有利於我國黑色產業的後續健康發展;三是陸續出台的限產政策也與十四五期間“碳中和、碳達峯”的未來發展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政策因素對鐵礦石期貨的影響不可忽視,政策解讀對鐵礦石行情研判變得越發重要。
2021年鐵礦石價格前高後低
第一階段(1—3月):一季度鐵礦石盤面呈振盪走勢。疫情影響下國家呼籲過節不返鄉,致使2021年春節前後的鐵水日均產量、高爐開工率均高於近幾年同期水平,在強現實需求疊加春節導致港口作業效率下降、壓港上升、到港量階段性回落,以及鋼廠節前的補庫行為的共同作用下,市場交投情緒較好,各粉礦現貨價格均處於同期最高水平,較大的基差為盤面上行提供動力;但與此同時,1月工信部再次提及全年粗鋼產量平控,以及3月唐山地區空氣質量變差、環保限產文件紛紛出台,利空鐵礦石需求預期,對盤面的上行空間形成明顯壓制。
第二階段(4月—5月中旬):期現均創歷史新高。4月中上旬,成材價格在表觀需求高位及限產預期的加持下大漲,鋼廠利潤不斷擴大,促使非限產地區的高爐開工率以及產能利用率上升,鐵礦石需求走強,並刺激鋼廠加強高品礦配比以追求鐵水產量,導致中、低品粉價差與高、中品粉價差持續擴大,鐵礦結構性矛盾愈發突出。在五一勞動節後,在市場對鋼廠節後剛需補庫的預期下,節後第一週貿易商港口現貨日均成交量達215萬噸,創年內最高水平,在市場熱烈的交投氛圍及貿易商極強的挺價意願下,鐵礦石期、現貨均在5月中旬達到歷史最高點。
第三階段(5月下旬—7月中旬):回調後高位振盪。5月中旬起,國常會多次點名大宗商品,在“保供穩價”的政策要求下,鐵礦石價格應聲回調,但高鐵水產量及高基差仍對礦價有明顯支撐,盤面在5月底到達階段性底部並開啓反彈行情。後在中澳關係疊加山西礦山事故對供給端擾動,以及建黨一百週年大慶前後環保政策加碼以及粗鋼產量壓減工作對需求端的影響下,鐵礦石基本面呈供需雙弱格局,礦價呈振盪走勢。
第四階段(7月下旬—11月中旬):趨勢性下跌。進入2021年下半年,各省粗鋼平控政策陸續出台並逐步趨嚴,樣本鋼廠鐵水日均產量從7月16日的235.7萬噸跌至10月1日的210萬噸,鐵礦石現實需求的大幅下降導致鋼廠開始主動去庫、拋售長協資源,港口庫存則持續累庫,鐵礦石基本面發生根本性轉變,盤面趨勢性下跌。10月中、下旬部分地區限電錯峯生產,疊加華北地區臨時性環保限產要求出台,導致鐵礦石現實需求再度轉弱,鋼材旺季需求的落空疊加國家對價格管控舉措的加強,使得黑色市場行情受到嚴重衝擊,鐵礦石盤面於11月中旬創下年內最低點。
第五階段(11月下旬—12月月底):強預期帶動盤面反彈。低估值下鐵礦開始反彈,同時房地產預期改善和鋼廠復產預期雙重加持,鐵礦至此一路上行。
行業人士:2022年供大於求仍將延續,鐵礦石價格或逐漸下移
2022年四大礦山產量小幅增長,產能持續增長。四大礦山2021年前三季度累計產量 8.0億噸、同比增長3.4%,根據四大礦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最新生產經營公告中的產量指引,2022 年合計產量約 10.7—11.3 億噸,預計產量增速在0.3%—5.2%,增長中樞在2.45%。“本年澳巴發貨量中發往中國的比例在70%左右,預估明年發往中國的產量在7.49億—7.91億噸。產能上,四大礦山產能規劃預計2021—2025年新增產能5.3億噸,2021年已經新增0.5億噸,預計明年起碼新增1.56億噸產能。”國元期貨鐵礦石研究員楊慧丹説。
