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少數派投資,作者王立威
最近看了國信策略團隊出的一本書《美股70年》,講述了1948年到2018年這70年美股的歷史表現。相對於只有30年曆史的A股而言,美股有200年的歷史,經歷過更多不同的週期變化,對我們做A股投資也有很多借鑑意義。篇幅有限,講幾個小點。
危機不斷上演
很多人覺得這幾年市場不太平,有股災熔斷,有中美貿易戰,有新冠疫情等等。但是如果會看美股這1948-2018年這70年的歷史,會發現危機在不斷上演。
1948年到1957年美國面臨着二戰後的經濟衰退。1948年“柏林危機”和“馬歇爾計劃”的推出宣告“冷戰”的開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再次把美國拖回戰爭狀態。儘管如此,美國軍工,石油,汽車等重工業週期股卻快速發展。股指不斷上漲,在1954年超越了1929年股災前的高點。
1958年到1968年雖然是美國的“黃金年代”,但是由於美國在越南戰爭以及構建“偉大社會”的藍圖上透支了極大的貿易赤字,這讓美元的價值不斷被國際社會質疑,遭受多次的 “信任危機”。市場拋美元搶黃金,同樣給美股帶來多次的下挫。但是消費和科技公司開始嶄露頭角,甚至第一次出現了科技股的“泡沫”。道瓊斯工業指數在1966年第一次摸到了1000點。(不久前道指剛達到了30,000點歷史新高)
1969年到1981是美國的“滯漲時代”,1971年美國終止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元失去信任。1973年和1979年出現兩次石油危機,帶來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通脹上升,利率上行的現象,這些都成為壓制股市的因素。不過美國的石油企業卻在這個階段飛速發展。另外在1970-1972年,美股也出現了著名的“漂亮50行情”,少數優質股價格不斷上漲到泡沫化,最後以大跌收場。
1982年到1987年,里根經濟學給美股帶來了“改革牛”。1985年《廣場協議》帶來美元強勢,1986年國際石油價格大跌,這些都驅動美股上漲。但是在這期間仍然有1982年的“拉美債務危機”,和1987年10月著名的“黑色星期一”暴跌。
1988年到1994年,美股經歷了第三次石油危機,海灣戰爭爆發,歐洲貨幣危機,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響。不過同時也出現了房地產,金融,和生物科技行業的一輪景氣週期。
1995年到2000年是美國高增長,低通脹,政策寬鬆,新經濟繁榮的美好時段。1996年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給出了“非理性繁榮”的警告。不過真正的危機發生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這期間還發生了東南亞金融危機。
2000年之後還發生了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安然財務造假”事件,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及2008年的“次貸危機”。這次危機之全球央行都進入了寬鬆模式,帶來了股市的繁榮。
以上講的僅僅只是一些著名的事件,這期間經濟週期自身的波動也帶來了股市無數的漲跌變化。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過去70年美股也是總在“見證歷史”,但是各種各樣的危機都沒有阻止股指屢創新高。
投資“國運”
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雖然未來是難以預測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對股價有巨大影響的“危機”和“事件”一定會發生。
投資者應該思考的是在長期投資過程中,如何在這些危機到來時可以生存下去,從而去獲得股市帶來的長期回報。
每次只要討論美股,必定會有讀者質疑美股的經驗是否可以用來指導A股市場。確實在那麼多發達國家當中,美國的股市比較強勢,這離不開特殊的時代背景。
回看歷史,如果沒有二戰,或者美國不是二戰的戰勝國,美國的軍工,鋼鐵,鐵路,石油等週期行業不會有那麼迅速的發展。
戰後的重建,也給美國帶來了強勁的經濟增長動力,並且在其它國家還在調養生息之時,快速地佔據了世界經濟舞台的話語權,美元的強勢也是自此開始。
特殊的戰爭到和平的過度環境,也為美國帶來了嬰兒潮。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帶來了對消費,房地產和科技類等新事物的追求,這又進一步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如果簡單總結,就是美國“國運”比較旺。
反思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國的產品,企業,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有話語權。疫情對各國經濟和管理來説都是一次“大考”,相信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中國的政府和企業在疫情期間的快速反應和復甦。【私募工場:Funds-Works】在民粹主義,種族主義,逆全球化觀念盛行的國際環境中,中國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也讓世界看到和平發展的希望。
當各種危機出現,中國的政府和企業沒有被打敗,反而還在變得更強大。
這是這個時代下中國“國運”的體現。
在這樣的國家和市場中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聰明才智,不是拼搏奮鬥,而是長遠的眼光和定力。要找到最適合你的方式,去穿越牛熊,穿越風格週期,獲取中國“國運”帶給你的長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