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萬億元級投資規模引關注 上市公司積極佈局業績多數向好

  “當前臨近新基建啓動一週年,根據各地陸續公佈的投資計劃,新基建的投資規模達數萬億元,新基建將進入大發展時代。”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汪惠青3月2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政策持續助推 新基建建設成效顯現

  2020年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衞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同年4月份,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的三方面內容,並表示將聯合相關部門,深化研究、強化統籌、完善制度,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台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二是優化政策環境。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為重點,修訂完善有利於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准入規則。三是抓好項目建設。四是做好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協同,通過試點示範、合規指引等方式,加快產業成熟和設施完善。

  此外,“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系統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羣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

  目前來看,政策推動成效有所顯現。西南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新基建的三大板塊七個領域建設成效初顯:信息基礎設施方面,光網改造效果顯著,蜂窩物聯網用户規模快速擴大,固定寬帶邁入千兆時代,5G網絡建設順利推進,;融合基礎設施方面,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更加明晰,大數據技術助力城市信息化管理;創新基礎設施方面,國內已湧現出一批以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共享,貫通基礎及應用研究、技術及產品開發、工程化和產業化為目標的創新基礎設施。

  中郵證券首席研究官尚震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佈局新基建,推動經濟轉型中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將大幅提升社會經濟活動的生產服務效率,促進資源配置效率,可以大幅降低經濟產出的社會平均勞動時間。新基建孕育着更多的商業應用場景,在滿足未來社會需求的同時,能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尚震宇表示,新基建的投入,將大幅促進經濟活動,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5G商用網絡、工業互聯網、衞星互聯網、充電樁、車聯網、集成電路、大數據AI計算等,都是加大投資的重點領域。

  上市公司佈局“新基建” 部分公司業績表現優異

  從資本市場方面來看,《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2日,有79只股票所屬概念為新基建。其中,有53家公司披露2020年年報業績預告,13家預增,9家扭虧,7家略增。也就是説,逾半數公司業績向好。

  汪惠青表示,上市公司積極佈局新基建,一方面是順應經濟發展趨勢。新基建是我國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通過發展新基建,加快數字化轉型,能夠充分釋放技術創新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例如,通過發展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能夠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通過發展數字農業新基建有利於促進鄉村振興,通過發展新能源、智慧城市、智能綠色新基建能夠更好實現綠色發展。另一方面是尋求投資發展良機。在政策紅利和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雙重刺激下,新基建投資需求旺盛且前景較好,部分領域將迎來爆發式發展。上市公司積極佈局新基建,搶抓新基建先發優勢,是抓住投資發展新機遇必然之舉。

  就資本市場如何更好的支持新基建發展,尚震宇表示,上市公司佈局新基建可以通過發債、可轉債、定向增發、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募集資金,對於超大資金規模的需求,在地方財政充裕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地方政府產業引導資金加銀團貸款的形式解決。

  汪惠青表示,首先,新基建面臨巨大的投資需求,需要通過創新金融產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加大投入。此外,新基建的細分領域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包括眾多科技創新型企業,需要資本市場加大對這些有潛力但可能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的支持力度。在制度層面,通過穩步推行全市場註冊制改革,完善健全退市機制、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能夠為這些企業的投融資提供更好的市場環境。

  本報記者 蘇詩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0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基建萬億元級投資規模引關注 上市公司積極佈局業績多數向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