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虹橋論壇:綠色轉型呼喚綠色金融|進博會時間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財經

“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發展進入快車道。

11月5日,在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 “綠色金融助力可持續發展”分論壇上,數位專家學者進行了探討。他們認為,要全面、準確理解“雙碳”目標以及內涵,發展綠色金融事業。共同獻力促進綠色轉型,如上海在引領綠色金融發展上利用所具備的能力優勢,澳門將進一步發揮“精準聯繫人”的功能。

朱燈花攝

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寧高寧直言,石油化工企業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成本。過去兩年裏,中國石油化工明顯受到框架性制約,減少能耗排放。現在主要看標準,一是運輸標準;二是工藝標準,從消耗到產品自身都達到檢查目標。從企業來講,要麼是自己想去改,要麼是市場倒逼去改,或是關掉。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綠色金融究竟如何服務綠色產業發展?如何切實幫助像石油化工等傳統行業綠色化轉型?

就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的綠色金融體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提出四個看法:

第一,要全面、準確理解“雙碳”目標以及內涵。我國金融機構需要深刻理解落實“雙碳”目標所帶來的機遇和風險,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制定中長期的檢查目標和業務發展戰略規劃,建立健全自身綠色金融組織體系。

第二,要不斷完善和豐富綠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人民銀行將持續加強對綠色金融的保障和支持,設立看得見的支持工具、激勵機制。金融機構持續提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提供優惠力度,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人民銀行重視技術變化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正在開展對於金融機構的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把系統變化相關的風險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鼓勵金融機構評估和管理自身環境和氣候風險。

第三,深入研究金融如何支持經濟低碳轉型。低碳經濟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現有的綠色金融體系還不能充分覆蓋。應深入研究如何建立轉型金融的界定標準、披露要求、激勵機制和配套措施。在現有的綠色金融框架中,逐步納入轉型經營相關的投融資安排。

第四,繼續主動推進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與協調。11月4日,由中歐等經濟體共同發起的可持續金融國際平台(IPSF)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期間召開IPSF年會,發佈了《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報告——減緩氣候變化》,為進一步推動綠色與可持續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尤其對於促進跨地域的資本流動,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也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完善細化綠色金融評估標準、信披機制,有助於引導綠色資金健康流入綠色項目,能幫助降低成本。二是綠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激勵機制,而且也要更加具有廣泛運用的普遍性。三是設計更多產品來幫助降低綠色項目的投資成本。四是重視投資者教育。市場上需要真正想投資綠色項目的投資人,隨着投資羣體的擴大,市場上綠色融資成本會降下來。當前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對綠色偏好不是很深,更多還是關注收益率情況。五是加強國際合作,真正打通市場渠道。

響應助力“雙碳”目標

各級地方政府、管轄區,交易所、企業、機構等資本市場參與者紛紛響應國家政策,積極推動“雙碳”政策,為綠色經濟轉型貢獻力量。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通表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引領綠色金融發展上具有巨大的能力優勢。面向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全國碳排放的交易,包括金融市場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聯動發展;加快恢復綠色金融的對外開放,鼓勵投資境內綠色金融產品,支持境外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發行綠色債券;結合城市數字化轉型,完善綠色金融信用體系;積極促進產融對接,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

今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啓動,運行情況如何?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董事長周小全介紹道,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啓動後運行平穩有序,下一步將特別結合上海已有的優勢,儘快擴大交易主體覆蓋範圍,要把化工石化等行業納入。在擴容進場企業之時,還要引入合格機構投資者入場,交易主體的擴大有助於提高市場活躍度。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澳門將有望成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新生力量。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姚堅認為,中國提出了“雙碳”目標,標誌着我國經濟全面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其中國際環保合作為澳門金融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綠色發展的背景下,澳門將進一步發揮“精準聯繫人”的功能。

記者 朱燈花

編輯 陳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