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評面:化解“芯荒”,美國需打開“心結”

用芯片卡別人脖子的美國,近日卻鬧起了“芯荒”。日前,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爾斯·舒默對外坦言:“目前美國的半導體制造能力不足已變成國家安全和經濟薄弱且危險的一環。”

“拜登無法在短期內解決芯片短缺問題。”當地時間3月2日,《華盛頓郵報》悲觀地表示,這場“芯片危機”最早在去年聖誕節前夕就開始醖釀。報道指出,芯片短缺對汽車產業的打擊尤為嚴重,全球汽車生產將可能因供給不足而減產150萬至500萬輛,並威脅到數十萬美國人的就業——當前,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在全美三個州及加拿大、墨西哥的工廠已經減產。

作為芯片大國的美國,為何也會遭遇危機?實際上,美國雖然芯片消費量巨大,但其芯片製造能力僅佔全球的12%。美國諸多知名半導體公司,如博通、高通以及英偉達等,都是純粹的芯片設計公司,其製造基本依賴於國外的芯片代工廠完成。

海評面:化解“芯荒”,美國需打開“心結”

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這場“芯荒”,起因明瞭。美國消費者與商業頻道(CNBC)總結,嚴峻的新冠疫情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居家辦公和遠程學習導致大量的個人電子產品消費;另一方面,如今日趨智能化的汽車系統也需要大量芯片,在疫情期間一度停工的流水線恢復生產後,巨大的芯片需求讓產業鏈一時難以適應。

但正如多家美媒所指出的,導致“芯荒”的因素還在於美國自己“作繭自縛”,美國政府重拳出擊讓美國自己人為此買單。《華盛頓郵報》3月1日表示,2020年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並限制了在美企業與中芯國際的商業來往,後者佔有全球芯片產量的10%,這加劇了芯片緊缺。《金融時報》刊文稱,美國對中芯國際的限制導致芯片緊缺情況惡化。路透社調查發現,一家汽車製造商在中芯國際遭到美政府限制後,將訂單轉交給台積電公司,卻發現該公司已“爆單”而無法滿足其需求。報道總結道:“事實證明,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起的技術戰適得其反。”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3月1日直言,有能力為汽車生產商供給芯片的中芯國際,有望在全球半導體緊缺中成為“大贏家”。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統計,2020年中國製造的芯片在全球市場佔比約為15%,並且預計在十年內將增長至24%。

在各國利益深度交融的全球化時代,對美國來説,要想化解“芯荒”危機,更要打開“心結”。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雙方理當行動起來。

策劃/牛寧

審校/牛寧

文案/任天擇

翻譯/任天擇

後期/陸寧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4 字。

轉載請註明: 海評面:化解“芯荒”,美國需打開“心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