據瞭解,“十四五”我國將持續開發國內礦山資源、提高海外權益鐵礦進口占比。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近日舉辦的2021(第十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上,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司長鞠建華指出,“十四五”期間,要加快25個鐵礦資源基地建設和28個國家規劃礦區勘查開發,構建以大中型礦山為主體的供應格局。“十四五”期間,國內鐵精礦產量從目前的2.7億噸增至3.7億噸,資源保障量將從15%提高到21%,預計2022年增長0.25億噸。2020年,我國權益礦佔進口礦比例僅8%左右(日本高達60%以上),加大海外資源開發力度,是必由之路。
楊慧丹認為,2022年全球鐵礦石在四大礦山和本國增產的背景下將會小幅增長。近三年全球鐵礦石產量年均增長率為1.5%,澳巴南加四國出口量年均增長率在1.9%。全球鐵礦石供應中澳洲和巴西佔比56%,其中四大礦山產量佔比達到45%,本國鐵礦石產量佔到11%。
關於供應,海通期貨煤焦鋼研究員邱怡宏認為,四大礦山在2022年的鐵礦石供應存在增量預期,同時海外鐵礦需求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因此預計四大礦山發至中國比例將維持高位,但受礦價下行的影響,高成本的非主流礦山以及國內礦山的鐵礦石產量將受到抑制,該減量部分或跟隨鐵礦石價格同向波動。需求端,國內碳中和的發展目標將繼續控制粗鋼產量,疊加地產整體下行、基建發力滯後的大環境,預計鐵礦石的實際需求仍將進一步下行。因此,2022年鐵礦石基本面仍將維持供大於求的格局,鐵礦石價格繼續承壓運行,底部支撐為超特粉折倉單價格。關注後續政策對整體黑色產業的影響。
從需求端來看,國內鋼廠供給端仍將面臨約束,2022年鐵水產量預計將延續同比下行趨勢。海外鐵水產量仍有繼續恢復的空間,印度鐵水產量將繼續創歷史新高,日本和歐盟產量將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國內鐵礦供給端的收縮幅度將略小於需求端的下降幅度,供需平衡表將進一步小幅寬鬆。港口庫存有望創出歷史新高,突破1.7億噸。“2022年整個黑色系將主要由成材來定價,終端用鋼需求的改善程度將決定成材價格的上行空間,進而決定鐵礦價格的反彈高度。”方正中期鐵礦石研究員梁海寬説。
在上述受訪人士看來,2022年全球鐵礦產量或增加5000萬噸以上。但是隨着鐵礦價格水平下移,產量增量有可能跟隨下移。澳大利亞和巴西鐵礦石生產成本在30美元/噸—50美元/噸,成本優勢明顯,因此抑制非主流鐵礦石的發運是調節供需的關鍵。
對於2022年的鐵礦石期貨價格,中信建投(29.250, -0.04, -0.14%)期貨黑色研究員趙永均認為,在“碳達峯、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國鋼鐵需求逐步見頂,同時廢鋼對鐵水的替代效應逐步顯現;而海外經濟在今年得到恢復後,鐵水需求也難再有明顯增量。價格上,普氏指數跌破80美元/噸的非主流礦支撐,期貨價格有望跌至400元/噸附近。
梁海寬認為,2022年鐵礦石期現價格重心將同比下移,全年波動幅度較2021年將有明顯收窄,主力合約多數時間內將圍繞650元/噸上下波動,2022年波動區間在500—900元/噸。普氏62%Fe全年波動區間在70—130元/噸。2022年價格低點大概率出現春季後至一季度末,而後逐步上行,全年低開高走。策略上鋼廠可嘗試在年初低點在主力和遠月合約上進行買入套期保值,規避成本端後續可能出現的上行壓力。
“交易機會方面,近期鐵礦石盤面在鋼廠復產預期、疊加保增長的寬鬆宏觀政策的作用下呈上行走勢,並且由於2022年是早春,鋼廠已經開始節前剛需補庫,現貨成交量擴大,貿易商挺價意願強,帶動盤面上行。短期內的復產預期無法證偽,關注2月下旬以後鋼廠的實際生產情況,擇機逢高做空。近期05—09價差緩慢擴大至同期中等水平,關注春節前鋼廠復產預期,疊加地產竣工端需求預期帶來的正套機會。”邱怡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