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得更近些,抱得更緊些!摩根大通的“浦東情,魔都觀”丨迎風而立

提到摩根大通,稍瞭解金融的朋友都知道它是全球大咖,對全球資本流動具有風向標意義。而對正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浦東而言,它同樣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靠得更近些,抱得更緊些!”時值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之際,摩根大通矩陣裏的“新鋭”——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董事長樸學謙向記者表示,摩根大通的中國乃至亞太業務應浦東開發開放之勢而起,實現與所在地的“雙贏發展,相互成就”,“我們對浦東的感情用一個詞就夠,那就是‘Insistence’(執着)”,“因為我們始終看好中國,相信勤勞而富裕的中國人民”。

靠得更近些,抱得更緊些!摩根大通的“浦東情,魔都觀”丨迎風而立

圖説:坐落在上海中心大廈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下同)

創造歷史的使命感

樸學謙身材魁梧,還留着少見的絡腮鬍,“在浦東工作,會不自然地帶着點創造歷史的使命感。”作為擁有20年以上專業經驗的“老金融”,樸學謙見證了摩根大通等外資金融機構在浦東的開拓成長,也親歷了中國企業從這裏接軌國際資本市場,“跨出去,交朋友,立門户”,實現歷史性跨越。

權威統計,摩根大通與《財富》雜誌1000強中約99%的企業有業務,總資產規模超過3.2萬億美元。巨大體量之外,其“金融秘籍”在於同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及機構投資者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將投資銀行及商業銀行業務相結合,為客户提供廣泛及多元化服務。特別對中國,摩根大通的全球化優勢,能讓中國企業獲得海外上市全程服務的優勢。

“論美國金融界和新中國的淵源,摩根大通可謂當仁不讓。早在1973年,其前身就成為中國銀行的首家美國代理銀行,80年代更充當中國航空業主要融資銀行和能源、石化工業出口信貸的主安排行。”樸學謙娓娓道來摩根大通和中國的緣分,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後,摩根及後來的摩根大通“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僅於1997年在上海開設分行,還是首家取得牌照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買賣B股的金融機構,在財富增長迅速、對外開放深化的中國獲得巨大成功。

“就拿不到兩歲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來説,它就是浦東承接國家金融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成果,成為上海自貿區對外開放的新標杆。”公司市場和企業傳訊部杜綺華説。2015年,人民銀行、證監會等部門聯合印發上海自貿區“金改40條”,提出“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合資證券公司”,浦東新區即與摩根大通接觸,推動成立合資證券公司。2018年,人民銀行宣佈中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1條,將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浦東緊抓機遇,率先出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關於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25條”,推動摩根大通在合資證券公司中將持股比例從49%提升至51%。2019年,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獲得證監會核准,成為國內第一家新設的外資控股證券公司。

靠得更近些,抱得更緊些!摩根大通的“浦東情,魔都觀”丨迎風而立

圖説: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樸學謙。

“制度優勢”是新要素

樸學謙認為,新落户浦東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為中國及國際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產品與服務,涉及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及證券承銷等。“別以為這些詞很專業,但和好多大家熟知的金融大事相關。”去年6月,上交所對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工銀標準銀行公眾有限公司予以滬倫通全球存託憑證英國跨境轉換機構備案,上市公司華泰證券發行的滬倫通下首隻全球存託憑證(GDR)產品在倫敦交易所掛牌,作為牽頭主承銷商,摩根大通宣佈的發行規模達16.9億美元,創下2012年以來英國GDR最大規模發行,而滬倫通作為直接將中國及歐洲市場連接的首次嘗試,更擴大了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豈止這些,2018年以來,位於浦東的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掛牌交易,摩根大通也提供有關市場、產品、流程的專業支持。

回顧幾十年來,浦東作為上海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功能區和主戰場,金融市場規模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多個細分領域集聚度全國第一,像外資法人銀行17家,占上海的80%,全國的42%;外資保險法人公司22家,占上海的88%,全國的43.1%;合資證券公司5家,占上海的56%,全國的31%。更重要的是,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20多項金融制度先後推廣至全國或其他自貿區,涉及資本項目可兑換、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充分發揮浦東作為全國金融改革“試驗田”和“先行者”的作用。

樸學謙感慨,傳統國際貿易論認為,決定商品和服務流向的是各國在勞動、資本(包括人員資本)和土地(天然資源)等生產要素上的相對優勢,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隨着高新技術普及和生產自動化,“制度”將是更受關注的新替代要素。“一國在知識產權保護、金融開放和規範方面的法律制度越健全,則在知識集約型產業中越具相對優勢。”他指出,30年來,浦東金融業從無到有、金融資源配置從國內到國際,根本在於堅持改革開放,善打創新牌。“拿今年疫情來説,中國經濟恢復最快最好,對像摩根大通這樣的跨國金融企業來説,復工復產又涉及不少境外人士的入境檢疫問題,而且往往不只是一個人,有的是一個家庭的入境問題,但浦東監管部門和其他有關單位密切協調,為我們員工安穩紮根創新了許多制度安排,形象來説,‘在浦東工作,有種回孃家的感覺’!”

靠得更近些,抱得更緊些!摩根大通的“浦東情,魔都觀”丨迎風而立

圖説:樸學謙在介紹。

成為“堡壘”的訣竅

明年將是摩根大通百年慶,但在樸學謙等高管眼裏,如何讓這家“百年老店”和“三十而立”的浦東沃土“珠聯璧合”才是他們努力的方向。面對當前某些國家“逆全球化”而動,對華製造貿易和金融摩擦,見過大風雨的金融高管們更看準浦東及其背後中國所具有的經濟韌性和制度彈性,“複雜的國際關係確實對全球金融有衝擊,但全球化大勢卻不可改變,摩根大通繼續深度擁抱浦東、紮根中國的決心沒有絲毫影響。況且,金融本身就屬於高度監管行業,平時就有各種要求,要當真正成功的公司,就得持續去應變這個市場,摩根大通在這方面既有經驗又有鬥志,更有信心,因為我們知道一個訣竅,那就是跟中國靠得更近些,抱得更緊些”。

事實上,新冠疫情發生後,摩根大通的全球業務不降反漲,在國際金融界裏獲得“堡壘”(Fortress)的綽號。“我們信奉價值判斷,浦東有勇於創新並積極踐行的政府,更有活力無窮的中國人民,就像一位中國領導人跟摩根大通CEO戴蒙所講的,‘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沒有摩根大通將是一種缺憾,而如果摩根大通錯失上海打造金融中心的機會,也是難以彌補的。‘我想,這就是摩根大通的‘魔都觀’吧!”樸學謙如是説。

新民晚報記者 吳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5 字。

轉載請註明: 靠得更近些,抱得更緊些!摩根大通的“浦東情,魔都觀”丨迎風而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