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良好。記者從農業農村部20日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第一產業增加值11332億元、同比增長8.1%,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雨生百穀,萬物生長。當前,春季農業生產進入關鍵階段。
夏糧豐收有基礎。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這一判斷主要基於兩點:一是面積增加。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冬小麥面積增加300多萬畝,為4年來首次增長。二是長勢較好。目前主產區小麥長勢好於去年和常年,大部分地區已孕穗抽穗,生長髮育進程偏快。此外,春播進展順利,糧食播種面積已過兩成,其中早稻栽插已經過七成,春玉米播種過一成,進度同比略快。
農業綠色發展向縱深拓展。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啓動,一季度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3000多艘、違規網具4.1萬張,99.96%有就業需求的退捕漁民實現轉產就業。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持續推進,300多個縣整建制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今年,我國還啓動實施了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目前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數量累計達到5.38萬個。
今年中央把糧食產量納入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要求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農業農村部已將年度糧食生產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省區市,分品種、分區域制定穩產增產方案,並強化農資調運和技術指導,有力有序推進春耕生產。
與此同時,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內需潛力不斷釋放,鄉村建設統籌推進。
會上介紹,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39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3%,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4個百分點。農村外出務工總量和收入水平實現雙增長,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達到1.74億人、同比增長42.1%,月均收入達到4190元、同比增長13.9%。特別是在脱貧地區,特色種養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脱貧勞動力穩崗就業形勢較好,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鄉村產業加快發展,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堅持把打造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作為重點,持續發力。”曾衍德介紹,一季度,全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春節期間全國大部分鄉村旅遊景點景區正常營業,到農家體驗農耕樂趣、品味民俗情調成為居民出遊的重要選項。農村網絡零售額保持兩位數增長。
如何進一步推進脱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接續鄉村振興?
曾衍德介紹,主要通過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穩定並加強財政、保險、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指導脱貧地區依託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培育一批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主導產業。同時,也要在產銷銜接、技術服務、聯動帶動、風險防範等方面建立相關機制,強化服務支撐。
聚焦有利於農業生產和改善農民生活的領域,鄉村建設行動正持續加大投入、加快推進。當前,農業農村部已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組織實施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時,協調推動村內道路建設,加強產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農村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增長點,潛力不斷釋放。”曾衍德表示。數據顯示,一季度農業投資快速增長,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2362億元,同比增長45.9%,兩年平均增長14.8%。農村消費加快恢復,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3875億元,同比增長29.4%,兩年平均增長3.2%。
曾衍德説,總體看,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良好,但也要看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農業生產成本上漲、防災減災任務重等問題,需要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