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加息意味着什麼?從歷史上看,美聯儲加息大多時候製造了危機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財經

在股市週期的這個階段,逢高拋售似乎是謹慎的做法。

目前主流媒體有很多爭論,建議投資者應該忽略美聯儲的加息,不要因為擔心加息而做空美股。比如這樣的:

歷史表明,隨着利率上升,美國股市可能會經歷更大的波動。但這並不意味着牛市已經結束。事實上,根據LPLFinancial的數據,在過去的八個加息週期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在第一次加息後的一年內都會走高。”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非常有説服力的論點。但每個市場週期都並不完全相同。下圖是從1980年至今的美聯儲加息週期圖表。

從歷史上看,其實美聯儲加息一直給投資者帶來糟糕的結果,不過美聯儲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有滯後性,一般需要大約9個月的時間才會顯現,所以上面報告提到的LPL圖表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但它的圖表並沒有展示1年後發生了什麼。

另外,過去的8次加息週期,有80%發生在1980年開始的長期牛市週期中。在那長達20年的週期中,金融業的寬鬆管制導致了由大規模債務驅動的消費熱潮,且當時通脹和利率水平都在持續下降。但即使有這些有利條件,美聯儲還是通過加息製造了一場又一場的危機。

關於美聯儲加息還要注意的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有直接影響,其量化寬鬆會導致市場估值的膨脹,反過來,一旦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金融市場也很容易跟着萎縮。

2009年至今的數據顯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和標普走勢之間存在較高相關性。

而且,央行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只發生在美國,全球各地都有:

如果你從20096月(有史以來最大的貨幣實驗的起點)開始進行簡單迴歸,你會發現四國集團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解釋了90%MSCIAC世界指數的水平。”

鑑於與資產價格的高度相關性,邏輯表明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任何收縮都將給股票帶來通縮影響。

逢高拋售

如前所述,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存在大約9個月的滯後效應。那麼,在市場情緒如此消極的情況下,市場反彈當然是可能的。

但投資者需要注意,在美聯儲即將縮表之際,金融市場目前存在風險。當前市場迅速的波動以及美聯儲鷹派和日本央行鴿派政策的兩極分化幾乎保證了這一結果。

當然,縮表並不一定帶來“熊市”。只要全球資金繼續以目前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入,美國依然有可能避免出現重大熊市。

不幸的是,鑑於較高的利率和較慢的經濟增長,歷史表明這種樂觀的結果很少出現。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雖然現在美聯儲要加息以對抗通脹,但當“金融不穩定”出現時,這場鬥爭將很快結束。那這樣戲劇性的轉折怎麼才會發生呢?以下幾點可以留意:

在市場下跌20%時,追加保證金將開始上升,給資產和高收益信貸市場帶來壓力。(如最近的行動所證明的那樣,這種情況可能已經開始。)

隨着市場下跌25%和經濟增長崩潰,收益率曲線將完全倒掛。

若美股下跌30%,企業將裁員並採取行動保護盈利能力。

也就是説,若股市下跌20%-30%,美聯儲可能會將注意力重新轉向“市場穩定”。在股市週期的這個階段,逢高拋售似乎是謹慎的做法。

聲明:
本文版權歸金十數據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商業機構、網站、公司及個人禁止轉載或再利用文中信息,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