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更愛存錢了?銀行不再高息攬儲,上半年住户存款卻增加超10萬億元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周夢梅

居民儲蓄意願走高,努力攢錢。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話題成員已多達60餘萬人,“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33萬億元”也一度登上熱搜榜。

6月30日,央行發佈《2022-Q2城鎮儲户問卷調查報告》(下稱《城鎮儲户調查報告》)稱,傾向“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8.3%,較上季提高3.6個百分點。這與居民存款規模快速提升指向一致。央行7月11日發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8.82萬億元,同比增長4.77萬億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萬億元,增數創出近三年同期新高。

“今年存款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局部地區有所反覆,居民對流動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時資本市場波動加大,居民的風險偏好有所降低。”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態,隨着疫情逐步緩解,居民投資意願將逐步恢復,消費意願將穩步迴歸。

“各種綜合因素影響之下,居民的風險偏好走低。”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部分居民收入下滑,且失業率有所上升,導致居民預防性儲蓄意願增強。

為什麼你更愛存錢了?銀行不再高息攬儲,上半年住户存款卻增加超10萬億元

“今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長幅度較大,也和貨幣政策寬鬆有關。”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指出,6月,M2增幅創近5年多以來新高,貨幣總量及存款總量增幅都比較大。

劉銀平表示,今年1-4月,股票、基金、債券業績表現不佳,大批理財產品淨值下跌,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温,有一部資金從投資市場退出。

居民投資意願逐步傾向保守。據央行《城鎮儲户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有“更多投資”傾向的居民佔17.9%,同比一季度下降了3.7個百分點。

穩健型理財產品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城鎮儲户調查報告》顯示,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分別為:“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基金信託產品”和“股票”,佔比分別為45.1%、22.4%和15.5%。

居民儲蓄意願高漲,銀行攬儲卻不積極。

每年六月是銀行年中業績的衝刺階段,為了攬儲,銀行往往會開展諸如存款送禮品、積分兑換等多種花式營銷。時代週報記者走訪、電話諮詢多家華南地區銀行網點發現,今年年中,“攬儲大戰”不如往年激烈。“往年存款會收到米、面、油以及電風扇等小禮品,現在都沒有了。”一家銀行網點的存款用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以往攬儲“神器”高息短期理財產品及大額存單等產品,給出利息也不再誘人。以三年期、20萬元起存的大額存單為例,四大行標註的年利率普遍在3.25%左右,且剩餘額度多顯示為“售罄”或“額度不足”。上一年,同類產品年利率大多在4%左右。以農業銀行為例,2021年年中,三年期20萬起存的大額存單,利率為3.9875%。

“今年利率相對高一點大額存單基本靠搶,還不一定能搶到。”招商銀行的一名理財經理告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一款年利率為3.28%的3年期大額存單時稱,“銀行APP的產品購買頁面,這些利率相對較高的大額存單基本是售罄狀態,需要在月初向理財經理申請預留額度,買到的概率會大一些。”

大額存單利率走低、銀行攬儲積極性不高,則與貸款需求偏低、銀行主動控制成本等多重因素有關。

劉銀平對時代週報記者解釋稱,宏觀經濟環境景氣度存有不確定性,企業融資需求不足,銀行貸款餘額充足。另一方面,銀行的降成本壓力較大,高息攬儲意願不強。

“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居民對長期貸款(按揭貸款)需求量下降,銀行放款、攬儲的衝動自然也會降低。” 楊德龍補充道。

監管對銀行高息攬儲的態度也更為謹慎,提出更多限制。事實上,在監管限制高息攬儲和銀行主動控制成本背景下,最近兩年大額存單也在一邊壓規模,一邊降利率。

2020年3月,央行向商業銀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這是對高息攬儲重拳出擊。” 申銀萬國證券研報指出,此前在銀行激烈的負債競爭之下,以“行權條件失真”、“保底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為典型特徵的“假”結構性存款顯著推升了全社會儲蓄回報中樞,亦明顯提高銀行負債成本,使得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受阻。

事實上,四大行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年利率3.25%,已接近監管規定的上限。劉銀平表示,今年4月,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召開會議,鼓勵中小銀行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下調10個基點(BP)左右。此前,國有銀行大額存單3年期上限為3.35%,下調10基點之後就是3.25%,所以當前國有銀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實際上達到利率上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2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你更愛存錢了?銀行不再高息攬儲,上半年住户存款卻增加超10萬億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