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吳微
自年初Roblox將元宇宙寫入招股書並在美股上市以來,元宇宙就慢慢成為今年熱門的話題之一。A股有不少上市公司在宣稱佈局元宇宙業務後,股價迅速走強。
其中,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文在線”,300364.SZ)就是因元宇宙概念股價大漲的公司之一。公司在2015年1月上市,上市後僅僅3年就出現鉅額虧損,此後數年其扣非淨利潤持續為負。
2021年10月19日,中文在線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回復投資者稱:“(公司)可為元宇宙持續提供海量的IP,豐富構建虛擬世界。公司在積極研究相關方向”。此後,中文在線的股價大幅上漲。截至2021年12月10日收盤,公司股價收於16.9元/股,自10月19日已上漲了203%。在此之前,中文在線的股價長期在5-6元/股之間震盪。
儘管藉着概念東風股價高歌猛進,但65人的元宇宙團隊能否支撐住中文在線的120億市值?
5年虧損18億
在宣稱佈局元宇宙業務之前,中文在線的主要收入來自文化業務、教育業務等兩個板塊。其中,文化業務包括數字出版與數字閲讀業務。公司通過與作者或者出版機構簽約,出版發行了多款大熱的網絡小説和經典名著。而教育業務,公司則是通過出版數字教材,為各高校、公共圖書館、軍隊、公共機構等客户提供數字閲讀服務,目前公司的教材已覆蓋數百所中小學。
在數字出版與數字閲讀業務上,中文在線與微信讀書、QQ 閲讀、手機百度、七貓小説等分發平台建立了較好的合作關係。在國內數字閲讀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中文在線還積極佈局海外市場。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外地區的文化業務為中文在線貢獻了63.06%的收入。
雖然中文在線的數字出版與數字閲讀業務收入增長較為穩定,但長期以來公司的主要利潤卻通過投資等非經常性損益獲得。自2018年開始到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都是負值。
2018年,中文在線因收購上海晨之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晨之科”)產生的商譽減值以及晨之科自身的虧損,造成公司當期出現15.08億元的虧損,扣非後則虧損高達19.66億元。此後,中文在線因收購晨之科以及參股的北京中文萬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文萬維”)等企業資產減值,疊加經營困境,2019年公司虧損6.03億元,扣非後虧損6.45億元。
2020年,雖然晨之科與中文萬維的資產減值風險已解除,公司的經營出現了好轉。不過,當期公司的主要利潤還是靠投資等非經常性損益獲得,其扣非後虧損4641萬元。2021年上半年,儘管公司經營狀況持續改善,但扣非後仍虧損698萬元,沒有實現盈利。
自2018年出現虧損以來,直到2021年前三季度,中文在線才獲得經營性利潤。2021年三季報顯示,其前三季度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為5740萬元、1284萬元。從2015年上市到2020年末,中文在線合計出現了18億元的虧損,在此期間公司分紅2465萬元。
65人的元宇宙團隊
在深交所易互動上稱佈局元宇宙業務之前,中文在線的主要業務還是數字出版與數字閲讀。不過,此後中文在線申請了如中文元宇宙、IP元宇宙、17K元宇宙等多個商標。
公司的股價也隨即上漲,與掌閲科技(603533.SH)、新經典(603096.SZ)等同業公司相比,出現了較大偏離。11月12日,交易所針對中文在線的股價走勢、深交所易互動上的回覆以及公司股東的減持計劃等問題,給中文在線發去了關注函。
在回覆中,中文在線稱,公司作為海量數字內容(原創文學及其衍生內容)的擁有者和運營者,與元宇宙概念在核心內容支撐上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公司擁有數字內容資源超500萬種,同時還有約40萬小時的音頻資源,以及微短劇、視頻漫劇、動漫、影視等多業態數字內容衍生品,具備與NFT技術耦合的龐大內容基礎。
具體佈局上,中文在線稱,公司於2021年9月開始策劃元宇宙相關征文活動。2021年11月18日,公司發佈了“中文元宇宙全球徵文大賽”,這是全行業首次在全球範圍內以元宇宙區塊鏈為主題的全新概念徵文大賽。
此外,公司還組建了65人的元宇宙團隊,包含公司文學事業部、IP事業部、知識產權事業部以及研發中心相關人員。同時,中文在線也在關注涵的回覆中提示投資者,目前公司對於元宇宙業務的投入仍處在初始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中文在線的元宇宙團隊只有65人。不過,其股價近兩個月已經上漲了2倍多,市值也超過了120億元,動態市盈率更是達160倍。
而在申萬出版細分行業中,相關個股市盈率的中位數僅在13倍左右。以此看來,雖然中文在線已積極佈局元宇宙業務,但目前公司的股價能否撐住仍未可知。
其實,A股因一個概念大熱,股價與公司業績表現背離的情況並不少見。2019年,主營業務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誠邁科技(300598.SZ),因鴻蒙系統概念而被市場所追捧,公司股價半年時間上漲了8倍,市盈率最高時甚至超過千倍。然而,誠邁科技的業績未能支撐起高估值。到2021年12月10日,其股價與去年3月創出的最高點相比跌幅近8成。從以往例子來看,投資者在追逐熱門概念股的同時,仍需考慮公司後續的業績表現,警惕其存在高估值風險。(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