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通脹“爆表”,中國需要警惕什麼 | 新京智庫
▲8月21日,在英國雷丁一家超市,一名男子走過空的貨架。英國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今年7月英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0.1%,同比漲幅再創40年來新高。圖/新華社
近來,因為俄烏衝突、能源價格上漲和最近持續的高温天氣,歐美髮達經濟體普遍出現了比較高的通貨膨脹,甚至達到了近幾十年來的高位。
自2022年1月起,美國的通貨膨脹已連續6個月超過7%,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更是同比上漲了9.1%,打破了5月份剛剛刷新的1981年11月以來的最高紀錄。7月份雖有所回落,但仍高達8.5%。
歐元區通貨膨脹同樣不容樂觀,半年內不斷高企,7月份的通貨膨脹率甚至飆升至8.9%。
其中,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數據分別為8.5%,6.1%和7.9%。此外,英國的數據則在7月份破天荒地突破了兩位數,達到10.1%,高於調查經濟學家9.8%的預測中值,繼6月之後再次刷新1982年以來的通脹紀錄。英國央行預計,通脹將在2022年10月達到13.3%的峯值。
歐美國家通脹“爆表”,會帶來哪些影響?
歐美貨幣“大放水”推動通脹
從上述數據來看,歐美國家普遍嚴重的通貨膨脹,給民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壓力,同時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巨大影響。
根據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又稱三元悖論),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固定匯率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不能同時實現,最多隻能同時滿足兩個目標,而放棄另外一個目標。所以,一般情況下,一國通貨膨脹高企直接意味着貨幣購買力下降,表現為貨幣貶值。而理論上貨幣貶值則會抑制進口,並促進出口,因為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貨幣來説便宜了,而外國商品相對於本國貨幣來説更貴了。但是,在現實中,因為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不同,所以並不一定會產生相同的結果。
推動歐美國家此輪通貨膨脹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貨幣現象。這些國家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蕭條都曾在2020年進行大規模量化寬鬆——“放水”,導致當年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突然急劇增加。
以美國為例,2020年新印刷的美元數量佔全世界美元流通總量的比例達到驚人的20%。歐元區、英國都經歷了類似的貨幣“超發”事件。這些“超發”貨幣中的一部分以低息或者無息貸款的方式提供給企業,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但同樣還有相當大的比例以“直升機撒錢”的方式——國家直接給人民羣眾寄送不需要償還的現金支票,以紓解民生困難。
2022年以來,隨着歐美國家逐漸放鬆疫情管控,重啓經濟,貨幣乘數效應發揮作用,通貨膨脹也就自然產生了。
此外,成本推升原因也不可忽視。俄烏衝突以來,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將俄羅斯能源逐漸踢出國際能源市場,加劇了石油、天然氣等基礎能源的緊張。美國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歐洲委員會也在3月份提出計劃逐漸降低俄羅斯能源的進口比例,例如天然氣進口量將在2022年內減少三分之二,2030年前完全關閉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通道。
這些都極大地增加了歐洲能源消費的供需矛盾,導致能源價格暴漲,直接推高歐洲國家的通貨膨脹。進口成本激增導致的通貨膨脹只會增加企業的經營困難,壓縮工人工資和企業利潤空間,並不會促進出口增加。
▲6月8日,美國洛杉磯,美國總統拜登在ABC深夜脱口秀節目“吉米秀”(Kimmel Show)中稱,通貨膨脹是美國經濟的“罪魁禍首”,並表示希望可以通過降低處方藥和兒童保育成本,來抵消糧食和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對民眾的影響。圖/IC photo
對中國經濟的兩方面影響
對中國而言,歐美國家的通貨膨脹會在兩方面施加其影響。
一方面,歐美提高利率會增加外債壓力。2022年以來,為了應對不斷攀升的通貨膨脹,歐美國家紛紛提高利率。今年3月以來美聯儲已經4次加息,半年內從0.25%增加到2.5%,計加息幅度達225個基點。歐洲央行也在7月份加息50個基點,結束了持續8年之久的負利率。英國則在半年內加息6次,從0.25%提升到1.75%。
美元、歐元和英鎊都是全球最主要的硬通貨,加息會使這些貨幣的流通量減少,不但會降低其他國家的國際支付能力,同時會大幅度增加外債償還難度。一些國家甚至因此而破產,例如斯里蘭卡。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截至2022年3月,我國外債總額頭寸為2.7萬億美元。雖然衡量債務風險的兩個關鍵指標——短期債務佔外匯儲備的比例和債務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都處於安全警戒線內,但是歐美國家加息必然事實上導致我國美元和歐元債務增加。今年5-7月份人民幣匯率累計貶值6%。對於持有美元債務的國內企業和個人來説,這不是一個好消息。無論是美聯儲,還是歐洲央行,都已經表態在今年下半年很可能繼續加息,進一步惡化了市場對未來的預期。
另一方面,成本推升的通貨膨脹會削弱相關國家進口實力,從而降低對我國貿易需求。俄烏衝突之後,大宗商品價格和能源價格迅速上漲,抑制了歐美國家的國內生產,加大了進口需求。特別是歐洲對華貿易逆差明顯擴大。
但是,隨着通貨膨脹持續惡化,歐美國內需求也必然受到抑制。雖然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説法屢被持續降低的失業率所打破,但其對華貿易需求已經在7月份出現下滑。
1月以來,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續下降,在7月降到了枯榮線以下,説明歐元區已經出現經濟衰退跡象。英國央行則預計,英國經濟衰退將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持續到2024年初。這都可能導致對華貿易需求的降低,使當前蓬勃發展的中歐經貿關係受到影響。
8月18日,商務部發言人表示,1-7月份“外貿展現出較強韌性,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作出積極貢獻”,但“主要經濟體增長前景不容樂觀,消費意願不足,外需擴張勢頭放緩”。
總之,因為全球化導致各大經濟體相互依賴,歐美國家高通貨膨脹會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景帶來一定的影響。
特約撰稿人 / 梁亞濱(中央黨校戰略研究院教授)
編輯 / 李瀟瀟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