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記者 魏度
高嶺土、房地產、商業物業、商業百貨、金融、文化娛樂……轉戰眾多行業,積極踐行多元化發展的海印股份(000861.SZ)尚未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海印股份由邵建明、邵建佳、邵建聰三兄弟實際控制。有着“商貿奇才”之美譽的邵建明是海印股份的創始人、董事長,其曾憑藉“只租地,不買地”的海印模式,將公司發展成為“廣州最強二房東”、 “廣東省百強民企”,併成功通過借殼躋身A股市場。
然而,熱衷於多元化發展的海印股份,2008年以來的12年,經營業績經歷了過山車,近幾年更是呈現原地踏步跡象。
海印股份的多元化更似一種“猴子掰玉米”式佈局。相繼佈局的高嶺土、文化娛樂等資產均陸續剝離,只有地產、商業百貨及金融成為其永久支撐。
然而,在“房住不炒”、專業市場升級、實體零售受到衝擊、金融監管日趨嚴格規範的情況下,海印股份恐怕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能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海印股份曾經號稱9億投資非洲豬瘟“疫苗”被指炒作股價而栽了跟頭。
擅長炒作的邵氏三兄弟,已經獲利不菲。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以來,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三兄弟累計套現接近15億元。
超百億資產僅56億市值
老牌上市公司海印股份似乎已經淪為二級市場無人問津的對象。
今年1月15日,二級市場上,海印股份收跌0.41%,股價為2.41元/股。這是海印股份連續第五個交易日下跌。
1月11日,海印股份收跌0.71%,12日跌幅擴大至1.43%,13日大幅低開,股價閃崩,直至收盤,以跌停收盤,跌幅為9.82%。14日,再跌2.42%。五個交易日,股價從2.81元/股跌至2.41元/股,跌幅為14.23%。在2元股陣營掙扎,尚未見海印股份有奔向3元股的跡象。
海印股份的股價並非一直是這樣。
海印股份的前身是茂化永業,1998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2000年5月29日,股價最高曾達32.90元/股,2015年6月17日,也曾達到過27.81元/股。
上市以來,公司股本擴大了45.51倍。如果以後復權價計算,2015年6月17日,股價最高達303.15元/股。
然而,近幾年,股價跌跌不休。今年1月15日,其後復權價為51.69元/股,較2015年的高點跌去約82.95%。
截至今年1月15日,公司總市值為56.04億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總資產107.36億元,總市值幾乎只有總資產的一半。
二級市場上股價跌跌不休,源於沒有基本面支撐。
經營業績數據顯示,2008年,海印股份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為1.43億元,2009年至2012年分別為1.44億元、2.58億元、3.87億元、4.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23%、67.95% 、50.14%、10.42%,這幾年,單純從數據上看,似乎在加速增長。
然而,2012年,是迄今為止淨利潤的巔峯年度。2013年至2017年,其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3.98億元、2.82億元、1.96億元、2.06億元、2.30億元,呈現下降趨勢。2018年、2019年,淨利潤為1.38億元、1.39億元,屬於原地踏步。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方面,2008年至2017年和淨利潤走勢基本相同。2018年、2019年分別為1.09億元、0.58億元,同比下降44.28%、47.30%。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24億元,同比下降28.23%,淨利潤為1.41億元,同比增長18.87%,但扣非淨利潤為0.86億元,同比下降2.78%。不出意外,2020年,公司淨利潤、扣非淨利潤不會有大幅增長。
綜上所述,從2008年至2019年的12年,海印股份淨利潤、扣非淨利潤經歷了過山車。
經營業績不理想,海印股份還存在較大償債壓力。近幾年,雖然公司債務呈現下降趨勢,但資金不足問題仍然存在。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海印股份貨幣資金3.78億元,短期借款4.4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9.55億元、長期借款19.82億元、應付債券6.90億元,債務合計為50.69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為23.97億元。數據顯示,償債資金缺口不小。
頻頻資本騰挪陷困局
經營長期未獲突破,是海印股份資本騰挪陷入困局的集中體現。
海印股份的控股股東為海印集團,其由邵建明、邵建佳、邵建聰三兄弟持股,持股比分別為65%、20%、15%,三人共同構成海印股份實際控制人。
官網顯示,海印集團成立於1991年。上世紀九十年代,海印集團先後開發了海印布料總彙和海印電器總彙兩家專業市場,是海印商圈的締造者。此後,通過將現成的商鋪再度包裝出租賺取租金差價的模式,海印集團一步步做大,先後開發了流行前線、東川名店運動城、中華廣場、海印繽紛廣場等數十個專業市場、主題商城,海印集團董事長邵建明更是被稱為“商貿奇才”、海印集團的發展模式也被總結為“海印模式”。
2003年,海印集團發展的轉折點。當年,通過收購A股上市公司茂名永業26.33%的股份,海印集團躍升為其第一大股東,從而成功實現借殼上市。隨後,公司改名為海印股份。
2008年,海印股份向海印集團收購旗下11家公司,次年又向海印集團收購總統數碼港、海印置業。由此,海印集團實現整體上市。
海印集團入主後,經營業績明顯改善。200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1億元、淨利潤615.72萬元。到2009年,營業收入何淨利潤分別達8.51億元、1.44億元。2010年至2012年,公司經營業績延續增長, 到2012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21.36億元、4.28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然而,從2013年開始,經營業績逐步下滑。也是從2013年開始,海印股份大舉跨界轉型步伐。
2013年至2015年,公司收購總統大酒店100%股權及債權、茂名大廈100%股權等加碼地產及商業服務。
與此同時,公司收購幻景娛樂、紅太陽演藝、新田漢文化、昆明蘭花、南昌新中原等多家公司,重點佈局文化影視娛樂。
其實,海印股份最早轉型始於2008年,公司收購高嶺土和炭黑業務。2012年、2013年,高嶺土業務助力公司經營業績大幅增長。但到2014年,則出現大幅回落,甚至陷入虧損。2014年11月,公司出售北海高嶺100%股權及相關債權,將高嶺土和炭黑等資產剝離。
這也是海印股份首次跨界失利。
緊接着是2017年,收購的文娛影視公司相繼虧損,包括紅太陽演藝,海印股份繼續剝離這些虧損資產。到2018年,文娛類資產全部剝離。
金融行業是海印股份重點佈局的領域。2014年開始,公司發起設立海和文娛互聯股權投資基金和中郵消費金融公司,參股沁樸基金。入股河源農商行成為第一大股東,入股廣東商聯支付與廣州越秀小額貸。至此,公司擁有互聯網小額貸款、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牌照,還推進籌建花城銀行、花城人壽等。
不過,公司金融業務收入持續下降。2017年至2019年,金融板塊收入分別為2.17億元、1.62億元、1.13億元。
目前來看,地產、商業物業、百貨、金融是海印股份的支柱產業。2020年上半年,商業、百貨、地產的收入佔比分別為42.09%、24.37%、25.52%。不過,雖然有四大支柱產業,但多為不強。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海印股份頻頻跨界經營業績不佳,但邵建明兄弟還是獲利不菲。
2015年以來,海印集團及其關聯方、邵建聰等通過二級市場多次實施減持。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邵建明三兄弟累計套現接近15億元。
【來源:長江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