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國內也能上市,企業賺了錢卻赴美上市,真相被揭開,3點原因
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説,能夠上市應該都是最終的目的。不少企業在發展壯大之後,都會尋求上市。對於企業來説,上市還是有着不少好處的。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融資,這樣企業才能不斷擴大規模;另一方面創始人也能從中獲取財富。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業每年在國內賺取大量財富,在上市時卻更加偏愛美國。特別是一些互聯網公司,還是比較喜歡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對於這一點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國內明明也可以上市,為什麼偏偏要“扎堆”赴美上市呢?
對此內行揭開真相,之所以中國企業扎堆赴美上市,原因無非出於這3點。
上市標準不同
縱觀國內赴美上市的企業中,也有不少是非常優秀的公司,比如阿里巴巴、京東、中國移動等,這些企業都是行業巨頭。然而選擇赴美上市也就意味着,在國內賺的錢要分走一部分給外國人。這樣的“好事”難道不應該讓國人享受嗎?
事實上企業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有些是因為公司的註冊地或者股權結構並不符合國內上市的條件。阿里巴巴雖然在國內市場家喻户曉,但是註冊地卻不在國內。就連最大的股東也並非中國人,只是主要業務一直在國內罷了。從一定程度上來説,阿里這樣的企業並不能稱之為中國企業。
而且A股市場對於上市的標準還是非常嚴格的,不少企業雖然想在國內上市,不過由於不符合條件,也只能選擇上市條件更為“寬鬆”的美國。
為融資考慮
不少企業看中的其實並非國內這一個市場,而是將目光放在了全球市場。而A股經常會出現創始人被“踢出局”的情況,但是美股就屬於典型的AB股,雖然創始人手裏沒有太多的股權,但是在公司的投票權上卻有着決定性作用。這樣一來創始人想要掌控公司,自然就更加容易了。
上市機制不同
要知道美國實行的是註冊制,在上市這方面的流程已經非常完善了,快的話幾個月就能申請成功了。不過A股一直以來實行的是IPO輔導制,光是排隊可能就要耽誤企業好幾年的時間了。而且這段期間內一旦出現不好的事情,也會導致企業之前的努力“泡湯”。
雖然美國上市相對容易一些,但是也有着很多不確定因素,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容易被外國機構做空。要知道美國屬於資本主義社會,機構做空企業的現象在美國也十分常見。從這一點來看的話,一些赴美上市的企業其實更多時候也是無奈之下的選擇。
如果國內上市條件放寬鬆的話,相信很多企業也就不會“扎堆”往美國上市了。在這一背景下,赴港二次上市也成為了不少企業的選擇。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也不會影響到企業的自身結構。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些互聯網企業會率先在美國上市,幾年後從中賺到了財富又回到香港二次上市。當然能夠這麼做的都是一些資金規模比較大的企業,每年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企業運營,單個證券市場是無法募集到足夠的資金的。因此選擇在多個市場上市,這樣既擴大了企業的規模,也為企業募集到了更多的資金。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