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日前,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常青街道南庭芳小區回遷居民喜領安置房,他們將在配套齊全的現代化小區裏開啓新生活。據介紹,該小區本次可安置房源2533套。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攝
合理調整限購範圍、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優化利用存量房地產用地、盤活開發項目存量車位……今年以來,全國多地對樓市調控政策持續進行優化調整,進一步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隨着房地產長效機制的落地生根以及房地產市場運行持續平穩,“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進一步成為社會共識。
下行態勢需要關注
房地產業規模大、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但下行態勢也需要高度關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153544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7%。1—4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繩國慶介紹,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城市個數增加,一二三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呈降勢、同比繼續走低。
從環比看,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略漲,二三線城市環比下降。4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與上月相同。從同比看,一二三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分別有39個和56個,比上月分別增加10個和9個。
相關專家認為,從房價同比變動情況來看,房價下跌的城市數量有增加的趨勢,購房者信心尚待恢復。
4月以來,多地發佈樓市調控政策。其中有鄭州、蘭州、福州、長沙、南京、蘇州等大中城市,也包含諸多三四線城市。其調控舉措主要以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為着力點,提振住房消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琳認為,各地在守好風險底線的同時,對之前的收縮性調控政策進行適度調整,以更好地支持首套剛性購房需求和合理改善性需求,鼓勵新市民、青年人等羣體進行住房消費。
積極鼓勵自住需求
面對新情況新挑戰,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以支持首套剛性購房需求、合理改善性需求、租賃住房需求等自住需求為着力點,出台了一系列具體舉措。
5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相關通知,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其中,對於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20個基點。5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的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4.45%,較此前下降了0.15%,實現了自今年1月20日後的再次下調。
在山東,濟南住房公積金中心發佈政策,自5月24日起,首套房認定標準由“本市户籍職工家庭在本市無住房且無住房貸款(含公積金貸款、商業貸款)記錄的”調整為“本市户籍家庭在本市無住房的”。同時,非本市户籍家庭首套房貸款首付比例由60%調整為30%。
在江蘇,連雲港市出台最新舉措,進一步優化經營性用地競買保證金繳納模式。在嚴格執行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制度的基礎上,探索採取擔保方式,釋放一定數額資金用於房地產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從大多數城市的情況來看,5月份首套房貸利率下限總體較4月份下降35個基點,二套房貸利率下限降低15個基點。這一變化,疊加各地因城施策採取的優化舉措,有助於降低購房者成本,促進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貝殼研究院市場分析師劉麗傑説。
“房住不炒”底線牢固
住建部數據顯示,當前中國仍處在快速城鎮化階段,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100萬以上,帶來大量新增住房需求。同時,2000年前建成的大量老舊住房面積小、質量差、配套不齊全,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比較旺盛。這些,為房地產市場堅持穩字當頭、實現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首都經貿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趙秀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近期信貸環境與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微調與優化,是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必要之舉,體現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
“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優化,應繼續堅持‘穩’字當頭,在滿足合理需求的同時牢牢守住‘房住不炒’的底線。”趙秀池認為,應進一步以滿足合理、自住購房需求為導向,以職住平衡為切入點,着力提高土地和住房使用效率,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在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馮俊看來,各地因城施策不能脱離“房住不炒”這一定位和方向,更不能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和手段。未來,關鍵是要繼續實施好房地產長效機制,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精準性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