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擴張後,欣旺達欲出海謀求融資,但其面臨的難題不只是“沒錢”。
6月28日,欣旺達公告,公司擬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並申請在瑞士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GDR以新增發的公司普通股A股作為基礎證券。公司此次發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礎證券A股股票不超過1.72億股,包括因任何超額配股權獲行使而發行的證券(如有),不超過發行前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10%。
6月29日,欣旺達低開低走,收跌5.71%,報31.68元/股,總市值544.6億元。
投資金額超過市值
對於籌劃境外上市,欣旺達稱,意在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滿足海內外業務發展需求、樹立公司國際化品牌和企業形象。
融資確實是欣旺達的當務之急。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欣旺達的擴張動作就很激進。2021年8月,公司宣佈子公司欣旺達汽車電池擬與南昌經開委共同出資設立公司,投資200億元建設欣旺達南昌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同年12月,公司再度簽下大單,投資200億元建設年產能30GWh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
時至今年3月1日,欣旺達再次表示,擬在珠海市政府轄區內投資建設30GWh動力電池項目,計劃總投入約120億元;3月17日,欣旺達汽車電池與什邡市政府簽署協議書,計劃總投入80億元,建設2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生產基地。
5月15日,欣旺達全資子公司欣旺達綜合能源與棗莊高新區管委會舉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簽約儀式,項目預計總投資約100億元;5月31日,欣旺達再度公告,擬投入23億元建設年產3.1億隻高性能圓柱鋰離子電池項目。
不足一年時間,欣旺達繪製出高達723億元的投資藍圖,甚至高出公司540億左右的市值。然而,野心需要錢去實現,投資項目那麼多,資金何處來是最大的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欣旺達賬面上雖有102.6億元的貨幣資金,但有息負債規模達到261.26億元,包括短期借款66.97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137.71億元、長期借款29.94億元、應付債券10.07億元。
公司槓桿也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2014年至2021年,欣旺達資產負債比一直處在66%以上,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達到66.19%。欣旺達此前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回覆稱,將通過三種方式降低負債率,一是採取股權融資的方式,優化公司資本結構;二是將優化供應商賬期管理,提升公司回款能力;三是提高中長期債務融資比例,優化公司債務結構。
入局較晚
對於動力電池行業而言,欣旺達其實是一名後來者。
公開資料顯示,欣旺達成立於1997年,以消費類電池模組業務起家,產品應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領域,成為蘋果、華為、小米、OPPO等品牌的供應商。
雖然早在2008年,欣旺達就已涉足動力電池,從事動力電池PACK產品的研發,但並未涉及最關鍵的電芯業務。2014年,欣旺達通過收購東莞鋰威51%股份,佈局電芯業務,方才正式踏入動力電池行業。
最初幾年,欣旺達的動力電池業務不見起色。2017年至2020年,公司電動汽車電池類產品收入分別是7.59億元、9.88億元、8.49億元、4.28億元,收入佔比分別是5.41%、4.86%、3.36%、1.44%,呈逐年下滑態勢。在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榜上,欣旺達也處於15名開外。
欣旺達的轉機出現在2021年。當時,整車廠商為掌握主導權,擺脱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保證供應穩定和控制成本,開始尋找二供乃至三供。而欣旺達儘管出貨量不大,但擁有技術並在行業佔據一席之地,很好地契合了這些車企的需求。
欣旺達在2021年年報中披露,公司已相繼獲得東風柳汽菱智CM5EV、東風E70、吉利PMA平台、上汽ZS12平台等多家車企車型項目的定點函,已與雷諾、日產、易捷特、吉利、東風、廣汽、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車等車企建立合作關係。同年,欣旺達動力電池業務營收同比大增584.67%,達到29.33億元。
業務多年虧損
真正讓欣旺達“出圈”的是今年初的一次增資。
2月24日,欣旺達宣佈,同意19家企業對其全資子公司欣旺達汽車電池增資24.3億元,認購欣旺達汽車電池12.37億元的新增註冊資本,對應增資完成後欣旺達汽車電池合計19.55%的股權。
看似無奇的增資公告,玄機藏在增資方的名單中。此次增資領投的三家企業分別是車和家、Sky Top、蔚瑞投資,分別出資4億元、4億元、2.5億元。而這三家背靠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其中車和家是理想汽車關聯企業,法定代表人為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沈亞楠,Sky Top LLC則是小鵬汽車關聯公司,蔚瑞投資和蔚來汽車同屬於易車集團。“蔚小理”的投資額達10.5億元,佔總投資的近一半。
此外,傳統車企也抱團入股欣旺達,包括上汽集團、廣汽集團以及東風汽車。
相比整車廠的青睞有加,欣旺達動力電池的盈利能力讓人擔憂。從業務結構來看,2021年公司的手機數碼類產品貢獻了55.66%的收入。反觀電動汽車電池類產品,僅佔總營收的7.85%,且毛利率為-0.87%,當年淨虧損10.6億元,較2020年的虧損規模激增228.4%。
拉長時間線來看,2018年到2020年,欣旺達動力電池業務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46億元、-3.05億元、-6.07億元。針對動力電池產品營收佔比較低且多年未實現盈利等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致函致電欣旺達董秘辦,截至發稿,未獲進一步回覆。
未見停歇勢頭的原材料漲價潮,是欣旺達眼下最大的挑戰之一。2020年末,碳酸鋰價格約為5萬元/噸,2022年3月突破50萬元/噸大關,漲幅高達900%。進入6月下旬,碳酸鋰價格仍在高位運行。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6月23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為47.8萬元/噸,與周初均價相比上漲了0.63%。生意社碳酸鋰分析師認為,目前由於碳酸鋰價格的不斷高位,下游市場接貨意願不強,整體市場博弈情緒濃厚,多持觀望態度,預計短期碳酸鋰價格暫時維穩為主。
原料價格猛增,也讓欣旺達在今年一季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公司當期實現營收106.21億元,同比增長35.11%,歸母淨利潤僅有9492.32萬元,同比下降26.13%。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成本為91.9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加38.97個百分點。
家中沒有鋰礦的欣旺達,只能暫時通過漲價傳導成本壓力,4月20日的業績説明會上,公司宣佈根據不同的客户、項目以及產品結構情況,對售價做出相應調整,上漲幅度參考行業龍頭公司的水平。具體漲價機制是與上游原材料合作伙伴達成供應共識,並與下游客户夥伴形成了價格聯動機制。
另一方面,欣旺達在4月28日公告稱,與金圓中科、川恆股份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擬出資1.23億元成立合資公司,在阿根廷整合開發鹽湖鋰資源。
記者 胡安墉
編輯 王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