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信報網站11月2日最新報道,澳大利亞政府的一名消息人士對外媒透露,該國在8月已經向中國提交了豁免大麥關税的申請,並要求中國進行復審。對此,中國有關部門已於上週明確表態,並拒絕了這個要求。
據我國海關總署網站公佈的信息,我國在2020年5月19日起正式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大麥產品收取反傾銷税和反補貼税,其中,反傾銷費率高達73.6%,反補貼税率為6.9%,為期5年。這也就意味着,澳大利亞在今年5月19日之後與中國買家簽署的大麥出口訂單,將要承受超過80%的額外税收費用。
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每年有70%的大麥產品都要對華出口,也是中國大麥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僅在2018年,中國就購買了總價值15億澳元(摺合約70億元人民幣)的澳大利亞大麥。
那麼,我國對澳大利亞大麥產品有一定的進口需求,為何還要對其增加進口費用呢?
原來,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大麥需求強勁,澳大利亞的商家此前採取了低價出口策略,其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麥價格比其他國家都要便宜。此舉也使得澳大利亞在2011年-2018年期間在我國大麥市場佔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
尤其是在2015年底簽署了中澳自貿協定後,澳洲出口商更是“如魚得水”,順利佔領了中國市場,還對我國的大麥生產造成了衝擊。
這一現象也在我國引起了重視。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6月15日發佈的報道,我國商務部於2018年11月和12月正式出手,調查自澳大利亞進口的大麥。隨後澳洲貿易署迅速“受挫”,2019年在華整體大麥進口占比降至39%。
當前,除了澳大利亞以外,我國近年來已經增加了自俄羅斯、烏克蘭、法國等歐盟國家的大麥進口。對於我國來説,要想解決國內大麥需求的問題,實行進口多元化也是個更優的策略,而不是讓澳大利亞一家獨大。
文 |廖力思 題 |徐曉冰 圖 |饒建寧 審 |徐曉冰