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壓力測試” 中國經濟需求與供給兩端發力穩增長

  編者按:2020年,我國經濟在極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GDP同比增長2.3%,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大關,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經濟穩定恢復,主要目標完成好於預期。《穩中求進,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將從不同維度,深度探討中國經濟發展的內核力量與前進動力。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世界經濟,全球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一億人。疫情給世界帶來大封鎖,2020年除中國經濟實現了2.3%的增長外,全球主要經濟體全面下滑。新冠疫情成為世界經濟的“壓力測試”。

  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中國經濟出現6.8%的下降。在全力控制下,中國迅速控制住疫情,並實現復工復產、復業復市,經濟逐步復甦,二三四季度分別實現了3.2%、4.9%和6.5%的穩健復甦,中國經濟2020年GDP總量突破100萬億元、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台階。但在新冠疫情持續反覆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衝擊下,中國經濟增長後勢如何?還能否頂得住新冠疫情的衝擊?  

  圖1:2020年中國經濟GDP四個季度發展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需求側“三駕馬車”發力 需求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從需求側來看,中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但在疫情衝擊下,消費受到抑制,儘管四季度恢復增長4.6%,消費仍受到嚴重衝擊,2020年全年社會零售總額39萬億,同比下降3.9%。但消費作為中國經濟壓艙石的作用並未根本改變。 

  從消費方式來看,網上消費,諸如網上買菜、網上購物等更為普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重達到24.9%,比上年有明顯提高。

  從消費結構來看,我國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速加快,特別是四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6%、21.2%、17.3%,分別比三季度加快16個、7.1個、5個百分點。

  從消費總量來看,儘管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但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仍然高達54.3%,高於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也居於近年來的高位。由於消費水平和趨勢不變,所以總體還是高於2011—2019年我國消費率平均53.4%的水平。2013—2019年我國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一直在60%左右,這與發達國家70%以上的比例[貢獻率相比]還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同時我國正在構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進一步提升消費對GDP的貢獻率,伴隨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中國經濟增長將踩上“風火輪”。 

  從淨出口來看,疫情衝擊下,我國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效力顯現。我國全年貨物進出口32萬億元,同比增長1.9%,順差為3.7萬億元,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大幅增長11.1%。 

  從投資來看,新冠疫情也帶來了投資的結構性變化,倒逼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1.9萬億元,同比增長2.9%。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9.5%、0.1%和3.6%,特別是第一產業投資大幅增長,作為中國經濟的底盤,農業穩則中國經濟穩、後勁足。

  從投資的“三駕馬車”來看,產業鏈供應鏈受疫情衝擊後,恢復速度雖有快有慢,但總體是在加快恢復中。2020年除製造業同比下降2.2%之外,另外“兩駕馬車”正在發力穩增長,其中,房地產投資大幅增長7%,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0.9%,其中[可否改為“。另外”],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16%,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8.6%,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4.5%,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三駕馬車”投資恢復的同時,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特別是需求結構的調整取得新的進展,高技術產業、社會領域的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6%和11.9%,分別高於全部投資7.7個和9個百分點。社會領域中衞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9.9%和12.3%。高技術產業方面,高技術製造與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5%和9.1%。高技術製造業中,醫藥、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又分別增長28.4%、22.4%;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0.2%、15.2%。

  圖2:2015—2020年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的貢獻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

  無論是消費、投資還是淨出口,中國需求側“三駕馬車”都動力十足,而且給2021年“十四五”開局積蓄了強大增長力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從供給側來看,新冠疫情加速了數字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2020年中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突破了20萬家,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的產量都是高位增長,分別達到19.1%、17.3%、16.2%。

  此外,疫情衝擊加速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步伐,全年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6%、7.1%,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8個和4.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54.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1%,大幅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3個百分點。新冠疫情倒逼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發展,網上購物、網上買菜、網上辦公、網上消費成為消費新常態。2020年,網上商品零售加速增長態勢,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8%。

  高質量發展走上正軌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正在構建

  中國經濟增長逐步由傳統依靠投資拉動增長的模式,轉向以消費驅動和服務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構建,並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上延展開來。

  新冠疫情衝擊成為對中國經濟的壓力測試,而中國經濟也經受住了考驗。中國不僅成為全球經濟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且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經濟走上了內涵式發展道路。更為關鍵的是,作為驅動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與東盟推動簽署的全球最大自貿協定RCEP落地生效,而[以及]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達成,更為歐亞經濟架起了高質量發展的橋樑和紐帶,不僅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而且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裝上了新“馬達”。

  新冠疫情疊加單邊主義的衝擊並未阻止中國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的平台,不管風吹浪打,中國經濟無論是總量還是速度或結構都已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與此同時,中國金融業加速對內對外開放,剛度過而立之年的中國資本市場全面推行註冊制,也為中國經濟發高質量穩健增長裝上了新的“發動機”。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達1630億美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從原來中國經濟依靠世界市場,逐步發展到如今世界市場更依靠中國。

(作者: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政策研究、金融投資、產業研究、全球治理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3 字。

轉載請註明: 通過“壓力測試” 中國經濟需求與供給兩端發力穩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