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股價下跌40%,新大正也坐不住了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文/樂居財經 徐酒眠10月26日晚,A股公司回購股份公告刷屏,近30家企業發佈了回購股份預案。物業板塊也派出了代表,新大正(002968.SZ)公告稱,其當日收到董事長李茂順向公司發函,提議公司使用自有資金,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已發行的部分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1500萬元(含)、不超過2000 萬元(含),回購期限自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本次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12個月內。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下半年開始,物管股集體回落。面對這一情況,多家物企多番回購,表明保衞股價的決心,並傳遞發展的信心,但細細看來,出現的身影均是港股物企。尚有稀缺性的A股物企們,鮮少展開相關行動。據樂居財經《物業K線》查詢,南都物業、新大正、招商積餘、特發服務、中天服務,以及珠江股份6只A股物業股,上市或轉為物業賽道至今,均未有過回購。地產行業持續的冷風吹散資本的熱情,物管股動盪不止,多次遭遇大幅殺價。相較而言,A股物企的抗跌性要優於港股物企,不過也沒有逃脱下跌的命運。數據顯示,年初至今(10月27日收盤),65家上市物企僅有4家股價上漲,分別是祈福生活服務(4.21%)、新希望服務(4.82%)、京城佳業(7.80%),以及宋都服務(20.00%)。6家A股物企無一倖免,而新大正是跌得最慘的一個,年初至今的跌幅約為40.07%。中天服務、招商積餘、珠江股份、南都物業,以及特發服務分別約為14.11%、11.34%、7.09%、2.41%,以及1.51%面對愁雲慘淡的股價,新大正成為率先坐不住的那個,也在情理之中。“……完善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公司員工積極性,提高凝聚力,有效地將股東利益、 公司利益和員工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對於回購股票的用途,李茂順提議用作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3年內未使用完的部分將予以註銷。8月初披露中期業績時,新大正曾推出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調整此前股權激勵業績考核要求。此前,新大正已連續兩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然而,2022年度業績交卷,卻未達成原定業績考核目標。今年3月27日,新大正對2021年、2022年授予限制性股票中,相應到期可解除限售的部分進行了回購註銷。在最新的這份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中,新大正擬向20名董事、高管、中幹及核心骨幹,合共授予145.5萬股限制性股票,佔此計劃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的0.64%。此番,最高額度的股份獎勵,依然劃歸給了總裁劉文波,他獨享40萬股股份,佔激勵計劃授予限制性股票總數的27%,佔公告日公司股本總額的0.18%。其次是首席財務官楊譚、首席運營官高文田,二人分別擬獲授14萬股、10萬股;首席市場官田維正擬獲授股份也不算少,為12萬股;首席數字官於亭、董事會秘書翁家林分別擬獲授8萬股。擬定的授予價格8.75元/股,較激勵計劃草案公告前1個交易日新大正的股票交易均價17.50元/股,折價50%;較激勵計劃草案公告前6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16.88元/股,折讓約51.84%。半價股權激勵的優惠傾斜的確誘人,但要兑現這個“紅包”,20位激勵對象需要面臨的挑戰難度也不小。具體來看,此項激勵計劃的解除限售條件是2023-2026年四個會計年度,每期解除限售股份比例分別為20%、20%、30%、30%。考核標準以2022年度數據為基數,2023-2026年營業收入增長分別不低於20%、50%、90%和130%;淨利潤分別增長不低於0%、30%、75%和140%,營收與淨利潤兩項指標需同時達成。據此計算,2023-2026年,新大正的營業收入較前一年的增速分別為20%、25%、27%、21%;對應期內的淨利潤較前一年的增速分別為0%、30%、35%、37%。而在過往4年裏,即2019年-2022年,新大正的營收增幅分別為19%、25%、58%、24%;對應期內的淨利潤增幅分別為19%、26%、12%。不過,對比此前的對賭協議,新的股票激勵計劃調低了業績考核標準。而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8月10日向其發送了關注函,要求其説明本次調整的原因及合理性,前期考核指標設置是否審慎、合理;調整後的業績考核指標是否仍然具有充分的激 勵效果,是否有利於上市公司持續發展,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股 權激勵管理辦法》第五十條的相關規定;説明公司是否存在通過降低業績考核要求向相關董事、高級 管理人員等激勵對象變相輸送利益的情形,是否損害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深交所要求其8 月 15 日前將有關説明材料報送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並對外披露,同時抄送派出機構。但新大正發了兩次延期回覆公告,截至目前也尚未給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