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思皓品牌首款車型E20X在北京車展前夕發佈亮相,江淮大眾正式揚帆起航。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第一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江淮大眾在成立之初被股東雙方寄予厚望,不但計劃要共同開發一款電動車平台,還打算引進西雅特品牌。但在E20X上市之後,這艘巨輪卻停下了腳步。
今年12月初,隨着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該合資企業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成立還未滿3年時間,江淮大眾便如傷仲永一般退出了歷史舞台。此次交易完成後,大眾汽車集團無疑成為最大的贏家,而對江淮來説似乎苦澀要更多一些。
不計較眼前的得失 江淮另闢蹊徑投資未來
在12月8日舉辦的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暨研發中心竣工和製造基地開工儀式上,與春風得意的大眾相比,江淮是實打實的配角。就像主持人在介紹出席嘉賓時,並沒有介紹安進(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一樣。而他在上台講話時所提到的“雙贏”,更像是在説大眾汽車集團與安徽省政府。但俗話説的好,有失必有得,江淮汽車在這一次交易中,並不是輸家。
資本市場看好這次交易
首先是資本市場的變化。今年12月3日,江淮汽車發佈《關於江淮大眾合資合作事項的進展暨工商登記變更、交割完成的公告》之後,股價隨即漲停,市值突破200億。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竣工,同時製造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儀式結束後僅半個多小時,江淮汽車便再次漲停。截止至12月15日收盤,江淮汽車報收12.89,市值已經超過244億。
2015年,江淮汽車的市值曾超280億,那也是江淮汽車在近10年裏發展最高光的一年。2016年之後,隨着市場表現的下滑,其市值一度跌進100億以內。今年5月20日之前,江淮汽車的股價一直保持在5.0左右,但在大眾汽車集團將增資入股的消息傳出後,其股價開始一路飆升,到7月中旬最高拉昇至12.10。資本市場的反應説明外界普遍看好大眾汽車集團增資入股後江淮汽車的發展前景。
專心發展思皓品牌和瑞風品牌
而在市場層面,江淮汽車2018年累計銷量為46.24萬輛,同比下滑9.48%;2019年累計銷量為42.1萬輛,同比下降8.9%。乘用車市場表現不佳是銷量下滑的主因。江淮汽車的乘用車業務在2015年、2016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年銷量最高時達到36.6萬輛,但在隨後即遭遇過山車般的下滑,2019年的銷量已經不足14萬輛。對於江淮汽車來説,對構架和戰略進行調整勢在必行。
今年9月份的北京車展上,江淮汽車正式發佈思皓品牌。未來公司的乘用車業務將全部集中到思皓品牌,此前推出的嘉悦系列車型也將逐漸更換LOGO和車名從而劃入到思皓品牌內。這樣能夠幫助江淮在乘用車領域實現品牌煥新升級,並且更加專注。思皓品牌將優先發展電動車,然後再發力燃油車。江淮汽車已經公佈了未來5年的新車規劃,並啓動了“夢想合作人”招募計劃,產品和渠道同時加速推進。
另一方面,在11月的廣州車展上,江淮汽車宣佈旗下的瑞風系列正式獨立,主打高端商務車市場,並採用全新LOGO。獨立後,瑞風品牌將在現有車型矩陣上衍生出M、L兩大系列,高性價比的路線由M系列負責,L系列則承擔着品牌向上的重任。未來5年,瑞風品牌將推出10餘款MPV車型,覆蓋從入門級到中高端的各個細分領域。
商用車一直江淮的強項,但是2019年其市場份額有所下滑。將瑞風品牌獨立,摒棄掉此前的商轉乘戰略,重新聚焦MPV市場,更有利於其後續的發展。先是收回思皓品牌,然後又將瑞風系列獨立,從這兩板斧可以看出,未來江淮汽車將圍繞這兩條主業務線推進,脈絡更加清晰
注重人才培養做長線投資
我們注意到,在2018年12月江淮大眾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研發中心正式開工建設的時候,除了大眾汽車集團和江淮汽車,西雅特也參與到了其中,並且彼時研發中心的定位是關注電動化、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核心領域,以及其他以未來為導向的戰略。如今研發中心正式落成,其定位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研發、質保、同步工程、全功能預生產和測試等多個部門全部集中在同一個園區內。
此外,大眾汽車集團還計劃在合肥建立一個數字化中心,提供車聯網和數字化服務。研發中心和數字化中心的組合實現了對智能電動汽車全產業價值鏈的整合,這是企業未來在電氣化、智能化浪潮中安身立命之本。那麼江淮從中能得到什麼?預計到2025年,研發中心員工數量將達到約500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地研發人才,他們有機會前往大眾德國總部及其研發中心接受培訓,德國的研發專家也將為合肥的員工提供專業培訓。
顯然,人才培養和儲備才是江淮汽車在這段“婚姻”中最看重的長線投資。正如安進所説的那樣,江淮與大眾的合作是萬里長征,如今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未來要進一步加強與大眾的交流與學習,加速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吸收大眾優秀的造車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研發及製造能力。另外安進董事長還提到,要在電動化、網聯化、自動駕駛、智慧出行等領域與大眾汽車不斷深化新的合作。
也就是説,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集團的合作不僅限於目前看到的這些,未來在其他領域還會有進一步的互動。所以,目前看江淮在合資公司失去了一部分股權及管理權,但是未來或許會收穫大眾汽車集團更多的資源傾斜。另外,江淮大眾在2018年虧損約2.74億元,2019年虧損約3.64億元,合資公司不但沒有成為利潤奶牛,反而成為了拖累。
將合資公司的管理權完全交給大眾汽車集團之後,其財務狀況定會得到提升,而江淮汽車也將獲得更實在的收益。大眾汽車(安徽)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20-25萬輛的年產量,2029年達到每年35-40萬輛,由此預計帶來2025年300億元、2029年500億元的收入。這樣看的話,你還會認為江淮虧了麼?
