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華泰柏瑞一樣靠一隻滬深300 ETF躺着賺錢——這是所有公募指數玩家的夢想。隨着量化交易的興起,ETF基金躺賺特點越發明顯,眼紅的玩家越來越多,試圖推翻目前寬基ETF格局。2019年橫空出世的Smart Beta ETF 就是ETF玩家們突破華泰柏瑞先發優勢另闢蹊徑的一次嘗試,但尚未撼動其統治地位。近日,五家基金公司再發增強指數ETF,硝煙再度燃起。
國內首批指數增強ETF正式亮相。
11月22日,首次獲批的5只指數增強型ETF產品有4只發行,分別為招商滬深300增強ETF、國泰滬深300增強ETF、華泰柏瑞中證500增強ETF、景順長城中證500增強ETF,認購門檻均為1000元起,募集上限最高達80億元。
自2018年以來,公募基金佈局ETF的熱情空前高漲。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已有225只ETF產品成立,數量遠超2019年的87只與2020年的97只,目前ETF產品總數已達到585只。其中權益類ETF規模今年以來更是一路飛昇,截至11月22日,全市場542只權益類ETF總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關口,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國內ETF產品趨於同質化,疊加ETF的先發優勢,頭部基金公司華夏、易方達、南方搶先佔據市場份額,想從中分一杯羹的中小基金公司寥寥無幾,目前行業中已出現新發ETF規模偏小不能成立,流動性差,甚至還有ETF清盤等情況,行業內分化情況嚴重,這也意味着ETF市場漸成“紅海”,如何在產品創新方面發力成為基金公司佈局的方向之一。
指數增強型ETF亮相,一個可以每天看基金經理調倉的機會
隨着ETF市場從“藍海”逐漸演變成“紅海”,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加劇,頭部基金公司經歷一輪激烈的競爭後,中小基金公司可能已經失去了入場的機會。因此ETF的細分行業成為基金公司的必爭之地,各種行業主題ETF紛紛而來,現如今增強型ETF又成基金公司產品創新的方向之一。
一直以來,增強型ETF被拿來與smartbetaETF比較。SmartBeta指數基金在傳統指數的基礎上,通過因子優化選股或因子優化分配權重的方式來編制指數,希望藉助因子風險暴露來獲得更好的收益。儘管它能通過一定的策略達到增強效果,但本質上還是被動型指數。
而增強型ETF則是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有機結合,在被動複製指數的基礎上增加主動管理理念,通過暴露適當的風險來捕捉超額收益,其核心在於對跟蹤誤差和超額收益的取捨平衡。
以招商滬深300指數增強為例,據其三季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成立至今累計淨值增長率達76.51%,相比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該基金超額收益為35.08%,並且2018有完整年度業績以來,年年均跑贏業績基準。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於普通ETF,增強型ETF將在每日公告的申購贖回清單中披露持倉,這也意味着普通投資者能夠看到基金經理每天的調倉。
顯然,相對於SmartBetaETF,增強型ETF更能體現基金經理的主動投資,目標是獲得超越指數回報。這也是為何多家大型公募基金申報該產品的原因。
四家基金公司的“小心思”
眾所周知,ETF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也就是所謂的先到先得。從數據上就可看出端倪,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規模上百億的24只ETF產品中,幾乎被頭部基金公司霸屏,如華夏基金、易方達、南方基金、華泰柏瑞、國泰基金、華寶6家基金公司佔據21個席位。
總體來看,ETF管理規模靠前的十家基金公司佔據市場逾八成的份額,其中華夏基金與易方達基金的管理規模就佔據權益類ETF總規模的35%,也就是説留給其餘基金公司的市場份額不足20%。
回到這次首批的增強型ETF基金,5只基金的管理公司分別為南方基金、華泰柏瑞、景順長城、招商基金與國泰基金,均屬於ETF市場排名前十的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即使位於第一梯隊的基金公司,競爭同樣激烈。
而基金公司發行增強ETF產品的背後體現出公募行業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乘着ETF先發優勢的東風,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早在2012年成立,是A股市場上第一隻跨市場ETF產品,也是跟蹤滬深300指數規模最大的基金,據中國證券報顯示,目前基金管理規模為421.45億元。
作為目前公募市場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滬深300ETF,華泰柏瑞的野心不止於此。在滬深300ETF的基礎上,華泰柏瑞又推出中證500增強型ETF。
而其看中中證500指數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中證指數不斷上漲,據choice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9日以來,中證500指數不斷上漲,截至11月24日,累計漲幅近16%。與之相反的是,自今年2月以來滬深300指數不斷下跌,截至發稿,累計跌幅超15%。
另一方面是中證500指數的估值處於較低水平。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19日,中證500指數的PE歷史分位數則為11.35%,遠低於滬深300的PE歷史分位數47.12%,也是所有寬基指數中最低的。華泰柏瑞基金量化投資團隊也指出,中證500指數的歷史估值和相對估值均處於歷史低點,投資安全邊界高。
此外,中證500指數的權重行業鋼鐵、有色、化工今年以來上漲幅度明顯,對中證指數的上漲作出較大貢獻,但值得注意的是,週期性行業佔據中證500大量權重,也就是説中證500指數受行業週期性影響較大。
疊加政策方面的扶持,國家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而中證500指數中有80只成分股本身或子公司位列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名單之中,中證500指數未來可期。
從華泰柏瑞為何推出中證500增強ETF也就不難理解景順長城佈局增強ETF的原因。
早在2013年,景順長城就發行旗下首隻指數基金--景順長城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據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12日,自成立以來,該基金累計淨值增長221.03%,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127.06%。有了先前的經驗,景順長城選擇跟蹤盈利增速更高的中證500指數的增強型ETF。
作為跟蹤中證500指數規模最大的基金--南方自然也不甘示弱,目前南方中證50ETF基金管理規模為446.99億元,其又推出中證500增強型ETF,頗有一種普通ETF與增強型ETF我都要“攬入懷中”的感覺,但這次首批的5只指數增強ETF中南方基金還未發售。
在這個ETF先發制勝的市場上,對於後來者的挑戰是巨大的。即使作為頭部基金公司也不例外,國泰基金與招商基金先前沒有發行規模較大的滬深300ETF,因此藉此機會首推滬深300增強型ETF,從收益率出發,在增強型ETF市場獲取先機。
這也側面反映出相較於普通被動型指數基金而言,增強型ETF的優勢在於其收益率更高。所謂的增強型ETF就是在保證能獲得跟蹤指數本身上漲的收益的同時,還會主動謀求指數以外的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