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災難性產能過剩?譚旭光:我可沒有亂説
文/寶拉
4月3日,比亞迪宣佈停產燃油車,秉着字越少事越大的原則,這一新聞很快衝上微博熱搜第一,這表明比亞迪將全心投入新能源汽車,初步完成電動化轉向,全力投入新能源市場。
就在比亞迪熱情擁抱新能源市場的時候,業界大佬濰柴控股董事長譚旭光卻冷不丁地潑了冷水。
譚旭光在濰柴動力2021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説道:“這幾年新能源行業比較熱鬧,一窩蜂上來,然後無序競爭,新能源的整車特別是乘用車將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的產能過剩,通過資本市場的膨脹財富,導致了在資本市場對新能源的無序資本膨脹。”
這一言論語出驚人,被人認為是酸葡萄心理,其實不然,濰柴在新能源方面的佈局絲毫不含糊,先後投資燃料電池業務等,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燃料的產業鏈佈局,並且目前已經構築起了“電池+電機+電控”為一體的新能源動力總成。
面對質疑,譚旭光表示,“我這話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不是亂説的。”而這一言論跟業界專業人士的想法相互印證。
目前,隨着汽車行業開啓智能化時代,各路跨界企業和資本加入新能源賽道成為造車勢力,這一窩蜂的投資很有可能造成產能浪費。長城汽車王鳳英表示,隨着汽車產業轉型加速,多地掀起了投資汽車產業項目的熱潮,當前,已經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預計有上千萬輛在建產能將陸續建成投產,這些在建產能大部分是新能源車。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也曾公開提出預警,汽車行業在解決傳統汽車產能過剩問題的同時,還要防止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
在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能已達2669萬輛,但是新能源市場銷量僅為產能的5.12%。並且隨着跨界造車新勢力的湧入,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建產能落地,最終新能源車產能過剩問題會進一步加劇。
市場競爭亙古不變的法則就是適者生存,弱者淘汰,汽車行業也不例外。在產能上,汽車生產企業也是強者更強,產能利用率高的能夠高達100%。弱者的話就進入了生產空白狀態,月生產0輛,而據調查,去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98家汽車企業生產情況中,月產量不足千輛的佔比高達50%。而這樣的產能閒置將最直觀的就是帶來資金的損失,往深層次來説這也是浪費了地方的土地、人才等資源,阻礙當地的經濟發展,最終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今年3月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重點提及了新能源汽車產能的問題,他談到:“要鼓勵引導重點地區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整車企業要突出重點佈局,依託現有生產基地集聚發展,現有基地達到合理規模之前,不再新增產能布點”。
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了新的突破,成為了新的亮點,但新能源汽車盲目投資、無序發展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譚旭光的發言就在提醒我們,要遏制無序的投資衝動,合理規劃產業發展,避免造成災難性的產能過剩。
寫在最後: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確存在產能過剩這一問題,但是這是市場競爭所必須面臨的問題。產能過剩和銷量這兩者並不是悖論,比亞迪之所以停產燃油車,是因為在其去年新能源車銷量帶來的底氣,每個行業都會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而目前比亞迪正是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強者,因此譚旭光的言論和比亞迪停產燃油車都只反映了目前新能源行業現狀的一個側面,只是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