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克羅地亞“青睞”歐元,是“助人為樂”還是美元埋下的“釘子”?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財經

圍繞着盧布歐元的天然氣之爭現在是愈演愈烈,目前已經有五個國家與俄羅斯分手,包括波蘭、保加利亞、芬蘭、荷蘭和丹麥,有的是主動跑路,有的是不願妥協,這個數字佔了歐盟成員國快五分之一了。

令人意外的是,俄也切斷了向德國供應的小合同,涉及的是殼牌。根據俄羅斯出口商的説法,殼牌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簽訂了每年向德國供應多達12億立方米天然氣的合同。

幸好,德國最大的天然氣買家是 Uniper,它繼續接收俄羅斯天然氣,畢竟現在的德國還玩不起“閉氣”。

在被盧布先下一城以後,歐元似乎迎來了些曙光,歐央行和歐盟今天將評估克羅地亞提交的加入歐元的報告,然後通報給其他成員國,是否允許明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

根據惠譽前天的評估,克羅地亞加入問題不大,歐元區的要求都達標了,如果過關,算是六年多以來歐元區第一位新成員。

不過有一項要看歐元區的態度,根據規則加入歐元區,公共債務不能超過GDP的60%或者接近這一水平,但是新冠疫情導致這一數字快到90%。在特殊時期,歐盟包括歐元區允許債務開支放大,結果如何就看怎麼評判了。

我們來看看克羅地亞的體量(2021年):

對外貿易規模3583億庫納,按照平均匯率計算約564億美元,歐盟是主要貿易對象,非歐盟國家中波黑,美國和塞爾維亞是前三大貿易對象。

根據上週克羅地亞修正數據,實際GDP是3974億庫納,按照平均匯率計算約626億美元。

在兩個核心數據來看,克羅地亞在歐元區的水平還是第三等,不過比剛進入沒幾年的立陶宛高,也比波羅的海另外兩個“跳脱”的國家好。

如此以來,克羅地亞加入歐元區對歐元來説也是錦上添花了,今年風雨飄搖的日子也有了點慰藉。

需要指出的是,克羅地亞並不是美元的“傀儡”:

一方面,除了經濟高度依賴歐盟以外,金融上面,美元也沒參合進去,無論是債券市場,還是股票市場,可以説大頭都是歐元,包括外來投資也都是,例如PPP(政府與資本合作)項目,錢都是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或者歐洲的投資基金。

另一方面,從歷史走向來看,輪番被統治,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奧匈帝國的附庸,奧斯曼輝煌時的惋惜,拿破崙的飛地,後又與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稱兄道弟。

現在麼,克屬於歐盟。當然,美國也不是沒有動過心思,當年美國和西歐合起來搞南斯拉夫的時候,第一個獨立的就是克羅地亞。

這裏面美國花了些力氣,但不願意大投入,還是德國給了200億馬克,幫助緩解了染了燃眉之急,因為剛獨立就和塞爾維亞幹了一仗。

至此以後,這老弟很聽德國的話,這在中東歐國家中為數不多。往近了説,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克羅地亞就有反對的意思,實際上德國也不怎麼樂意,只不過被美國趕鴨子上了架,克羅地亞意會到了,於是才有了現在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