大眾的長遠佈局 新“大眾江淮”只許成功不能失敗
當然,江淮賺了的前提一定是大眾汽車(安徽)賺了,而這顯然也是大眾汽車集團期望的。2019年,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範圍內共交付1097.5萬輛新車,中國市場貢獻了423.36萬輛,佔比高達38.6%。而集團去年的營業利潤為170億歐元,中國合資企業貢獻了其中的44億歐元,佔比只有25.9%。面對一汽和上汽這兩個合作伙伴,大眾汽車集團提高合資公司的股比,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大眾汽車(安徽)一旦成功,將會成為大眾在中國市場的新增長點。
獲取更多利潤/爭取更多主動
大眾汽車(安徽)目前只能生產銷售電動車,而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基盤還是在燃油車領域,所以在短期內並不會產生競爭,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汽和上汽的“牴觸”,防止上汽奧迪項目在推進初期的那些不愉快再次重演。但是根據協議,大眾汽車集團承諾授予合資公司基於其純電動平台打造的4-5個產品,在中國法律法規允許且取得適當許可的情況下,優先考慮由該合資公司生產B級車和C級車,包括純電動汽車、燃油汽車、插電混動車。
也就是説,長期來看,大眾汽車(安徽)一旦取得燃油車的生產和銷售資質,那麼未來還是會與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形成競爭關係。甚至在將來,大眾可能會把更多的資源向大眾汽車(安徽)傾斜。畢竟大眾汽車集團擁有75%的股份,並且合資公司的經營狀況將納入大眾汽車集團的財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施加很大的壓力,能夠促使大眾汽車集團在日後的談判中擁有更大的籌碼和底氣。
以合肥為基地進行全產業鏈佈局
在12月8日的活動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大眾汽車(安徽)將成為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的電動出行驅動中心之一,安徽也將成為電動出行和數字化的新產業基地。這也進一步表明了大眾的“野心”,他們希望將安徽合肥打造成電動出行事業的大本營。除了已經落成的研發中心和正在建設的製造基地,還有前文提到的數字化中心,工廠二期擴建工程也將在2021年啓動,其中包括建立電池車間和車輛及部件檢驗車間。
此外,大眾汽車集團還正在與國內外供應商協商,計劃在大眾汽車(安徽)工廠周邊建造一個專屬供應商園區。隨着合作的不斷深入,大眾在合肥的佈局有望在電動車時代實現全產業鏈的覆蓋。大眾汽車集團在今年5月以80億元投資了合肥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新落成的研發中心,可以為國軒高科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待國軒高科進入MEB平台的供應體系後,又可以賦能大眾汽車(安徽)的產品。
寫在最後: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是安徽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領域,安徽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大力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具有戰略性和支撐性的新興產業。換言之,在此次大眾汽車集團與江淮汽車的交易中,安徽省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既實現了整體戰略佈局的推進,又對江汽集團進行了混改。
此前,愛卡汽車從一名接近東風柳汽的人士瞭解到,東風風行未來在乘用車領域僅保留T系列車型,涵蓋燃油車和電動車,而商用車業務成為另一條主線。這樣的模式與目前的江淮汽車十分相像,商乘並舉但劃分更加明確。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很有可能是國家在以江淮汽車進行試點,摸索新的商業模式,進而在一些運營情況不是很好的國有車企中推廣,以防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的例子再度出現。但不管這一猜測是否屬實,至少江淮汽車經過此次調整後,有望迎來破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